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守國門,那英戰老外”背後,國內娛樂圈逐漸空心蘿蔔化

我就是個碼字的 2024-05-13 23:30:37

空心蘿蔔,外表好看肚中空空,如果用來形容人的話,也可以叫銀樣镴槍頭,中看不中用。

很不幸,本文用“空心蘿蔔”形容的並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整個國內娛樂圈。

一、五旬老太守國門

音樂綜藝《歌手2024》在2024年5月份突然爆火,從演員陣容看這期綜藝本來沒啥看點,幾乎沒有一個選手是當紅歌手,不是網絡爭議很大的老一輩歌手,就是憑借流水歌成名的網絡歌手,要不就是被懷疑精神有問題的奇葩歌手,至于兩個老外歌手則更是聞所未聞。

沒想到,一期節目比賽下來,兩名外國歌手憑借超強實力占據前兩名,只有老一輩歌手那英才具有一戰之力守住第三。

考慮到那英的年齡,于是網上就出現了“五旬老太守國門”“葉赫那拉戰老外”的熱搜,一下子將本來期望值並不高熱度也不高的這檔綜藝推到了風口浪尖。

熱搜發酵後,韓紅等實力派歌手的應戰更是進一步帶動了更高熱潮,讓人不得不驚歎欄目組炒作水平之高。

但是,我們在佩服節目組的炒作水平之後,也要意識到另外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國內娛樂圈正在越來越空心蘿蔔化。

二、偶像化

傳統意義上的偶像和現在娛樂圈的偶像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以前我們可能會因爲某位個人的英雄壯舉、高尚品格和輝煌成就對其産生崇拜心理,現在娛樂圈很多時候則變成了粉絲因爲某個明星的顔值、身材甚至財富産生崇拜心理。

在偶像化的娛樂圈,當演員的可以不在乎演技,當歌手的可以不在乎唱功,只要能夠被打造成偶像,自然會有千百萬粉絲追捧。

既然粉絲和飯圈不在乎演技和實力,那明星們自然也沒必要去錘煉演技鍛煉唱功,有那個時間多跑幾個通告不好嗎?畢竟背後投資的資本也是要快速且低成本賺錢的。

久而久之,本就實力不夠的明星們自然也就不敢站在必須彰顯硬實力的平台上,可能他們看到那英這麽拼還會嘲笑,不出汗就能賺成百上千萬,你爲什麽要玩兒命?

三、人設化

比起偶像化來,娛樂圈的人設化更要命,偶像化的明星至少很多人還有顔值身材可看,有些專門搞人設或者實力墮落下來靠造人設維持熱度的明星則更爲可惜。

以相聲界爲例,有些相聲明星當年也曾依靠出色的作品走紅全國,但隨著越來越有錢名氣越來越大,新作品卻越來越少最後幾乎全變成了老段子集錦。

沒有新作品只能吃老本,長此以往不就涼了嗎?別急,還有高招,那就是造人設。

所謂人設,就是通過營銷制造一個能夠吸引粉絲的形象,你可以造正向的人設,比如“國學大師”“相聲宗師”之類的,也可以造反向的人設,比如“受迫害”“受打壓”之類,甚至還可以借力打力造人設,比如“反曲協”“反體制”。

如果通過造人設就能不斷吸引粉絲,如果這些粉絲被人設迷惑後可以瘋狂砸錢買門票買書,那誰還有心思去創作新相聲,反正你就是在台上滿地爬都會有人買票。

造人設比起造偶像來對娛樂圈的傷害更大,因爲造人設幾乎不需要原始條件,哪怕演員長得歪瓜裂棗像個面冬瓜,一樣可以通過造人設被捧紅,比如說相聲的演員,說學逗唱可以都不要,你占一個“忠”字就可以,甚至占一個“傻”字也不是不行。

四、網絡化

時代在發展,移動互聯網極大改變了整個世界,也包括娛樂圈。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些演員的缺陷可以通過科技手段來彌補,比如聲卡,哪怕再普通的嗓子,通過高科技的聲卡就可以變成天籁之音,更牛的則是人工智能,AI甚至連真人都不需要,直接可以造成虛擬歌星來。

比如美顔,再普通的顔值,通過美顔軟件可以變成鏡頭裏的天仙,比如劇本,通過互聯網可以將很多需要花費大價錢制造的人設用劇本呈現,甚至像流水線一樣制作出來,比如換頭換臉,如果演員沒時間,你甚至可以用科技手段將演員弄到影視劇裏。

科技的發展給娛樂圈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帶來了一個嚴重後果,真到了拼硬實力的時候,很多明星只能打退堂鼓,不然就會露餡,這也是爲什麽年逾五旬的那英能得到網友尊重的根本原因。

《歌手2024》這一次搞出“五旬老太守國門”的熱搜並不光是一次營銷手段,我們也要感謝這檔綜藝節目,他們直接將舞台變成了照妖鏡,讓網友們能看到誰是真正的演員,誰又是虛僞的明星。

1 阅读:59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7:18

    去年那些罵那英的人呢?去喊刀郎來參戰呀

我就是個碼字的

簡介:相聲曲藝科普,懷舊影視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