曆史差點被改寫?對越自衛反擊戰前,許世友兩套方案爲何被否決?

世界名人的過去 2024-05-09 20:50:45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1979年,在越南持續數年的挑釁下,中國終于下定決心,用一場自衛反擊戰打擊越南的囂張氣焰,從而維護邊境的和平。

整個反擊戰期間,作爲東線總指揮的開國上將許世友,曾先後兩次向中央遞交了兩套作戰方案。

令人意外的是,這兩套足以改變東南亞格局、改寫世界曆史的方案,都被中央所否決。

這是爲什麽?

大縱深迂回

中越兩國在近代之時,作爲反殖民主義陣營的同志,曾有過一段數十年的蜜月期。

在中國的幫助下,越南先後擊敗法國和美國兩大西方列強,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

但隨著1969年胡志明的去世以及黎筍的上台,中越關系卻迎來岔路口,並迅速走向決裂。

一方面,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中國爲了自身的發展需求,開始與美國破冰。

而這觸碰了越南敏感的神經,黎筍目光短淺地將中美建交視爲中國對越南的背叛。

另一方面,統一後的越南萌生了“大印支聯邦”的野望。

他們開始以武力入侵柬埔寨和老撾等國,這顯然違背了國際道義和中國在中南半島的利益。

再加上,蘇聯的攪局和背後支持,黎筍愈發囂張。

在其指示下,越軍不斷侵擾中國邊境進行燒殺擄掠。

一開始,中國念及昔日的革命戰友情,並不願徹底與越南撕破臉。

可黎筍集團的得寸進尺,最終讓中國忍無可忍,1978年年末,中央終于決定反擊。

當中央作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決策後,被任命爲東線總指揮的開國上將許世友十分激動。

因爲他早就對越南忘恩負義的“白眼狼行爲”十分憤慨了。

在越南不斷侵擾我國邊境之時,許世友就曾憤怒地對身邊人罵道:“該死!200億的援助,養出來個白眼狼!”

所以當中國決定發起自衛反擊戰後,早想教訓這群白眼狼的許世友便向中央遞交了一套將對越南造成毀滅性打擊的作戰方案。

根據許世友的方案,中國東西兩線軍隊在突破越軍第一道防線後,由東線作爲正兵憑借重火力優勢猛攻越軍正面陣地,吸引越軍主力的注意力。

西線兵團則作爲奇兵,趁機繞開越軍的正面陣地,借道老撾,從側面迂回到越軍身後,直插越南中部地區,將其越北主力軍團與南方的聯系徹底斬斷。

許世友的這套作戰方案,是我軍十分擅長的大縱深迂回戰術。

其目的就是爲了全殲越南在越北地區的主力。

只要殲滅了越軍精銳的有生力量,越南將徹底失去與中國叫板的能力。

毫無疑問,許世友此舉是從根本上解決越南軍事威脅的雷霆手腕。

一旦成功,越南不僅無法繼續威脅我國的邊境地區,還將徹底失去以武力手段控制老撾、柬埔寨等國的能力。

如此一來,黎筍集團的“大印支聯邦”的野望將徹底破産。

東南亞也將重回列國互相制衡的平衡局面。

這大概率是對中國未來布局東南亞的最優解。

于情于理,許世友的這套作戰方案都符合中國的利益。

可就當許世友滿懷期待的等待中央批准其作戰方案,卻傳來中央否決這一提議的消息。

這是爲什麽呢?

中央的決策

中央爲何會拒絕許世友這套一勞永逸的作戰方案呢?

其實,這是從軍事、政治等多方面進行考慮的結果。

從軍事上講,許世友的“大縱深迂回”作戰,雖預計戰果十分誘人,但其風險也十分大。

其一,越南是個多山的國家。

山路崎岖之下,爲了實現大縱深迂回的作戰方略,勢必舍棄大量的重火力和辎重來彌補時間上的緊迫性。

不得不承認,當時的越軍今非昔比,在我國和蘇聯的多年援助之下,越軍的主力部隊擁有著不遜色于我國的重火力配置。

何況,此前我們曾提供越南軍事理論和實踐教學,他們對我方的戰術還是有一定了解。

一旦越軍沒有被我軍的迂回作戰嚇破膽,反而憑借主場之利就地堅守。

那麽,陣地攻防之下,舍棄了重火力的我軍西線迂回部隊,將陷入巨大的火力劣勢。

屆時,孤軍深入卻頓並于敵軍的堅城之下,我軍西線迂回部隊不僅面臨補給不濟的困局。

甚至有被越軍切斷後路而全軍覆沒的危險。

其二,我軍自從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後,已經休兵多年,且當時我軍的精銳大多被牽制在華北邊境與蘇軍對峙。

因此,進攻越南的的主要部隊大多是生産建設性的二線部隊。

這不禁令人擔憂,兵員素質是否可以支撐大縱深迂回作戰的要求。

與之相反,我軍依靠火炮優勢穩紮穩打的齊頭並進,則是更爲穩妥的方案。

而從政治上講,許世友這套將越軍主力連根拔起的作戰方案,不符合我國的對外策略與形象。

首先,根據許世友的方案,我軍想要迂回到越軍主力身後,就必須借道老撾。

此舉即便不會引起老撾的猜忌,也會有可能將自衛反擊戰的性質變爲主動深入他國境內的侵略作戰。

這顯然與我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初衷不符,同時也會破壞我國素來提倡和平的國際形象。

嚴重一點推斷,可能引發的東南亞各國對中國的恐懼與提防,也不利于我國未來的戰略布局。

其次,我國雖然決心以武力教訓膨脹的越南,但並不想徹底與越南交惡。

圍殲其數十萬精銳,很可能會與越南結下解不開的世仇。

但中國始終重視與越南的革命情誼。

最後,也是中央否決許世友方案的最重要因素。

即,對戰後東南亞格局改變的不可預知性與不可控制性。

一旦按照許世友的方案圍殲越軍數十萬精銳,那麽越南將在中南半島一蹶不振。

其後産生的權力真空必將讓東南亞的格局面臨大洗牌。

無論是緬甸再度崛起,還是泰國趁機“做大哥”,都將使東南亞的格局發生不可控的改變。

而這種改變,很可能損害我國在東南亞地區的長遠利益。

基于此,中國也不可能徹底打廢越南,讓東南亞陷入難以預知的亂局中。

總的來說,這無關對錯,只是許世友偏向從軍事上的考慮,中央的考慮則是全方位的。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永遠爲政治的需要服務”。

這一點在中央否決許世友的大縱深迂回作戰方案一事上,彰顯得淋漓盡致。

宜將剩勇追窮寇

盡管第一套方案被中央否決,但許世友也理解其中緣由沒有沮喪。

而後,他還根據中央的作戰思路,制定了“穩紮穩打,淺進縱深,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術方案,對正面的越軍發動了進攻。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

在許世友的布置下,我軍集結數百門火炮,對越軍在東線的幾個重要據點展開進攻。

直至2月25日,我軍攻克高平。

至此徹底掃除了越軍在諒山外圍的防線,對這一咽喉之所形成了包圍。

諒山位于越南的東北部,距離我國邊境僅有18公裏,距離越南首都河內也不過130公裏。

可以說,諒山既是越軍的前出陣地,也是拱衛首都的重要屏障。

只要我軍突破諒山,那麽便可長驅直入直取河內。

曆史上,中原王朝對交趾用兵,但凡攻克諒山,越南便可傳檄而定。

而對于這樣一個關乎存亡的咽喉要地,越南也是派出主力進行防守。

駐紮于此的,正是號稱越軍王牌的第3師。

該師曾在自衛反擊戰開始前,放出要“打過友誼關吃早飯,打到南甯過春節”的狂言,氣焰十分囂張。

由于越軍占據有利地形頑強防守,我軍在初期的進攻都未起到效果。

但隨著戰事的膠著,許世友開始展現出沙場老將的水平。

他利用“襲擾+火炮”的方式,不斷壓縮越軍在諒山的防禦陣地。

隨著防禦面積的不斷縮小,我軍炮火對越軍的殺傷效果不斷提高。

3月1日,許世友集中了300余門重炮對諒山發起炮擊。

難以抵擋的越軍很快便招架不住,諒山北部被我軍悉數占領。

面對敗局,越南方面卻依然嘴硬,表示中國軍隊絕無可能越過諒山。

許世友當然不慣著越南,隨後便下令“打過奇窮河,打到河內去”。

越軍第3師很快在我軍的猛攻下被全殲,越軍在東線的防線徹底崩潰。

此時,許世友再度上書中央,提出了他的第二個作戰方案:追擊越軍殘部,趁機轉到柬埔寨,消滅越軍在此的另一支主力。

顯然,許世友仍想擴大戰果,最大可能殲滅越軍的有生力量。

但此舉與中央的整體戰略決策不符,不出意外地仍被中央否決。

再度被中央否決的提議,許世友雖然有些不解,但作爲軍人仍然服從了中央的決定。

在兵鋒即將直指河內時,中國軍隊突然全線後撤,兌現了自己只是自衛反擊戰的承諾。

結語

許世友的兩套作戰方案,無一不是懷著殲滅越軍主力的作戰目的去的。

一旦被批准,那麽將徹底改變東南亞的地緣格局,進而改寫曆史的走向。

不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宗旨就決定了中國軍隊不可能深入越南腹地,甚至借道鄰國事實殲滅作戰。

參考文獻

胡居成.許世友的最後一仗[J].黨史縱覽,2004(02):28-3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