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最新的養老模式太炸裂了,領養一個閨蜜來養老

媽媽智囊團 2024-04-29 12:50:42

衆所周知,韓國的生育率已經跌得不行了。韓國人現在對結婚生孩子這事普遍的態度是完全不感興趣。那邊的基本情況是男人厭女,女人厭男,然後男人女人一起厭童,主打一個泾渭分明,誰也瞧不上誰。

就這情況,生育率斷崖式下跌就很正常了。可不生孩子,也擋不住歲月如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等老了怎麽辦呢?不說別的,生病了進醫院,連個簽字的人都找不到。

找侄子,外甥女這類親戚中的晚輩養老?且不說親戚們有沒有娃,就算有,不是我說,現在的年輕人,連自己父母都未必願意花時間精力去照顧,更不要說贍養叔叔、阿姨,舅舅、姑媽了。而且也不現實。只聽說過父母生病,兒女請假回去照顧的,沒聽說舅舅生病也請假回去照顧的,領導會不會批啊?

找幾個閨蜜抱團養老倒是可以,但也有點麻煩。人老了,年紀大了,生病住院閨蜜不能代簽字。將來萬一哪天突然閉眼蹬腿了,沒立好遺囑,閨蜜也不能繼承遺産,還得便宜八百年不來看一回的侄子侄女。

基于以上種種考慮,有個韓國中年女性就想出了一個歪點子。

44歲的韓女尹淑蘭,因爲顧慮自己的老年生活,于是收養了自己38歲的好閨蜜L,還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領養了朋友》。

年輕的時候,尹女士也曾經在首爾這樣的大城市打拼,沒時間談戀愛,更遑論生孩子。一晃眼,40了,拼也拼累了,于是她決定回老家定居。

老家的生活節奏舒緩惬意,但是有兩點讓尹女士感覺不大好。

一個是韓國村裏的老太太們也喜歡八卦。對于單身大齡女青年,一樣喜歡背地裏嘀嘀咕咕,指指點點。

還有一個是鄉野獨居,不甚安全。尹女士一個女人,遇到點響動難免擔驚受怕。之前還發生過三更半夜有醉漢敲門的事情。

在鄉下獨居的時候,尹女士認識了鄰居李女士。兩個人住的很近,關系也越來越近,又都是單身,做事還很合拍,處著處著兩人就萌生了搬到一起住的念頭。

于是一拍即合,倆人都對同居生活表示滿意。然而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尹女士身體不好,幾次住院。韓國醫院規定非直系親屬不能代爲簽字。而尹女士的父母兄弟都在其他城市,遇到突發疾病住院,根本來不及趕來簽字。而有時間有精力照顧尹女士的李女士又沒資格簽字。

韓國的法律規定同性結婚又不合法,最後倆人商量來商量去,終于找到了法律的空子——同性雖然不能結婚,但可以收養成年人啊!只要經過雙方父母同意就可以了。于是44歲的尹女士就這樣和38歲的李女士在法律上成了一對母女。

這以後兩人就能合法地照顧對方,在對方失能地時候幫對方辦各種手續,去世後合法繼承對方的遺産了。

這種看似有點畸形的關系本質上就是把自己的余生交托給值得信任的閨蜜。雖然也有所托非人,遇人不淑的風險,但說到底,除了父母以外,這年頭也沒有哪種關系是完全可信的。

正常結婚也可能遇到林生斌那樣的老公,如果是半路夫妻,利益糾葛就更多了。另外,養兒也未必防老,還有可能被積極拔管,老齡單身依靠侄子外甥養老就更不靠譜了。最起碼閨蜜是自己選的,並且對方如果也沒有丈夫兒女的話,一起走完一生的概率更高。

看樣子韓國人也非常會鑽法律空子。 主要也是法律沒有給同性抱團養老留下合法的空間,領養代替領證也屬于無奈之舉。

不過咱們也別笑話人家,咱連領養閨蜜都做不到,我國法律是不支持領養成年人的。尹女士要是在中國就只能靠遺囑來建立綁定養老關系。而遺囑的麻煩之處在于是可以立多份的。人特別老的時候,腦子雖然還沒壞掉,但也很容易動搖。

還記得上海老伯把300萬房子送給水果店老板的事情嗎。當時這個案子引起了很高的關注。上海孤寡老伯兒子早逝,妻子也去世了,老伯八十多歲了,雖然有妹妹外甥等親人,但還是選擇獨居。樓下有一戶無房五人租住一室的人家,男主人是水果店老板。因爲陪老人給兒子送葬,並在老伯暈倒在家的時候幫忙送醫而獲得老伯贈予300萬房産。

然而後來又發生了一些反轉。老伯家屬提出了一些異議:1、老伯簽贈與協議的時候已經確診老年癡呆症,所簽協議是否有效?2、老人家屬一直有在醫院看護,有盡到一些義務,但因爲老人獨居,所以才沒有在老人暈倒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3、轉贈房産後,有居民看到看到老人沒穿褲子一個人在外面轉悠。所謂水果店老板接受房産然後很好地照顧老人的說法,值得質疑。可能他也沒有很好地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

惹了這麽多麻煩,還要打官司,說到底還是贍養責任和獲贈房産的權利不明確。不管老人親屬咋樣,老人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是事實。可能我有點陰謀論,一個沒有房産,全家五口租一室戶住的水果店老板,對老伯究竟有多少真心,恐怕只有天曉得。人家也有家人,能有幾多真心,幾多精力去照顧孤寡老人呢?

還不如找個相對年輕一些的同樣是單身的老頭搭夥過日子呢。或許法律可以考慮給同性養老一些空間。不過這樣一來,出生率和結婚率又要進一步下降了。

0 阅读:62

媽媽智囊團

簡介:專注育兒領域,兒童發展心理學,幼兒英語啓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