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來曆

大路分享 2024-04-04 13:02:03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關于清明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清明節最初源于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明清時期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仍然盛行。

另一種說法是清明節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爲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文公爲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谕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複蘇,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故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總的來說,清明節的起源涉及到了古代的墓祭之禮、寒食節、以及大禹治水的傳說等,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清明節的豐富內涵。同時,清明節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中華民族對于先人的懷念和敬仰之情,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珍視親情的傳統美德。

0 阅读:21

大路分享

簡介:最新的時事新聞 科技資訊 電影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