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集收視第一!央視力挺卻口碑翻車,《慶余年2》還能成劇王嗎?

迷影映畫 2024-05-17 10:35:50

相信很多人昨晚都在看《慶余年2》的首播。

毫無疑問,這部劇將成爲今年國産劇領域的“頭號王炸”。

盡管距離上一季已經過去五年,但觀衆對于這部劇的期待值絲毫未減。

央視首播半小時收視率即上升第一,視頻平台的熱度更是離譜。

開播兩小時,網播平台熱度破32000,創下網播劇曆史最高熱度的紀錄。

以往都是媒體吹噓某部劇有“劇王潛質”,但《慶余年2》直接開播就引爆熱搜,關鍵詞直接就是“慶余年 劇王”,這種現象級的電視劇確實罕有。

但期待越高失望也會越大,《慶余年2》目前口碑兩極劃分。

首日播出了5集,雖然劇情進度略慢,但好在主要演員都基本回歸,幕後主創也是原班人馬,保證了劇集應有的質量,只是相比第一季,劇集在風格上的延續和調整也引起了討論。

本期「新劇大賞」,就來聊聊這部等了五年的電視劇——

《慶余年2》

Joy of Life 2

2019年底開播的《慶余年》,一直被視爲近年最具影響力的古裝劇。該劇的主演有張若昀、李沁、宋轶、辛芷蕾等中青代當紅演員,而配角陣容則彙聚了陳道明、吳剛、于榮光、劉桦、高曙光、袁泉等實力派演員。

這部劇的熱播並非偶然,它不同于那種嚴肅厚重的曆史正劇,也非披著古裝外衣的言情偶像劇,也不是講述宮鬥陰謀的權謀劇。從類型角度而言,《慶余年》其實是一部相當難以界定類型的電視劇,武俠、科幻、穿越、喜劇、權謀、政治、人文等元素,在這部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雖然背景架空,人物也穿著古裝,但主角卻帶著現代人的思維,時不時冒出幾個網絡新詞,而且有很多古今結合的腦洞設定,這也讓該劇在當年播出時帶給觀衆耳目一新的追劇快感。原作改編自作家貓膩創作的同名小說,被視爲網絡文學的扛鼎之作。

看過小說的朋友都知道,貓膩的書並非簡單的男頻爽文,原著不僅很開腦洞、設定新奇,而且作者在熱血爽文的框架下融入了文青式的思考表達,影視化改編其實很難呈現。劇版第一季的成功要歸功于編劇王倦,從高分國劇《舞樂傳奇》、《木府風雲》,到熱血武俠劇《大宋少年志》等等,他的作品向來以輕松明快的敘事節奏和燒腦反轉的劇情懸念以及高明的人物塑造著稱。

經過王倦的改編,《慶余年》的劇版既遵循了原著的風格與精髓,也有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創橋段和情節延伸,其中王倦作品最爲人稱道的就是——角色經常會“可愛死了”。這雖然是調侃的說法,但也從側面表達了觀衆對于編劇塑造人物引發觀衆共情的能力的認可。比如上一季中的配角滕子荊,原著中基本就是個打醬油的龍套,但經過電視劇的擴寫,給人物加了相當豐滿的性格塑造,從而讓劇中滕子荊犧牲那一幕成爲劇版前期的“小高潮”。

“所以他成了煙花,照亮黑暗,讓範閑明白,有些事,躲不過去。”——王倦

而這正是影視劇和小說文字的差別所在,編導和作家往往各自有不同的創作方向和側重點。

如今的《慶余年2》從台前到幕後基本延續了前作的原班人馬(也有演員換了角色),但好在編劇、導演和主要演員都沒換,這也保證了第二季能夠忠實于第一季的風格。

前5集的畫風基調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總結下來對首播這幾集的初步觀感是:口碑兩極分化,風格顛覆人設崩塌、喜劇屬性放大、節奏稍顯拖沓。

《慶余年1》的故事圍繞主角範閑穿越到架空的古代王朝慶國,成爲財政大臣範建的私生子,母親在他年幼之時,遭奸人所殺。因爲神秘的身世,還在襁褓之中的範閑就被仇家追殺,成年之後更是屢次卷入到慶國朝堂的陰謀鬥爭當中。在第一季的結尾,範閑出使北齊歸來,不料竟遭二皇子派出的殺手包圍,用費介、範思轍以及滕家遺孤的安危來威脅範閑,逼他向自己俯首稱臣,二人矛盾由此爆發。

危機當中,範閑身邊的言冰雲從他背後刺出致命一劍,導致範閑生死不知。這個充滿懸念的結局在當年曾經引發觀衆的遐想,如今電視劇的第二季直接上來就給出了答案,續集的情節就從範閑假死脫困開始講起。

因爲換了演員,劇組連帶這場戲也進行了重拍。上一季飾演言冰雲的演員肖戰,引發了很多輿論爭議,如今第二季換了演員吳幸鍵,但該說不說,這位演員的台詞和表演也沒有好多少,念台詞時嘴角總是不自然地抿嘴,完全是偶像劇時的呆板演法。

回到劇情方面,《慶余年2》的開篇幾集,有一大半內容都是編劇的原創擴寫。其實觀衆都能猜到主角自然是“詐死”,關鍵在于主角如何死而複生,又如何利用“假死”來掩藏身份巧妙破局,而首播的前5集基本算是一個篇章,概括起來就是範閑破局的過程。首先是範閑的“假死”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很簡單——一靠配合,二靠裝備。原來早在範閑出使北齊之前,就從監查院三處那裏得到了一些特殊裝備,一把軟劍和一條藏在腰間的血包帶。通過機關讓範閑在衆目睽睽下被屬下刺殺。之後再讓言冰雲假意配合二皇子的手下,當面焚燒範閑的屍骨,實則王啓年早就在柴堆下面挖好了地道,幫助小範大人瞞天過海假死脫困。

其次,範閑“假死”之後,會如何“破局”?這就牽扯到多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方面,範閑帶著王啓年喬裝潛回京都,開始打探費介、範思轍以及滕家遺孤的下落,只要確保這些人質的安全,二皇子的威脅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于是,範閑潛回京都後,由于不能公開露面,只能暫時借住在王啓年的家裏,同時開始暗中調查滕家遺孤的線索,最終查到了城內新開的一家青樓“抱月樓”。範閑調查抱月樓的過程中,又發現這家青樓背後竟然涉嫌拐賣人口,深入調查後本想揭開幕後老板的身份,不料竟然發覺老板是自己的弟弟範思轍,而他其實也是被人給利用的。

與此同時,二皇子依舊是範閑最難纏的對手,即便範閑假死的消息鬧得京都滿城風雨,但二皇子笃定範閑不可能會那麽輕易地死掉,因此才設下了“抱月樓迷局”引誘範閑自投羅網。第三集的小高潮略晚,菜農老金頭的遭遇讓範閑再一次深切體會到世道的不公,人命如草芥。

但這個高潮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爽劇打臉式情節,而是側重于烘托主角情緒、強化故事沖突的小高潮,類似于第一季中範閑目睹滕子荊爲救他而死,促成主角道德精神層面的覺醒。範閑如何應對化解“抱月樓迷局”算是前四集中的劇情高潮,仍舊是編劇王倦最擅長的劇情反轉設計,由範閑身邊的忠心馬仔王啓年,合謀上演“反間計”。

先假意向二皇子投誠,再暗中向敵對的太子傳遞情報,借此達成驅虎吞狼鹬蚌相爭的目的。範閑借太子的力量,瓦解了二皇子的陰謀,從而救回了滕家遺孤,也確認了範思轍和費介的安全,從而在與二皇子的陰謀鬥爭中反敗爲勝。

整體看下來,範閑破局這條線講述得還算精彩,但問題出在風格上的變化。相較于第一季,《慶余年2》雖然在整體風格層面延續了熱血沙雕爽劇的畫風,但同時也能看出編導出于升級爽感和喜感的目的,讓劇集在風格上做了一定的調整和轉變。

實際上原著本身基調是偏暗黑的,筆者曾經將《慶余年》的原著小說概括爲“一個悲傷而殘忍的弑父故事”,但電視劇其實從第一季開始就試圖用喜劇元素平衡權謀鬥爭的部分。而到了第二季當中,從已經播出的內容來看,輕喜劇的橋段多了不少。

比如第一集剛開場,還是現代的圖書館,還是主角張慶跟葉教授講小說故事作爲開場,但編導加了一段對于“拖更五年”的自我調侃,因此圖書館內的不少人都向葉教授打聽範閑是否真的死了。這仿佛對應熒幕前的觀衆爲了等劇集複更的焦急心情。

再如二皇子得知範閑死訊後不肯相信,他信誓旦旦地表示,範閑死了化成灰他也能認出來。結果下一秒,手下範無病就舉起一包骨灰,讓二皇子辨認。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人狠話不多的高手範無病的演員馮兵,也是《狂飙》中的殺手老默,同樣的冷面殺手設定,但到了《慶余年2》當中就多了一層黑色幽默的喜感人設,比如這位冷面殺手喜歡讀書,甚至打算報考科舉。

更典型的是劇中抱月樓對峙那場重頭戲,本來是二皇子、太子和範閑三方勢力之間的陰謀博弈,但編導故意選擇了“正劇喜拍”,二皇子和太子之間明明已經到了互相殘殺的地步,但彼此之間又維持著一種奇怪搞笑的政治平衡,兩人各自擺出一副看似混不吝實則心機深沉的樣子,宛如插科打诨一樣鬥嘴,似乎有意顛覆傳統權謀劇的風格。但是,這種改編思路免不了會面臨爭議,從目前來看觀感會比較兩極。

我個人雖然挺喜歡這種“反套路”的情節設計,但作爲看過原著的書粉,也必須承認這樣的改編讓劇版越來越脫離原著,而且由于喜劇元素的加重,勢必導致會削弱情節的緊張刺激感和懸疑氛圍。以前幾集而言,編導花了太多時間來制造喜劇笑點層面,但不得不說,有些部分的笑點“大可不必”,比如京都在範閑死訊傳出後風靡“範閑模仿秀”、王啓年的畏妻人設、範思轍的財迷性格等橋段,這些情節明顯是“爲了搞笑而搞笑”,偶爾來一處能讓觀衆會心一笑,可太多強行搞笑的情節只能適得其反。

同時還導致了一些角色人設的崩塌,比如兩位皇子集體變身“喜劇人”,跟上一部腹黑陰謀家的人設截然不同,加上編導的敘事風格急轉彎,給觀衆的感覺就是第二季和上一季的情節存在很明顯的割裂感。

再說編劇原創的另一大情節點——範閑回京都還面對另一大難題,“假死欺君”的罪名如何化解?畢竟範閑的死訊剛一傳回京都的時候,他的“父親團”們個個都表現得很是悲痛震驚。

老戲骨高曙光的演技的確沒得說,得知範閑去世後那種強壓內心悲傷痛苦的表演很動情,而吳剛飾演的陳萍萍是個職業“特務頭子”,他雖然和範閑情同父子,但得知消息後第一反應是召集人馬,做好了複仇的決心和准備。劇中有個很精彩的細節,陳萍萍跟著情緒失控的範建入宮拜見慶帝,範建要陳萍萍爲兒子賠命,陳萍萍卻只是摸了摸輪椅的扶手,嘴裏說了一句狠話:欠他性命的人,我都要帶走!

這場戲很巧妙地出表達出陳萍萍對範閑的感情,但如果看過小說的朋友可能會瞬間理解,陳萍萍摸輪椅扶手的意義,其實是在內心做好了不惜一切代價複仇的打算。應該說,編導對于這些細節橋段的設計是有些想法的,但站在上帝視角評判劇情,原創的這些橋段實在有些生硬。比如:假死欺君的橋段設計特別別扭,外人不知道,但陳萍萍、範建包括範閑本人不可能不知道——慶帝不會因爲欺君這麽個事兒而真得把範閑怎麽樣。

于是這三人在宮廷內的悲痛表現就顯得很刻意,完全讓角色的人設性格崩塌了。除此之外,導致前幾集劇情節奏緩慢的另一大原因,是編導加重了一些配角的刻畫塑造。

可以明顯感受到,這部劇拍到第二季,編導的野心更大,第一季的核心人物和故事線始終圍繞在主角範閑身上,但在第二季中編劇試圖刻畫“群像”,配角的加戲變得很頻繁,爲了凸顯人物而設計了不少冗余情節,導致敘事節奏被拖慢。比如高露飾演的王夫人,新角色的登場進一步凸顯了王啓年是個“妻管嚴”,但是對于主角範閑的調查和冒險而言,這個角色的戲份顯得太多余。

最後必須吐槽,作爲一部年度大劇,該劇的廣告植入實在太多了。用網友的評論就是:五步一廣告,十步一堆廣告。廣告植入當然是劇方的商業行爲,該劇有大量的貼片廣告,甚至出現了片頭的酸奶廣告與劇中植入的酸奶互爲競品的情況,不少網友表示,“能讓這兩個牌子同時出現,《慶余年2》是牛的!”總的來說,就《慶余年2》的首播5集來看,很難讓觀衆滿意,劇組想要努力做出新意,但效果目前看來一般。考慮到這部劇如此高的熱度和期待值,只能說開局有些平淡。

不過,劇情節奏緩慢也可以理解爲畢竟劇情才剛剛開始,考慮到第二季中後續還有不少重頭戲,如“春闱舞弊案”、“內庫財政危機”、“懸空寺刺殺”、“下江南鬥明家”等原著名場面,因此沖著後續這些劇情,這部劇還是值得繼續觀望的。

1 阅读:462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6:16

    你篇幅長,但是你沒理[得瑟]

迷影映畫

簡介:爲影迷服務,發現好片,殺死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