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燃至上遊,激光雷達“火拼”升級

高工智能汽車 2024-03-22 10:07:20

繼大力角逐激光雷達之後,資本也開始將目標瞄向了産業上遊。

近日,行業領先的VCSEL光學解決方案提供商瑞識科技獲得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爲廣汽資本、江淮汽車旗下産業資本和合肥産投等;在去年的4月,瑞識科技獲得近億元B1輪融資,投資方中就出現了奇瑞集團的身影。

2月26日消息,全球光學傳感器芯片領導者芯視界微電子宣布完成近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誠信創投領投,三七互娛跟投。芯視界微電子是全球市場率先將SPAD dToF技術應用實現量産出貨的芯片公司。另外其車規級産品已推出VCSEL激光發射驅動車載芯片和全固態激光雷達接收芯片,已陸續進入産品驗證階段。

另一大國産VCSEL芯片供應商縱慧芯光先後獲得華爲、大疆、速騰聚創、禾賽等幾家激光雷達頭部企業的投資,此外還獲得了比亞迪的多輪投資,背後投資方還有小米長江産業基金的身影。

以上同時也意味著,主機廠、激光雷達企業也在同步綁定上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在實現關鍵零部件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降本增效。

激光雷達發射模塊最爲關鍵的模塊激光器,目前主要有邊發射器(EEL)、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和光纖激光器等。其中現階段應用最爲廣泛的激光器是EEL,其次則是VCSEL。

鑒于VCSEL具備功耗低、體積小易于集成、易于規模化生産且生産成本低,可靠性較高等優勢,並且近年來國內外供應商陸續推出多層級結高功率VCSEL可大幅提升光功率密度,高功率VCSEL開始逐漸代替傳統EEL的方案越來越多地被應用。除了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在前向長距激光雷達方案中也快速落地。

從今年各家車載激光雷達供應商的動作來看,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高的集成度已經成爲激光雷達産品競爭升級的方向。

禾賽科技AT-128也是業界首個基于VCSEL(Lumentum提供)打造的遠距ADAS 半固態激光雷達,目前也是禾賽科技的主力産品實現了規模量産落地。

在CES 2024上,禾賽科技也推出了全新一代産品AT512,采用了905nm的方案,搭載了禾賽最新的第四代自研芯片。得益于芯片的高集成度,可實現 300 米標准測遠(@10% 反射率),相比 AT128 提升了 50%,最遠測距高達 400 米。

同樣在CES 2024上,速騰聚創發布了全新一代激光雷達産品M3 。

資料介紹M3是全球首款通過940nm激光技術實現300m@10%反射率測距能力的超遠距激光雷達,且具有0.05°x0.05°角分辨率的超高清三維成像能力。

在發射端,M3采用940nm VCSEL激光器,不僅體積小、可靠性高且生産工藝成熟。此前其發布的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E1也正是采用的相關技術。

一徑科技推出的全新一代長距激光雷達ZVISION EZ6,在接收端采用SPAD芯片替代了以往多數分立元器件實現了架構的高度集成化;在發射端采用高集成度VCSEL線陣芯片取代過往單點VCSEL陣列的高成本方案,使得整機成本將低于2000元。

以上可以看到,成本高昂的1550nm技術已經被“抛棄”,芯片化(高集成)與規模化,成爲了激光雷達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另外包括速騰、禾賽等頭部企業已經開始選擇自研相關核心模組的芯片。

與此同時,得益于VCSEL芯片+SIPM/SPAD的新一代技術方案,使得激光雷達在性能、成本、尺寸、功耗等實現了突破。

這同時在光功率密度、可靠性、發散角等方面對VCSEL發射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還需要匹配客戶對下一代固態激光雷達對1D/2D可尋址分區掃描需求等方面的需求等等。

一直以來,由于VCSEL芯片的制造工藝要求高且量産難度大,行業中VCSEL芯片依舊是國際廠商壟斷。然而近年來,一大批國産供應商紛紛湧入車載市場,包括長光華芯、瑞識科技、睿熙科技、新亮光子、長瑞光電、三安光電、長瑞光電等部署了車載VCSEL産品。

例如上述提到的瑞識科技早在2022年,其VCSEL芯片便已經通過車規認證,而且還建成了國內少有的VCSEL芯片車規級測試和可靠性認證實驗室,早在2022年與比亞迪高端品牌的合作項目已經啓動。

另外據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其905nm可尋址車載激光雷達用VCSEL芯片已通過多家激光雷達客戶的測試認證,目前與另一大頭部車企的合作也在推進中。

據介紹,瑞識科技VCSEL車規産品在小角度發射、2D尋址方面均極具優勢。此外,該公司已經打通“芯片+光學+應用”全産業鏈條,尤其是其還實現了全國産供應鏈,這無疑在成本控制方面將具備極大的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睿熙科技已經完成全場景的車規級VCSEL産品矩陣布局與技術儲備。其中DMS/OMS模組産品已于2022年通過AEC-Q102車規認證,車規級激光雷達VCSEL芯片已與國內頭部車企、激光雷達廠商以及車路協同方案領導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將從2024年開始逐步落地。

長光華芯近日也在投資平台上披露,已經于去年3月底完成了VCSEL芯片通過了車規級AEC-Q102認證,具備技術實力與量産能力。

通過技術方案升級來壓榨出更高性能的同時,車載激光雷達也進入通過規模化放量來快速降本的階段。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披露,2023年1-12月中國市場乘用車 (不含進出口)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新車44.03萬輛,合計57.09萬顆,同比增長341.19%。

車載激光雷達的價格也在被極速壓縮。從去年的3000~4000元左右,到今年的3000元以下,業內消息稱個別企業甚至報出了1500-2000元的價格。而這也將影響到激光雷達市場以及包括VCSEL産品在內的上遊供應鏈。

這從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的財報也可見一斑。近兩年,伴隨其ADAS激光雷達業務快速放量,其盈利水平卻在快速下降。

根據財報數據,禾賽科技2023年全年綜合毛利率達到 35.2%。其2022年的毛利率爲39.2%,相比上年前三季度的53.0%綜合毛利水平出現明顯下滑。

禾賽科技表示,2023年毛利率下降主要歸因于在內部工廠産能利用率較低的初期增加了低毛利率的ADAS LiDAR産品發貨量。公司處在從高毛利、低交付量向低毛利、高交付量的轉型階段。

不過長期來看,包括車載VCSEL産品在內的高端VCSEL芯片國産化率極低,車端應用領域無疑成了數據通信、消費等應用領域之外的新藍海市場。

尤其是未來兩年L3級自動駕駛的准入窗口期,高性能激光雷達被視作汽車産業智能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傳感器,更是實現從L2+向L3跨越的必選項,也爲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帶來極大的想象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車載激光雷達進入玩家衆多,但目前來看能實現規模量産交付的主要還是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華爲少數幾家。

這對上遊VCSEL芯片供應商們來說,綁定哪些激光雷達企業/車企,都將直接關系到車載産品能否在規模量産交付和降本方面先人一步。

0 阅读:53

高工智能汽車

簡介:專注智能汽車産業鏈的市場研究、媒體會議和投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