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劫持案件細節曝光,那位跪地的警察,道出了多少人的眼淚

釀星光 2021-01-24 21:03:45

今天,距離1月22日昆明劫持人質案,已經過去了2天,但是我的內心依舊無法平靜,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大門口,此刻恢複了平靜,不時有人自發地邁上台階,爲那位離開的同學獻花送別。

看到這樣的畫面,淚水又不禁滑落,學校的大門,曾經是這個孩子每天要路過的地方,可此刻他將永遠不會再來。

1月22日下午5點,這本是一個開心的日子,寒假來臨前的最後一天,孩子們都心懷期待著迎接假期的到來。

放學鈴聲響起,同學們如魚貫而出,一切像每一個上下學的平常日子,突然間,台階下,混在一群家長中間的男子手持20公分的長刀,沖向這群可愛的孩子。

他面露凶色,一刀刀刺向路過他的每一個孩子,短短數秒間,7名孩子倒在了血泊中,還有一名孩子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醫生說孩子身上的傷口足足有30cm。

一名孩子被他挾持著蹲坐在地上,台階之下,人群混亂,他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這一切都是這個男人想要的,他終于得逞了。

他吸過毒,沒有錢,他埋怨社會爲什麽不給他一次機會,他恨這個社會,原本他要報複的是警察,可一想警察只能殺一個,于是,他開始密謀一場對孩子的屠殺。

他甚至洋洋得意地說起了自己整個作案計劃。

他怎麽就沒想過,這些無辜的孩子究竟做錯了什麽?

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而弱者憤怒,抽刀向更弱者。"

那冰冷的刀刃一刀刀刺向無辜的孩子,即使是他槍斃一萬次,也不足以消解內心的痛楚。

至今仍然記得槍聲響起那一刻,我內心的澎湃,子彈一槍穿過罪犯的頭顱,一槍斃命,我慶幸那個孩子終于活著逃了出來。

這無疑是2021年最震撼的畫面,這些勇敢的人們,親手將這個人間惡魔送進了地獄。

這場無妄之災注定是無數人心中無法抹去的痛,但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一群背負鮮血的戰士。

那天,小男孩被劫持著,一位穿著灰色外套的男子跪在地上,剛開始大家都以爲他是男孩的父親,可後來證實,他是一名人民警察。

他想將孩子換下來,自己去救人質,爲了取得歹徒的信任,他脫下了自己的衣服,他一步步靠近,想要確認孩子的安全。

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什麽叫做責任,都說只有中國警察前面有個限定詞"人民",穿上那身警服就是一輩子的責任。

他們何嘗不知道危險,何嘗不是以命搏命,那一跪,讓我知道什麽叫做舍生取義,讓我感覺到作爲一個中國公民我是有多麽安心,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麽,總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會毫無保留地沖在前面,扼住敵人的頭顱,將我們拽回地面。

槍聲響起,一群警察沖向歹徒,保護現場,被劫持的孩子下意識想要回頭,警察擋住了他的視線,那一刻我被這溫暖的一幕震撼到了。

身爲警察,他們不光有一顆勇敢保衛人民的心,還有能夠感知群衆需求的洞察力。

當天晚上,醫院外警察輪班值守,孩子們已經被送到醫院救治,照理說沒他們什麽事情了,可他們還是自發地守在門外,或許是一種自責,他們怪自己沒能保護好所有的孩子,可是,當時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做到很好了。

除了警察,堅守職責的還有醫生和老師。

案發當時,學校第一時間關上大門,避免歹徒接觸更多的學生。

槍決歹徒那一刻,老師讓同學們拉上窗簾,避免這恐怖的一面給孩子留下陰影。

醫院裏,有醫生因爲沒能及時趕到醫院而自責。整個救治中,所有醫院的工作人員,自發地等候在急診室門口,生怕錯過一次需要人的時刻。

意外的發生誰也料想不到,警察、老師、醫生、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將一切該做的、能做的,做到最好,他們聯合起來,將傷害降到最低,可他們仍舊覺得自己做得太少。

有人揮刀砍向無辜稚嫩的孩子,就有人拼了命將孩子庇護在身後。

真正的英雄總是在我們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案發現場,除了被挾持的孩子,還有一位離歹徒最近的藍衣女子。

歹徒要求一位女記者上前,並且只有10分鍾,盡管剛剛拿到記者證,她還是選擇了勇敢站了出來。

她蹲在地上,盡量保持從容,她小心注視著歹徒的情緒,安撫他的情緒,距離歹徒最近時,她拿著可樂靠近。

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麽,她冷靜地讓人誤以爲她是個專業的談判專家。

不害怕嗎?

槍響那一刻,她看到了歹徒被爆頭的那一刻,她踉跄著腿直哆嗦,跑向人群中,甚至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著。

可需要上場和歹徒對峙時,她沒有絲毫退縮,她清楚自己的每一份堅毅都將給警察和人質帶來更多一份機會。

看慣了電視劇的精彩的槍殺案,臨死之前,我們看到歹徒爆頭的傷口處只有子彈大小的圓孔,可現實生活中,狙擊手的爆發力可以達到碗口麽大。

無法想象親眼看到這一幕的她,需要多久才能恢複,希望這位勇敢的記者可以得到好的心理疏導。

這或許就是女性的力量,你以爲她們柔弱,她們需要保護,可是最危難的時刻,她們反倒成爲沖在前面的人成爲別人的保護傘。

這次案件中,最值得一說的是那個被解救的少年。

事後,讓人欣慰的是男孩沒有受到過多的驚嚇,脖子上依稀可見歹徒留下的一道道傷痕。

當時在現場,歹徒一直拿刀脅迫他讓他哭,一次來擾亂警察的情緒。

可這位少年反倒和歹徒談判了起來,他勸歹徒冷靜,如果人質受傷了,他就沒有談條件得到資格了。

僵持之下,歹徒一直試圖讓孩子舉著反光鏡,幹擾警方,機靈的男孩趁著喝可樂的間隙悄悄放下了反光鏡,爲狙擊手贏得了瞄准的機會。

現場警察試圖說服歹徒交換人質,明明內心非常害怕,但是當警察靠近時,他還是堅定地說:不要過來。

擊斃歹徒那一刻,男孩奮力逃脫,那是距離死亡最遠的距離,他沒有猶豫,沒有慌亂。

一個罪惡至極的歹徒,一個手無寸鐵的少年,一個視他人生命如草芥,一個強忍痛苦心系他人安危。

善與惡的交鋒,一個如蛆蟲,一個如高山。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一句話:如果我們想辦法找到所有犯罪的動機,是不是可以阻止下一次災難的發生?

答案是不能。

善良可以選擇,但惡卻沒有邊界,它不知道哪一刻就原地爆炸,傷及無辜。

這次的案件中,歹徒說自己被社會抛棄,生活有各種不如意。

可誰的生活又容易了?

如果每一個直面困難的人都選擇最極端的方式報複社會,地球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人生就是一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過程。

犯罪的人或許有千萬個理由和動機,可當他們踩著無辜的人的血,呐喊著自己有多不容易時,他們永遠失去平等對話的權利。

生活很難,但總有人在黑暗中舔舐著傷口,一步步走向光明。

當你埋怨生活對你不公時,最該做的不是找各種理由,而是問問自己到底做了什麽,還能做什麽。

0 阅读:7

釀星光

簡介:說點啥,隨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