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戰爭時英軍並不限制飲酒,那麽如何限制高度酒?

輕兵器 2024-04-29 22:40:18

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本文前三部分主要介紹了1812年戰爭的背景、英軍的飲食標准、肉類供應、面包供應、夥食團、餐桌及餐具、維持士氣的法寶——酒類的供應等內容,本部分帶您了解隨軍商販及英軍爲了士兵健康而采取的限制飲酒等措施……

英軍在此次戰爭中不僅能夠從地方籌措糧秣及酒品等物資,還經常有居民向他們提供情報

維持士氣的法寶(續)

隨軍商販

當時,魁北克的尼普頓酒館成爲最受當地駐軍歡迎的一個地方,尼亞加拉邊境地區定居點非法設立的一處酒館也是生意興隆,第41步兵團的士兵經常到這裏來飲酒作樂。到駐地附近消費的士兵的確活躍了地方經濟,不過也帶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尼亞加拉鎮(以前又名紐瓦克鎮)占據多數的新教移民就對鎮子南邊的喬治堡駐軍頗爲不滿,駐軍中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士兵本來就和新教移民不大對付,還經常在星期日光顧小酒館之後醉醺醺地跑到教堂裏惹是生非,本地居民當然被弄得一肚子怨氣。

大大小小的酒館、客棧和雜貨鋪都抓住機會向士兵們盡力推銷各種能麻痹神經的含酒精飲料,既有適合大杯開懷暢飲的啤酒、潘趣酒(Punch,一種特色混合性微酒精飲品,主要成分是果汁)、葡萄酒,又有能夠拿來慢慢細品的白蘭地和杜松子酒,士兵們無論有什麽樣的喜好都可以各取所需。這些喜歡花錢買醉的家夥對于酒類的消費習慣和購買品味如何,從商人們留存下來的一些賬簿裏就能一窺究竟。第41步兵團的普塞爾軍士在1803年從阿默斯特堡的一名商人手裏弄到一瓶波特酒,很有可能是爲了用在某個意義重大的場合,對于一名應征入伍靠軍饷過活的普通軍人來說,這種價格昂貴的高檔葡萄酒是難得的奢侈品。有關第41步兵團裏的其他購買記錄就有點兒耐人尋味了,許多軍士的名下居然經常出現可供組裝蒸餾器皿的各種原材料和用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爲釀私酒准備的,這的確是非法的勾當。不過,軍士們只是爲了關起門來自娛自樂,自然用不著擔心會有什麽人來找他們的麻煩。

投奔加拿大的親英派移民,他們不僅提供了大量勞動力,也帶來了釀造黑麥威士忌的習俗

在上加拿大地區駐紮的英軍士兵對當地民間自釀的黑麥威士忌逐漸産生濃厚興趣。 當地愛好威士忌的風氣是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慢慢興起的,隨著遭到迫害的親英派移民自美國大量湧入,“醉人的酒味”也被帶了進來。 勞動力的湧入促進農業的開發,而興旺發達的農業生産又使得當地農民擁有足夠的釀酒原料,來自威士忌的稅收也成爲地方政府的一大財源,因此對于威士忌的生産和經營也大力支持。 價廉物美的威士忌不愁沒有銷路,任何偏僻的去處都少不了威士忌的存在,公共場合裏飲酒作樂的場面也非常普遍。 “在鄉間旅行時你會看到每一家客棧和小酒館裏每時每刻都擠滿了那些吵吵鬧鬧,喝得醉醺醺的家夥,”一位當年遊曆各地的旅行者記述道,“他們喝下的烈酒是如此之多,真的會讓你大吃一驚! ”

盡管黑麥威士忌曾經一度被認爲並不適合軍隊消費,但它畢竟是當地民間比較常見的一種烈性酒,低廉的價格對于士兵們來說也極具誘惑力,這不能不引起當地駐軍指揮官的憂慮。負責指揮第49步兵團的艾薩克·布洛克于1805年晉升爲上校,他在士兵們中間頗有聲望,對軍隊裏酗酒風氣的蔓延也十分擔憂。爲了讓士兵們在軍營裏能有個地方消遣,避免大家在空虛寂寞時跑出去借酒澆愁,布洛克上校可謂煞費苦心,他先是試圖爲士兵們修建一座花園,後來甚至打算建一座手球場,一切都是“爲了盡可能地不讓這些人進入紐瓦克鎮……這個充滿邪惡的銷金窩”。一系列造福士兵們的舉措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然而對于士兵們來說不過是抛媚眼給瞎子看——周邊到處都有廉價的威士忌可供縱情享受,指揮官自以爲有益身心健康的消遣娛樂措施與之相比毫無吸引力可言,好心的布洛克上校最終只能是一廂情願。

軍隊裏酗酒的風氣逐漸引起指揮官們的注意,反應遲鈍的英國官僚機構也開始運轉起來,采取的相關措施稱得上行之有效,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例如在步兵團裏安排特許經營的隨軍商販以及設立管理嚴格的軍人服務社或者小賣部,這些措施都可以控制士兵們的飲酒習慣。隨軍商販是指那些經過特許能夠在軍隊裏合法營業的零售商,商品價格和其他方面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他們的經營範圍從常見的食品、飲料直到士兵們日常所需的各種生活用品,幾乎無所不包。各種含酒精的飲料自然是最受英軍士兵歡迎的商品,以至于1811年頒布的條令也對隨軍商販酒類經營作出一些規定,不僅僅要求隨軍商販必須在指定的設施內營業,還將其納入營房部門的管理中:“禁止在軍營內將葡萄酒、啤酒或其他烈性酒賣給軍士和士兵。只有營房事物管理委員在指定的軍人服務社內指定的擁有正式許可的隨軍商販,按照公平合理的市場價格向士兵們提供質量最好的食品和烈性酒等。所有的軍士和士兵都不允許在任何營房裏酗酒。”

然而,這些措施在加拿大遇到麻煩。要求駐紮在各地的英軍完善隨軍商販與軍人服務社制度,嚴格管理軍隊消費,這與英國政府爲了發展地方經濟一直鼓勵士兵與平民進行交易的政策産生矛盾。此外,一些地處偏遠的邊境駐軍也確實不適合隨軍商販入駐,尤其是上加拿大地區的邊境據點規模較小,營房和其他必要的設施嚴重不足,有些甚至連自己基本的營房也無法保障,更不用說讓他們再安置一個必須具備經營場所的小賣部了。因此,這些政策真正實施起來就大打折扣,除了魁北克和蒙特利爾這兩個人口相對密集的港口城市,其他地區的駐軍很少擁有隨軍商販和體面的軍人服務社。因爲在這兩個工商業發達的港口城市,隨軍商販能得到充足的商品供應,而相對完善的營房設施也只有這兩個地方的駐軍才能提供。

隨便一個小酒館都能讓士兵們喝個痛快

限制飲酒——爲了士兵的健康

1812年6月,與美國之間的沖突爆發之後,英國發給軍隊的口糧中少不了刺激神經的烈性酒,分配的數量起初仍然由各位指揮官自行掌握。還是那位以關愛士兵福祉聞名的指揮官艾薩克·布洛克,他對于士兵們飲酒的愛好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已經于1811年6月榮升爲少將的艾薩克·布洛克在1812年8月率領少量英軍和一部分印第安盟友以少勝多取得底特律圍城戰的勝利,這一仗堪稱是布洛克少將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幕。除了指揮方面表現出的機智果斷,順利拿下底特律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還得益于布洛克少將的手下高昂的士氣。在發起對底特律遠征之初,布洛克少將就展現出一如既往的慷慨,允許所有士兵在踏上美國國土之後“每天喝上1吉爾(142ml)烈性酒”,英軍士兵後來的表現果然沒有讓布洛克少將失望,這也說明烈酒對于英軍確實具有一定的士氣加成作用。

只是好景不長,到了秋季,英國官方又開始限制士兵們飲酒,理由是擔心士兵們酒喝多了容易違犯軍紀,當然,另外一個不大好意思直接說出口的原因是害怕花銷太大。一些爲了限制飲酒而發布的命令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在上加拿大的首府約克鎮(也就是後來的多倫多,本文第一部分“約克鎮戰役”中的約克鎮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駐紮此地的哨兵甚至得到命令,要求他們對每一個進入軍營的士兵妻子進行檢查,防

0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