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翻拍,救不了中國電影

抽屜電影 2024-03-04 07:05:06

在印度,你僅僅記住一個阿米爾汗是遠遠不夠的,印度的寶萊塢並非是這十年才漸漸崛起,早在上世界末,印度的寶萊塢就已經能制作出來水准相當不錯的作品了,他們在硬件上與好萊塢的框架體系有著差異,但在軟件上,我們可以對標一下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一定程度上來說,融合了當時的香港電影,或者說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香港電影的痕迹。

今天給大家推薦印度電影《複制品》,本片講述的是一個三好青年因爲跟黑幫老大長得一模一樣而鬧出來笑話的故事,原本的三好青年一會兒變身黑幫大哥,一會兒重新變成他自己,兩個原本不相幹的人交換了一些人生,最終構成了本片故事基礎。

這樣的影片實際上並不是少見的,早在1992年,成龍就拍攝了《雙龍會》,如果說成龍的電影對于兩個一模一樣的人的調侃還有一些收斂的化,那麽本片無疑是更加誇大了。

巴巴魯是一個性格非常害羞,且充滿了愛心和孝心的大好青年,而反派,跟她長得一模一樣的馬魯卻是一個非常殘暴地黑幫大哥,他心狠手辣,且對于背叛自己的人動辄喊打喊殺。兩個性格已經是天壤之別了,而本片中在交換了身份之後,自然是會讓觀衆們有所期待,這似乎是比成龍的電影更加有故事基礎,他們兩並非是合作,而是一方要制另一方爲死地。

性格有著非常大的反差的兩個人卻必須按照彼此的生活方式生活,這就是本片的看點,而在這個看點之外,1998年的印度寶萊塢電影,似乎也能給予國産電影一種啓示。

我們對于寶萊塢的喜愛大多來源于阿米爾汗引領的一種潮流,而本片也是一位當時的印度明星所引領的,他就是沙魯克汗,他的定位可以參看成龍,雖然不是很帥氣,但是卻是搞笑擔當,于此同時還有著不俗的動作能力。

而對于國産電影的啓示在于印度早在上世紀末就已經開啓了並不亞于好萊塢的寶萊塢模式,這種模式之下的影片跟同時期的香港電影內容上可以匹敵,然而制作上卻更優。但這些都是不我們應該學習的,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印度電影與自己本國的文化融合問題。

長久以來,我們影視制作人員慣用的觀點在于我們的影視制作是落後的,落後的影視制作是需要向著先進的去學習的,而什麽是先進?自然是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這是先進的,且這個體系之下産出來的影片是先進的,我們要學習這種類型的商業電影制作,更要學習人家的電影工業體系,然而從2002年的《英雄》開始,我們學會了制作投資演員陣容上朝著好萊塢看齊,然而最核心的部分直到《流浪地球》系列火爆之後才有了零星的確立。這不得不說是非常失敗的。

中國電影商業化發展了將近二十年,我們學會了一切可以通過電影變現的手段,唯獨沒有學會建立一個適合于本國的電影體系,而任何對于電影從業者的鞭策都會從廣電總結結束,仿佛廣電總局是萬惡之源,然而事實是這樣嗎?爲什麽你賺錢的時候沒有說廣電總局會拖你後腿?你用爛片動辄圈走數十億票房的時候,爲什麽不去罵廣電總局?可見,國産電影爲什麽不進步不發展,核心點在于爲什麽創作?是爲了錢?還是爲了電影本身。

當然,這個扯得有點遠,從本片中,我們可以學習什麽呢?事實上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印度電影中都有,這也是印度電影的特色,那就是歌舞。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我們照著印度電影一樣去跳舞。而是說要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東西,將其融入中國電影當中,這樣以來,中國電影才能真正的獨樹一幟,真正的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文化領域如果僅僅是模仿別人,那麽最終就只能將自己埋葬,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通過模仿別人而超越別人或者是成爲跟別人一樣的人。電影就是如此,如果僅僅是爲了跟好萊塢一樣,而照著好萊塢模仿,那麽你永遠不是好萊塢,只能成爲一個類似于好萊塢的東西,畫虎不成反類犬就是這個道理,中國電影商業化二十多年,我們前進了多少?或者說就連自己最基本的東西都丟掉了。爲什麽會這樣?因爲我們只會照著好萊塢模仿,動辄好萊塢什麽什麽技術,什麽什麽水准,什麽什麽演員等等,這些都是外表,真正的內涵能做到的人並不多。而我們自己的東西卻沒有人提及,問就是封建糟粕?爲什麽沒有人說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是印度的封建糟粕?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我們電影人思考的問題。

……

你好,再見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抽屜電影

簡介:每天爲你推薦一部經典電影,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