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有4大“缺陷”,能夠完全克服的人,都不會貧窮

舒山有鹿 2024-05-14 11:49:48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誰能完全克服人性的缺陷,誰將得到生活最大的獎賞。

人性,既有優勢的一面,自然就有缺陷的一面。優勢的一面,讓人成長。而缺陷的一面,會拖累人們的發展。

比如說,人性喜好懶惰。如果我們任由自己懶惰下去,沒有任何的積極奮進之心,那生活將變成一潭死水,人生也會逐漸墮落。

懶惰如此,其他的缺陷也是如此。這就是人生“由好變壞易,而由壞變好難”的根源。要想好起來,不容易。而要想壞起來,很簡單。

好起來,需要我們反人性,克服人性的缺陷,等于硬著頭皮往上走,越走越痛苦。壞起來,需要我們放縱人性,等于順著慣性走下坡,越走越墮落。

人性有四大缺陷,能夠完全克服的人,一般都不會貧窮。

缺陷一:討厭一切需要思考、動腦的行爲。

美團老總王興說過,大部分人爲了避免真正的思考,願意去做任何事情。

潛台詞是,人們都討厭思考生活背後的真相,而隨波逐流,別人說什麽,我們就做什麽,完全活成了行屍走肉的木偶模樣。

賺錢也是如此。人們都討厭動腦子去賺錢,而傾向于體力勞動賺錢。問題是,體力勞動賺不到多少錢,唯有多動腦子,才能賺更多的錢。

爲什麽人性對于動腦的行爲,有著一定的厭惡感呢?因爲動腦的過程是痛苦的。比如說,你要捋清楚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就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

生活本就緊張,節奏極快,又有誰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捋清楚某些事情的前因後果呢?少之又少。

這,就會間接導致“二八法則”。20%的人擁有80%的資源,而其余80%的人,被前邊20%的人收割。前者動腦,而後者不動腦,這就是差別所在。

缺陷二:容易陷入到“選擇綜合征”當中。

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時,你是否陷入到“選擇綜合征”當中?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選擇綜合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有些人的選擇綜合征,比較嚴重,永遠只會選擇錯誤的答案。而有些人的選擇綜合征,不太嚴重,還能選擇正確的答案。

比如說年輕人選“專業”。面對上百個專業,少部分人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而大部分人,都糊裏糊塗,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

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東漢末年,四世三公的袁紹實力最強,軍力是曹操的十幾倍。就是拿著一手好牌的袁紹,卻輸給了曹操。

爲什麽袁紹會輸?因爲袁紹陷入到嚴重的“選擇綜合征”當中,無法進行及時決策,導致錯失時機,人心離散,被曹操鑽了空子,火燒烏巢,最終一敗塗地。

人生有無數次選擇,我們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答案。而不適合自己的答案,就不要去碰了。

缺陷三:在乎別人的看法,無法放開手腳去做事。

人,要想走上坡路,要想取得成功,就只能走最艱難、最孤獨的道路。艱難,讓人浴火重生。孤獨,讓人活成獨狼的模樣。

你肯定不理解,走上坡路,跟艱難、孤獨,究竟有什麽聯系呢?就一點,你想走上坡路,就需要做異于常人的事,容易遭受別人的白眼,被人排擠。

在一群醜小鴨裏邊,你想成爲白天鵝,那你就只能被醜小鴨們排擠、打壓。能熬過去,你就更上一層樓了。熬不過去,就只能淪爲底層了。

所以,古往今來的人們才強調“厚黑”,意思是臉如城牆厚,心如煤炭黑。臉皮厚的人,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也不在乎別人的打壓。

而心黑的人,都比較狠辣,可以及時抓住機會,反擊敵人,謀取利益的最大化。所謂“人不狠,站不穩”就是這個道理。

唯有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放開手腳去做事,成功的幾率才會更大。否則,前怕狼,後怕虎,這也怕,那也怕,就一事無成了。

缺陷四:無法自律,在“熵增”的過程中衰敗。

在科學界,有一個熵增定律。意思是,在一個孤立系統中,事物總是自發、不可逆地朝著熵增加(混亂)的方向進行。

熵增的本質,就是事物本身變得混亂。比如說,你不去管理身材,而暴飲暴食,就容易導致肥胖;你不去打掃房屋,過段時間,房屋就會變得髒亂不堪。

爲了減緩熵增的速度,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人要“負熵而生”。

百度百科的解釋:負熵而生,強調了生命體通過消耗能量和物質來維持自身內部的有序狀態。

說得直白一點,爲了對抗熵增,人要變得自律。自律飲食,自律生活,自律做事,自律運動,自律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律變好。

人性,恰恰偏向于“熵增”的墮落,而很難偏向于“負熵”的自律。這就注定,自律者勝出,而放縱者衰敗。

文/舒山有鹿

1 阅读:58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