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說教”遭遇“叛逆”,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教育思享 2024-05-17 22:40:53

談起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有共鳴:

他們似乎生活在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宇宙裏,對于外來的大道理常常顯得不耐煩。

尤其是當你鄭重其事地對孩子說“你必須聽我的”,他可能並沒有真正聽進去,而是用他的方式,或許是沉默,或許是反駁,來與你“對話”。

但其實,這並不是他在傳達對世界的理解,更多是在試圖維護自己的獨立和個性。

01

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作爲父母,我們要做的不是去爭個高下,而是試著放低身段,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話語去溝通。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樣交流,那該有多有趣,也更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

我們都知道,給青春期的孩子灌輸大道理,很多時候都是徒勞的。

他們或許會覺得厭煩,或許根本聽不進去。這並不是說他們不懂這些道理,而是他們渴望獨立思考,不願意被動地接受。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探索這個世界。

而父母的說教,很容易讓他們覺得被束縛,被命令。

所以,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換位思考、寬容和引導,這些都是我們作爲父母需要學習的。

試著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而是多用商量的語氣,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被理解。比如,你可以說:“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嗎?”或者“你這麽做是不是遇到了什麽困難?需要我的幫助嗎?”

這樣的話語,更容易打開孩子的心扉。

02

聊起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不少家長都頭疼不已。

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似乎總是不願意聽父母的話,讓家庭氛圍時常變得緊張。但其實,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與孩子溝通。

想象一下,你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孩子一臉不悅地坐在一旁。這時,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放下作爲家長的架子,用平和的語氣說:“孩子,我們聊聊吧。”

然後認真地傾聽他們的心聲,不打斷,只是偶爾問問:“你爲什麽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呢?”或者“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溝通方式,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自然更願意打開心扉。

再者,在與青春期孩子交流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語言的選擇。

盡管孩子們已經長大,但他們依然需要我們的支持和引導。溫和的語言,比如“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相信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的表達方式,既能傳遞關心,又能給予孩子力量。

03

顯而易見,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強烈,他們渴望獨立,不願意被束縛。

因此,作爲父母,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問題。當孩子對某件事有自己的看法時,我們不妨先給予肯定,再提出自己的建議。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提出想要獨自去旅行,你可以先表示支持他們的勇氣和獨立精神,然後關切地問:“你准備去哪裏呢?有沒有做好詳細的計劃?”

這樣的對話方式,無疑比直接反對或命令更爲有效。

還有,別忘了用鼓勵的話語來激勵他們。

比如當孩子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不要只是說“你真棒”,而是具體地贊美他們,比如:“你這次的努力真的讓我看到了你的進步,我爲你感到驕傲。”

這樣,孩子會更有動力去探索,去成長。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因爲青春期是人生中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階段,孩子們面臨著許多困惑和掙紮。如果我們能像朋友一樣,給予他們支持、理解和建議,那麽家庭氛圍將會更加和諧,親子關系也會更加融洽。

所以,當孩子不願意聽話時,不妨試試這些溝通技巧,或許你會發現,其實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能理解他們、願意傾聽他們的朋友。

0 阅读:18

教育思享

簡介: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