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不知所雲,範偉、周冬雨沒有cp感,張國立導演太分裂

Idlemovie 2024-05-18 17:53:14

《朝雲暮雨》是一部很擰巴的電影。

影片的基調是淡,淡淡的情愫、淡淡的後悔、淡淡的相扶、淡淡的憂傷,而後淡極始知花更豔,人文關懷不請自來。

老秦和常娟當初的沖動,以及出獄後的行爲,一是爲了補全曾經的缺失,二是爲了給他人一個交代。

老秦先是救父親失手誤殺,後是爲籌母親的治病錢,聽獄友的建議幹起了運輸被抓,在監獄待了幾十年,出獄後一切都變了。

家被拆了,父母不在了,連墳墓都因修水庫被抹平了,現在這個世界關于他的痕迹的數量是零,他要找回過去就得成家傳香火,完成父母生前的期望。

常娟見不得酒駕撞死她父母的司機坐個幾年牢就可以安穩生活,所以她殺了司機的女兒,怎料殺錯了人锒铛入獄。

跟老秦一樣,她出來後也沒有任何家人,唯一的寄托就是把那時錯殺的那家人的賠款補齊,然後一死了之,反正了無牽挂。

他求子,她求財,可憐之人抱團取暖,雖一個老,一個癱,但至少有了一個家。

只是老秦的新生是重新開始,常娟的新生是投河自盡,前者對生活抱有積極的心態,後者盡是消極厭世。

在再次踏實做人上的巨大差距,讓他們之間的鴻溝難以填平,戲劇張力由此而來,進而引發了故事中段的大爆發。

角色的解構也充滿了兩面性,利用與被利用,贖罪與掙紮,不同視角下有不同解讀。

兩個人都有人性的複雜多樣,老秦小半輩子在監獄中度過,常娟的闖入他的生活並主動與他試婚,老秦也貪人家身子。

與此同時,常娟的獻身也不是單純的圖老秦年齡大,人老實,而是騙他的感情,騙他的錢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導演張國立並沒有以俯視的姿態來指責他們,上各種價值觀,也沒有放大底層邊緣人的苦難,而是平視、客觀的推進故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過,《朝雲暮雨》一定要披著一個文藝片的外衣嗎?

內容本身是報告文學的底子,重題材輕類型,像《三大隊》那樣將文本夯實就足以與好看相配。

尤其是原文《穿婚紗的殺人少女》把筆墨都集中于故事,這就讓老少配的結合不突兀,因爲他們都是犯過錯的人,肯有人朝雲暮雨就已經很幸福了,也容易叫人入戲。

但張國立的改編丟掉了原文簡單樸素的白描手法,加了太多修飾與渲染,讓影片變的較爲割裂。

前半部分文藝,範偉和周冬雨你侬我侬,在田野、河邊、山間譜寫愛情,這是原文中所沒有的,這樣一加,雖能讓常娟這個角色更豐滿,也能加強說服力。

畢竟常娟要是沒讓老秦掉入愛情的陷阱,也就不會有婚後老秦的一次強上失敗與常娟的自殘,以及老秦決定給常娟往卡上打彩禮錢。

但在觀感上,範偉和周冬雨的cp感太違和,整許多他倆的甜蜜不如讓常娟多給些關懷,往親情方面的愛上靠也能讓缺愛的老秦接受,觀衆也能認可,可信度強一點。

《朝雲暮雨》不像《燃冬》。

盡管《燃冬》的感情也失真,但劉昊然與周冬雨談戀愛在片中的觀感至少是成立的,所以張國立的改編有些畫蛇添足,反倒破壞了故事的流暢度。

要麽選擇烘托周冬雨和範偉的愛情,要麽刪掉強行巫山雲雨的片段,兩者都保留,老秦這個人物就不可愛了,本來之前的劇情都按照原文拍下來了,非要多此一舉就顯得臃腫了,還會引起女性議題方面的爭議,得不償失。

後半部分又不夠現實主義,成了親情片。

像是父親照顧植物人女兒,愛情依舊不存在,父女情倒是特別濃烈。

原文中,常娟騙老秦的真相被揭曉,透過他人之口說出了老秦在照顧癱瘓的常娟,故事就結束了,

但張國立沒有這樣戛然而止,將留白的思考空間交給觀衆,而是拍了大量常娟跳河變成植物人與老秦生活的片段,試圖感動觀衆,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種看完後不痛不癢的情緒讓《朝雲暮雨》很難打高分也很難打低分。

是有些隨意、克制的表達,張國立的調度和審美是到位的,也沒有走刻意煽情那一套,但觀感就是好像看了又好像沒什麽記憶點。

很難琢磨到張國立到底要表達什麽主題,所有的東西都是語焉不詳的。

說互相拯救吧,常娟的心理問題還是沒能恢複正常,即便有常娟可能被打動的鏡頭,好像奇迹能發生,但醫生的說法打掉了這個念頭。

說陪伴吧,常娟的植物人狀態,活著就是煎熬,滿足的是老秦的需求,說努力生活吧,可片中並沒有讓人感受到生活雖苦,但要頑強的東西,因此,對于《朝雲暮雨》的評價,就那樣,也許是最恰當的。

0 阅读:40

Idlemovie

簡介:電影,應該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