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大廳拒收現金?這7家單位已被處罰

小康雜志社 2024-05-17 09:48:21

近日,拒收人民幣現金的現象又進入人民生活中。

市民陶先生希望用現金繳納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卻遭到了沈陽市大東區政務服務中心的拒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無法收取現金,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寶繳費,如果不會,可以讓子女代繳。陶先生多次投訴,最終沈河區稅務局收取了現金。

然而,陶先生的經曆,還並非個例。日前,據央廣中國之聲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多地政務服務中心都有明確拒收現金的現象,工作人員給出的解決方案,大多是找年輕人幫忙繳費。

▲圖源:卡樂圖片 甯穎/攝

隨著電子支付手段的日益發達,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現金的場景越來越少,但是“少”不等于“沒有”。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去年11月末,我國流通中現金的余額爲11.02萬億元,占廣義貨幣的比重爲3.8%,並且還保持了上升勢頭。從使用現金的人群看,老年人中經常使用現金的人數占比超過75%,此外,批發零售等行業的小微商戶、進城務工人員等使用現金也比較多。

人民幣現金作爲國家法定貨幣,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支付工具,本應暢通無阻。但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現金支付反而成了“場景限定”,人爲制造了新的數字鴻溝,將部分群體排除在外。

如今,政務服務部門也被爆出拒收現金,産生的不良示範效應更值得警惕——連政府部門都不收,又憑什麽要求其他經營主體不得拒收現金?

▲圖源:卡樂圖片 甯穎/攝

拒收現金,看上去是小事,實則是違法行爲。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另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辦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有關部門或單位,在推廣數字政務時,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等不會使用智能設備的人群,以及可能出現的如電力、網絡故障等突發情況,滿足公衆現金支付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5月14日對外公布,2024年1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對7家核實爲拒收人民幣現金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依法作出經濟處罰。

▲圖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在以上多起拒收現金案例中,有的單位以“不方便找零”“容易遺失”等理由拒收現金。近日,有群衆向記者反映,一些地方的政務服務中心也存在拒收現金的情況。此事引發網友熱議。

@李同學不化妝:拒收現金,是違法的行爲。明知道違法,還要違法,就是懶政,讓老百姓爲難。

@單于:拒收現金或許是爲了提升效率和安全性,但也應考慮到老年人或不便使用電子支付的群體。政府機構在推行無現金支付的同時,也需提供便利的支付方式,確保服務面向全體市民。

@霄哥很聰明:拒絕現金支付暴露了政務服務中心的管理漏洞和對市民需求的不夠關注。政府應認真反思管理體制和服務理念,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實現政府更好爲民的目標。

@無需多言:政務大廳又不是一般商家,是爲群衆服務的窗口。拒收現金是違法行爲,政務大廳怎麽能帶頭不守法呢?政務大廳不能只圖自己省事,給百姓帶來不便和麻煩。退一萬步說,設置一個現金窗口很難嗎?即便鼓勵非現金支付,也得讓現金支付的人能辦成業務吧。

@叨叨好煩:拒收現金違法,政務服務中心應當依法接受人民幣現金支付。若出現拒收現金的情況,相關部門應及時進行調查和處理。

@3333333:主要是政務大廳怕麻煩,他們收了現金,還要去銀行辦代扣,沒准還得排隊辦業務,流程比較繁瑣,所以不願意收現金。

@略略:大家都知道可以現金收款,可是甯願有風險也不願意用現金收款,有沒有可能是現金收款的流程很複雜、方式很不便捷,最後報賬、對賬很麻煩,才導致基層不願意收現金?是不是應該反思下流程的問題?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公共服務就應該多替居民解決難題。即使收取現金確有難度,也不應該消極逃避,而是應該積極思考,拿出合適的解決辦法。公共服務要少說“不能做”,多說“怎麽做”,爲居民提供解決方案,這才是爲民服務的初心。

來源:小康頭條微信公衆號綜合深圳特區報、杭州日報、新京報、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網友評論

責編:武金洋

審核:田苑淯穎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