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危險源、隱患、風險、事故有什麽區別?傻傻分不清楚

琰課程 2024-05-18 05:25:48

來源:飛狐安全

危險源是隱患嗎?

風險與隱患又有什麽關系?

危險源、風險、隱患

都會導致事故發生嗎?

有關風險管理的概念比較龐雜、混亂,

與危險源相近的術語就有近10條。

在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中,

總有人糊裏糊塗做錯事,

今天小編帶你來學習一下吧,

別再傻傻分不清楚啦!

定義

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爲。(取自《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類型

第一類危險源: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能量載體,其決定了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罪魁禍首。如帶電導體、運轉的設備、油庫等。

第二類危險源:危險源定義中的不安全狀態、行爲,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爲、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陷等,影響約束能量和有害物質屏障失效,從而導致事故發生。如濕滑的地面、昏暗的光線等。

解讀

從上述定義來看,危險源可以是一台設備、一種環境、一種狀態,也是可能産生不期望後果的人或物。

定義

發生危險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與隨之引發的人身傷害、健康或財産損失的嚴重性組合。(取自《企業安全生産標准化基本規範》(GB/T 33000–2016))

解讀

安全風險強調的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包括發生可能性的不確定、發生時間的不確定、導致後果的不確定等。風險是人們在後果産生之前基于現狀、以往的經驗等做出的主觀判斷或推測,因爲一旦損失産生那就是事故或者事件,也就不能稱之爲風險了。

定義

生産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産法律、法規、規章、標准、規程和安全生産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産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爲、物的危險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取自《安全生産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6號))

解讀

事故隱患實質是有危險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狀態”,這種狀態可在人或物上表現出來,也可表現在管理的程序、內容或方式上。

定義

生産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事件。(取自《生産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

解讀

事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作用或是一種因素惡性發展的結果。因此事故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危害性、嚴重性、複雜性。

風險辨識和評價的方法很多,

各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方法,

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程度!

0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于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爲、物的危險狀態、場所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

即先把整個作業活動(任務)劃分成多個工作步驟,將作業步驟中的危險源找出來,並判斷其在現有安全控制措施條件下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其後果。

若現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滿足安全生産的需要,應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證安全生産;危險性仍然較大時,還應將其列爲重點對象加強管控,必要時還應制定應急處置措施加以保障,從而將風險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02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主要是依據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A.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範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産操作規程。

B.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

C.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産的經驗,特別是本企業安全生産的實踐經驗,引發事故的各種潛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成功經驗。

D.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如采用事故樹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爲防止事故控制點源列入檢查表。

03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 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將風險事件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爲若幹級,將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爲若幹級,然後以嚴重性爲表列,以可能性爲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所有的加權指數構成一個矩陣,而每一個指數代表了一個風險等級。

R=L×S;

R:風險程度;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重點考慮事故發生的頻次、以及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S:發生事故的後果嚴重性,重點考慮傷害程度、持續時間。

0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

三種因素分別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

0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風險程度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的改進。

風險程度R,R=M×E×S。

其中M爲控制措施的狀態;

暴露的頻繁程度E增加了職業病發病情況、環境影響狀況兩項影響因素;

事故的可能後果S,包括傷害、職業相關病症、財産損失和環境影響;

M、E、S分別制定了其取值標准。

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

來源:班組安全

0 阅读:1

琰課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