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口氣看完秦國曆史:亡于周興,興而周亡,800年夠了嗎?

今夜讀青史 2024-03-07 18:32:22

在中國的曆史朝代中,一說起秦國,人們總喜歡在前面加個“暴”字,焚書坑儒、嚴刑苛政,斑斑劣迹,不絕于書。細究史書,才知道秦國先祖的原是殷商忠臣,護主而死,後代披荊斬棘,曆盡艱難,終又重新統一天下。

一、艱辛立國

秦國與趙國同出一脈,是伯益的後人。

伯益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賜爲贏姓。後來,夏啓打敗伯益,奪取了夏朝統治權。夏朝末期,伯益的後代費昌投奔商朝,輔佐商湯在鳴條之戰打敗夏桀,立下功勞,受到重用,成爲貴族重臣。

武王伐纣時,贏氏忠于商朝,蜚廉的大兒子惡來勇武有力,被武王所殺。惡來,就是秦國的先祖。

惡來的後代非子善于飼養牲畜,被周王安排到汧渭之間(即今陝西省鳳翔縣長青鎮附近)負責養馬,因有功被賜封秦地(即今甘肅天水附近),其後代便以秦爲氏。

周厲王暴政,西戎叛亂,攻占了秦地犬丘(即今甘肅省禮縣境內),將秦氏全族屠戮殆盡。

周宣王繼位後,任命秦仲爲大夫,奉命討伐西戎,5年後戰敗被殺。

秦仲有5個兒子,周宣王任命其長子秦莊公繼任職位,派給他們7000士兵,繼續討伐,最終戰勝西戎,收複了失地,被封爲西垂大夫。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申侯勾結犬戎攻占鎬京,在骊山腳下殺死幽王。

周平王繼位後,爲了躲避犬戎的騷擾,決定遷都。秦襄公率兵勤王,一路護送平王至洛邑(即今河南洛陽)。

爲了獎勵秦襄公的功勞,周平王封秦國爲子爵,賜以岐山以西的土地,並順手開了一個空頭支票:只要秦國能夠趕走西戎,就可以盡占其土地。

自此以後,秦國才開始立國,正式成爲一方諸侯。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死在征伐西戎的路上,其子秦文公繼續西征,擴地至岐山以西。

有了穩定的地盤之後,秦文公修築城池,安定百姓,並開始設置史官,制定律法,以中原文明教化民衆。

在其後的近百年裏,秦國東征西討,消滅周圍小國,逐漸占有關中平原,崛起成爲一個新興強國。

二、稱霸西域

公元前660年,秦穆公繼位,開始了秦國爭霸之路。

他廣納賢才,用五張羊皮換回名相百裏奚,重金聘取隱士蹇叔,任用二人爲相,教化民衆,興利除害,使秦國日益強盛。

同時,秦穆公四處搜羅人才,也開了秦國重用外來人才的先河,爲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人才基礎。

不巧的是,其時的晉國正處于國力巅峰,秦穆公自知不是對手,遂采用和親的方法,娶晉獻公的女兒爲妻,欲借晉國之力圖謀中原。

公元前648年,晉國發生旱災,秦穆公主動援手,調動大量車馬船只向晉國輸送糧食,是中國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首次重大內河運輸事件,史稱“泛舟之役”。

然而第二年,當秦國發生饑荒向晉國借糧時,晉國不但未送來一顆糧食,甚至派出大軍,想趁虛取勝。

秦穆公大怒,親率大軍在韓原迎戰,俘獲晉惠公,換取了河西之地,並將勢力延伸到黃河以東地區。

晉文公繼位後,晉國勢力大增,稱霸中原。秦國只能做晉國跟班小弟,並在城濮之戰合力打敗楚國。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晉文公和鄭文公去世,不顧蹇叔等人反對,派兵千裏奔襲鄭國,結果半路被鄭國商人弦高識破,無奈退兵。

當秦軍路過崤山時,被早已埋伏在此地晉國大軍全殲,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軍主帥均被俘。

經此一戰,秦穆公認識到晉國非短時間能夠戰勝,只能改變策略,跟隨先祖的腳步,繼續向西擴張。

公元前626年,西戎派由余出使秦國。秦穆公在接待的過程中,發現由余是中原人士,且對西戎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于是用計將其留在秦國,加以重用。

三年後,秦穆公在由余的幫助下,打敗西域12個戎國,擴地千裏,稱霸西戎。

周王派人帶著金鼓等禮品來到秦國,祝賀秦穆公的武功霸業。

三、商鞅變法

穆公之後,秦國實力日衰,特別是自秦厲共公之後,大臣專權,宗室相爭,四代六君,國政不穩。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傾全國之兵50萬與魏國決戰,以圖奪回河西之地,結果被吳起以5萬新訓之魏武卒擊敗。

秦國一敗塗地,積累百余年的威信也在此戰中徹底崩潰。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立志恢複穆公霸業。他頒布求賢令,廣招天下英才,求取富國強兵之策。

衛國人商鞅聽聞之後,棄魏投秦,獻上法家之術。

秦孝公與商鞅交談後,萬分高興,決定遵循魏、齊、楚等國的強國之路,進行變法改革。

秦孝公召開朝會,針對變法與否進行辯論,結果商鞅舌戰群臣,將甘龍、杜摯等守舊貴族駁倒,爲變法贏得輿論戰的勝利。

接著,商鞅立木爲信,在百姓中樹立國家的威信,爲變法贏取群衆基礎。

一切准備就緒之後,秦國開始試行變法。

公元前359年,秦國頒布《墾草令》,施行重農抑商政策,提高農業生産在國內的認知度。

3年後,《墾草令》取得成功,秦孝公任命商鞅左庶長,開始正式變法。

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有:廢除世卿世祿制度,施行二十等爵制,按軍功進爵;以農爲本,獎勵耕織;推行小家庭制度。

這一次變法,主要是解決賦稅和兵源問題,有了糧食和士兵,也就有了強國的基礎。

公元前349年,秦孝公爲擺脫舊貴族的牽制,同時爲東出函谷關做准備,將國度從栎陽(即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附近)遷至鹹陽。

同時,在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廢井田、開阡陌,施行土地私有制;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取消貴族在地方的統治權,代以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員;登記人口,施行五什制度。

經過變法,秦國徹底廢除了封爵世襲制,建立中央集權,重視農業生産,獎勵軍功,國家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成爲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43年,周王室正式冊封秦孝公爲霸主。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唯一的靠山,被繼位的秦惠文王車裂而死。

商鞅雖死,秦法未亡,秦國仍然奉行商鞅制定的法規政策。

四、天下一統

經過數十年變法,秦國實力已經逐漸超過中原各國,掌握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主動權,開始統一天下之路。

暫且羅列一下重要事件吧:

公元前316年,秦國派司馬錯攻滅巴、蜀,爲秦國又得一糧倉。

公元前293年,秦將白起敗韓、魏聯軍于伊阙(河南洛陽南),斬首24萬。

公元前283年,秦國隨燕國樂毅大敗齊國,齊國幾乎覆滅,大勢已去。

公元前279年,秦將白起率兵沿漢水東下,水灌鄢城,並于次年一舉攻破楚國郢都,占領江漢地區,設置南郡。楚國自此一蹶不振,白起因功被封爲武安君。

天下強國,只剩秦、趙而已。

公元前260年,秦國使用離間計,在長平大敗紙上談兵的趙括,坑殺趙國精銳40萬。

天下再也沒有什麽能阻擋秦國統一的步伐。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與山東六國密謀伐秦,諸國不敢派兵。秦國獲知後欲派人攻周,西周公投降。

公元前250年,東周公又想討伐秦國,被秦相呂不韋率兵俘獲。

周朝滅亡,自武王伐纣迄始,共879年。

公元前247年,13歲的繼位。9年後,秦王嬴政誅殺嫪毐,免除呂不韋的丞相之職,開始掌握國家大權。

公元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攻韓,設置颍川郡,韓國滅亡。

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使用離間計殺死李牧,然後攻破邯鄲,俘虜了趙王。趙國公子嘉逃往代郡,自立爲代王。

公元前226年,秦將王翦攻下燕都薊城,燕王喜遷都到遼東,4年後滅燕。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贲引黃河之水淹沒大梁城,魏王出降,魏國滅亡。

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率兵60萬,在蕲地(今安徽宿縣東南)大破楚軍,殺死楚將項燕,攻入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刍。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南之地,楚國滅亡。

公前221年,秦將王贲滅燕後,率軍南下,直搗齊都臨淄,齊國亡。

自公元前230年滅韓起,至公元前221年齊國投降,秦國只用10年時間,便迅速兼並山東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各姓諸侯分封割據的局面,進入了中央集權的帝國時代。

參考資料:《史記·秦本紀》

作者簡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愛好者,願與你一起品讀曆史,分享人生。

0 阅读:126
评论列表
  • 2024-03-21 14:30

    秦國走的是根本強大之路,何來效法魏楚齊?中原六國都只是局部革新整肅吏治,奴隸制都沒廢除,所以只強一時不強長遠

    唔系老虎的老虎狗  回覆: 恰虧
    你看下五國伐齊前齊秦交手的戰績
    恰虧 回覆:
    什麽叫已知的?曆史沒有如果,再說齊秦相隔太遠,何來被摩擦一說?魏楚齊本來就是人治,就算如你所言也是只強一時不強長遠,終究還是被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