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完皇帝徐壽輝:同元朝鬥爭十年,最終被部下陳友諒謀害

人文之光 2024-03-09 13:06:26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的曆史可謂精彩紛呈。從元末曆史來看,不論是朱元璋還是陳友諒,乃至王保保,都堪稱當世豪傑。當一群豪傑遭遇到一起並産生糾紛和沖突的時候,精彩的故事也就隨之産生了。

有時候曆史要比文學有意思,而且,曆史是真實的。

在元末群雄中,徐壽輝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人物,因爲他是天完國的開創者,陳友諒和明玉珍其實都曾是他的部將。徐壽輝被殺以後,天完國分裂成陳友諒的漢和明玉珍的夏。而單就是陳友諒的漢,就曾一度把韓宋諸侯朱元璋壓制的喘不過氣。由此不難看出徐壽輝的實力。

1、天完朝廷的壯大

元朝對基層治理情況,從正面角度來說可以用寬松來形容,因爲元朝重視商業價值,所以對基層管理寬松,因爲這樣有利于商業活動。但是從負面角度來說,可以用失敗來形容:因爲對基層管理的失敗,所以給了白蓮教這樣的秘密宗教大規模傳播機會,並成爲元朝崩盤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後來朱元璋總結元朝崩盤經驗的時候就說過,元以寬失天下。這個寬,指的就是對基層管理失控。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西元1351年,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和劉福通等人發動反元起義,並建立“宋”國(史稱韓宋)同元朝分庭抗禮。

之前徐壽輝是一個從事粗布貿易的商人,社會活動頻繁,交集面廣,而且因爲善于做人,所以口碑好,還被視爲一方豪傑。

徐壽輝是一個打算成就大業的人。所以當韓山童、劉福通發動反元起義的時候,徐壽輝也趁機扯旗造反,拉起了一支隊伍,並攻陷了蕲州、黃州等地。而後徐壽輝在蕲州稱帝,立國號爲“天完”(按:有說法認爲徐壽輝的國號其實是宋,只不過被後世篡改爲天完)。

此時元廷深陷腐朽狀態,所以天完朝廷開張以後,天完軍得以橫掃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天完朝廷的壯大,也一度引起元廷出大軍討伐,但奈何此時元朝境內各種起義活動此起彼伏,因此元廷對于彈壓天完軍,也處于一種有氣無力、力不從心的尴尬狀態。

2、徐壽輝之死

天完朝廷版圖極盛的時候,其版圖包括湖北、湖南、江浙以及福建部分地區,軍事力量也一度達到百萬之衆,勢力之大讓人驚歎。

不過,就在天完朝廷對外戰爭形勢大好的時候,天完朝廷內部出現了問題:那就是徐壽輝發現自己的大權被丞相倪文俊掌握了。倪文俊認爲,元朝的滅亡是時間問題,而天下群雄中,勢力最大的莫過于天完。因此取代元朝的莫過于天完。但是倪文俊覺得自己的才幹比徐壽輝更適合做皇帝,于是倪文俊通過一些人事任免方面的手段,架空了徐壽輝,並打算鏟除徐壽輝,自己當皇帝。

所謂君臣大義。不管怎麽說,徐壽輝也是天完國的皇帝,因此倪文俊打算謀害徐壽輝的行爲,在道義上就處于被動狀態。于是天完將領陳友諒以鏟除奸賊的名義殺死了倪文俊。

倪文俊被鏟除,讓徐壽輝覺得隱患消除,自己可以重掌大權,不曾想陳友諒的野心要遠超倪文俊:徐壽輝和陳友諒很快爆發沖突,陳友諒爲了讓徐壽輝死心,先是設計殺光了徐壽輝殘存的一些親信,而後不久,陳友諒見自己在軍中的威望有了進一步提高以後,索性殺死了徐壽輝,而後自立爲皇帝,國號爲漢。

陳友諒忘記了:他殺倪文俊的時候,尚且知道弑君在道義上站不住腳,而他,卻依舊和倪文俊一樣走了不歸路。

陳友諒稱帝以後,明玉珍幹脆宣布繼續尊徐壽輝爲自己的君上,不服從陳友諒號令。而陳漢內部也有很多將領,有了混日子的想法。這些隱患,也成爲陳友諒後來潰敗的重要因素。

1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