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彌逃跑時遭遇民兵盤查,靠唱戲逃過一劫,事後吹噓:藝多不壓身

野史記錄 2024-04-30 20:55:39

淮海戰役,不僅是粟裕展示指揮藝術的舞台,同時也是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們展示逃跑大戲的舞台。著名的逃跑將軍孫元良自然是深谙此道的“翹楚”,李彌在這方面也絲毫不遜色,而且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李彌的小心思

1948年11月5日,黃百韬在新安鎮得到了一個好消息,蔣介石同意他撤離了。但同時又得到一個壞消息,劉峙打電話讓他先不要撤,等一等駐守在海州的第44軍趕到新安鎮以後,再一同撤退。

黃百韬很高興,也很揪心,因爲華野此時兵鋒正盛,立刻動身尚且能夠全身而退,等上兩日擔心局勢有變,無法脫身。于是,黃百韬提前命人到運河提前架橋,等44軍一到,大軍就立刻渡河。

兩日後,第44軍終于趕到新安鎮,黃百韬當時是真的急壞了,十余萬大軍已經准備就緒,只等第44軍一到,立刻就開向了運河。但黃百韬率領大軍進抵運河邊時卻傻了眼,此前命人到運河架橋的命令,仿佛從未下達一般,運河上竟然除了一座鐵橋外再沒有任何橋梁了。

由于時間緊急,黃百韬來不及追究此事,一邊命人立刻架橋,一邊下令大軍從鐵橋先過河,能過多少過多少。黃百韬率先過河,率部進抵碾莊圩時,接到一個讓他頗爲高興的消息——李彌部兩個軍駐紮在曹八集。

黃百韬率部退徐州並不順利,華野的一部已經與黃百韬兵團接上火,但李彌部此時駐紮在曹八集,則華野想全殲黃百韬兵團難如登天,最多也就只能打一場擊潰戰,這讓黃百韬略顯心安。

然而,當黃百韬抵達曹八集與李彌見面,當面說出合兵一處再撤往徐州的計劃時,李彌的頭搖的像撥浪鼓一樣。李彌當時給出的理由是,劉峙命他立刻回防徐州,軍令在身,他不敢不從。

李彌這樣說,主要是有兩點原因。其一,劉峙真的給他下了命令,讓他趕緊回防徐州,因爲當時中野的十余萬大軍佯攻徐州,令劉峙信以爲真,將李彌和邱清泉都給調了回去。但中野的兵力有限,想要進攻徐州明顯兵力不足,李彌完全可以等一等黃百韬,掩護黃百韬兵團一起回徐州,但李彌顯然不願意這樣做。

其二,黃百韬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手底下卻掌管著4個軍,這樣的兵力足足是李彌的一倍,令李彌十分不悅。加之劉峙臨時將第44軍指揮權交給黃百韬,黃百韬與李彌在曹八集見面時,麾下兵力已經達到了5個軍。

李彌若此時征得劉峙同意,與黃百韬合兵一處,固然對黃百韬兵團撤回徐州大有裨益,但對李彌而言卻絲毫沒有好處。甚至兩者合兵一處以後,指揮權還有可能落在黃百韬手中,屆時李彌就要被這個雜牌將領指揮,讓他如何自處?

基于這兩點原因,李彌決定還是先逃回徐州再說,至于黃百韬兵團的死活,他自然不會管。而黃百韬兵團失去了李彌部的接應,很快就被華野追上來包圍在碾莊圩,雖然黃百韬進行了頑抗,但也無法改變全軍覆沒的結局。

跑的比誰都快

沒了黃百韬兵團的策應,徐州再難固守,即便是杜聿明此時也心生退意,准備逃離徐州。但此時華野中野兵鋒所向之下,徐州之兵固守是死,逃跑更是千難萬難,此時唯有壁虎斷尾、棄車保帥,方能留住一部分兵力。

杜聿明當時的安排是這樣的,一邊讓孫元良佯攻華野,造成徐州之敵准備從兩淮撤退的假象。一邊安排李彌派一個師的兵力去占領蕭縣,以圖後續掩護大軍撤退。完成這兩項任務以後,大軍開始撤退之時,再由孫元良與李彌合兵一處負責斷後,給徐州之敵撤離爭取時間。

杜聿明的安排固然沒什麽大毛病,但他還是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一個是營造走兩淮的假象,對解放軍而言根本是無效之舉,因爲這條路不利于大軍展開,解放軍早就預判了他的預判,在地形更加寬闊的津浦路西側擺下口袋陣,就等杜聿明鑽進來了。

另一個是杜聿明用人不察,他已經和孫元良、李彌打交道這麽久,應該對二人有所了解,竟然敢將斷後的重任交給這二位,簡直是所托非人。按照杜聿明的安排,徐州大軍于11月30日撤離,孫元良和李彌部堅守至12月1日撤離。

杜聿明下達命令時,兩人對此並未提出異議,但等大軍開拔之際,孫元良卻立刻下令撤退,直接開溜了。李彌見狀,自然也不願意當替死鬼,索性也率部開溜,甚至逃跑的速度比徐州大軍還快,竟然繞道跑到了大軍的前面。

如此一來,解放軍追擊之時,徐州大軍沒有斷後部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就連杜聿明的坐車都被解放軍給繳獲了,若不是杜聿明先坐飛機逃了,此時就要當我軍的俘虜了。反觀李彌和孫元良,有徐州大軍給他們“斷後”,逃跑的十分從容。

期間,杜聿明盛怒之下多次給李彌和孫元良打電話、發電報,兩個活寶竟然直接裝聾作啞,電話不接,電報不回,問就是撤離時太倉促,沒注意到杜聿明的命令。但李彌自知理虧,事後杜聿明召集他開會時,他沒敢親自去,派了個副司令搪塞過關。

杜聿明各部因爲此次失敗的撤退,導致各部均被華野大軍分割包圍。當時杜聿明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固守待援,因爲蚌阜有劉汝明的20萬兵力,若能馳援,方可解圍。另一個是立刻突圍,雖然會傷亡嚴重損失掉大量重武器,但可以保命。

杜聿明當時對麾下將士們說的是第一個方案,自己暗中安排的卻是第二個方案,他一邊給大夥畫餅頑抗,利用他們給自己突圍爭取時間,一邊暗中准備偷偷突圍,甚至連機關人員都不打算帶上。

結果這群機關人員的關系不一般,從各種渠道得知此事,導致杜聿明麾下大軍頓時打亂,哭喊聲震天響。孫元良此時又嗅到了危機的味道,再次拔了電話線,隨時准備跑路。李彌給孫元良打電話沒打通,立刻心領神會,也著手准備跑路。

但這一次李彌的算盤打錯了,就在他准備跑路之時,忽然接到兩個壞消息,一個是華野攻勢迅猛,陳官莊陣地已經被華野攻破。另一個是,他麾下第8軍41師宣布投降了。原本他趁亂搜羅了幾千潰兵,還打算將黃百韬的64軍番號要來,以後能多掌管一個軍呢。

結果,此時不僅多掌握一個軍的願望破滅了,自己麾下這點家底還要賠光。最要命的是,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41師宣布投降以後,李彌麾下官兵也再無戰意,紛紛決定投降。李彌此時心裏苦啊,因爲這群官兵投降無所謂,他手上可沾滿血債,擔心投降後會被審判。

因此,李彌哭著求第9軍第3師長周藩代自己去向解放軍投降,以此來拖延時間,他則趁亂喬裝打扮成小兵逃命。李彌此舉令周藩十分瞧不起,但畢竟相處一場,也未拒絕,李彌感恩戴德之後,立刻換上一件破舊的士兵軍裝,匆忙的逃了出去。

唱戲求生

李彌逃命途中,靠金條開路,一路乘船坐車從蕭縣逃到濰縣,途中還買了一個假身份。在濰縣跪求一個昔日合作過的商人,這才得以進入一個戲班子,打算借戲班子的掩護,逃到青島乘船,再通過海路逃往上海。

當時像李彌這種國民黨逃兵不在少數,我軍也並非毫無動作,爲了抓這些國民黨殘兵,各地的民兵和遊擊隊都動員起來了。而且,當時的群衆警惕性也非常高,若不是李彌一路用黃金開路,堵住了別人的嘴,恐怕早就暴露行蹤了。

即便李彌弄了假身份,又混入了戲班子,依然沒能逃脫盤查,戲班子快到青島時,就被民兵給攔住盤查了一次。這次盤查的民兵非常負責,幾乎是逐個戲班子成員都看了一遍,最後發現李彌似乎有所不同,便詢問他是誰?

班主拿了李彌的金條,自然要替他打掩護,謊稱李彌是他的師傅。盤查的民兵一聽,頓時來了興趣,“既然是班主的師傅,那唱功一定了得,便要求他現場來一段”。一聽這話,班主的臉色立刻變了,馬上就要出言阻止。

但班主沒想到的是,在他開口之前,李彌竟然搶先開了口,還一口答應了下來。李彌此舉,著實讓班主嚇得不輕,因爲這位民兵一看就是老戲迷,話裏話外說的不少都是行話,李彌若想騙人,恐怕會弄巧成拙,到時候恐怕連累他這個班主也要一起坐牢。

更讓班主沒想到的是,李彌答應唱戲不是逞強,他竟然真的會唱戲,而且唱功還不錯。就這樣,一個堂堂國民黨中將,在戲班子裏親自登台給民兵們唱了一出《珠簾寨》,打消了民兵的疑慮,換了一條生路。

戲班子被放行以後,班主這才表達出自己的吃驚,沒想到李彌還會唱戲。李彌唱戲求生也不嫌丟人,反而頗爲自豪的說道:“藝多不壓身啊!”抵達青島以後,李彌順利逃到上海,並再次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即便是後來國民黨徹底潰敗以後,李彌依然憑借逃跑的本事保住了一條命。本來這一次徹底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卻沒想到李彌的部下也有一股很會逃跑的殘部,逃至緬甸的後還發展出不小的勢力,李彌因此再次得到蔣介石重用,在緬甸又過了幾年奢靡生活。

0 阅读:6

野史記錄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