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學生用“估計”二字,老師卻說是“大陸用語”被網友打臉

問凝愛吃瓜 2024-05-11 01:51:05

爲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爲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爲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故事瞬間

文/創意說娛

編輯/創意說娛

前言

最近,一起引發熱議的事件在台灣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一位學生在聯絡簿上使用了平日常見的詞語“估計”,卻遭到老師指責是“大陸用語”。

這一舉動不僅令人匪夷所思,更引發了對台灣教育界的質疑。

難道台灣真的與大陸在語言上有著如此巨大的隔閡?抑或是教育體系中出現了嚴重誤解?

台灣網友熱議:“估計”成大陸用語?教育界的瓜,我們得好好嚼嚼!

在島內某個晴朗的午後,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一張照片,照片裏是一個小朋友的作業本,上面寫著:“鞋子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這本是一個普通孩子的日常記錄,卻意外地在網絡上掀起了一場關于語言使用的討論風暴。

這位網友在分享照片時,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插曲:小朋友的老師看到“估計”這個詞後,竟然認爲它是大陸用語,還特意在課堂上強調了這一點。這一下可把網友們給炸開了鍋,紛紛表示不服:“估計”這個詞,我們台灣人難道就不能用了嗎?

這瓜一出來,台灣教育部那邊也坐不住了。他們趕緊翻出了自家的辭典,告訴大家:“估計”這個詞在辭典裏可是明明白白寫著呢,意思是估量價值或數量,或者是推測。這下子,那些質疑“估計”是大陸用語的聲音,似乎被狠狠地打了臉。

不過,這還沒完呢。有些粉絲專頁也跳出來湊熱鬧,他們質疑說:“估計”這個詞,在台灣確實一直有人用啊,爲什麽老師會認爲是大陸用語呢?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們還特地找出了台灣作家黃春明和許地山的作品,裏面都有“估計”這個詞的出現。

這下子,評論區可就熱鬧了。網友們紛紛留言,有的支持老師的觀點,認爲可能是老師對語言使用的理解有誤;有的則力挺小朋友,覺得老師這麽做有點小題大做了。還有一些網友則開始深入剖析這個問題,他們認爲老師可能本身就存在問題。

原來啊,在台灣教育界,近年來一直有一股“去中國化”的潮流在湧動。這背後,其實跟民進黨的推動有很大關系。他們爲了宣揚所謂的“台灣獨立”,就在教育領域裏搞起了這一套。結果啊,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傳遞知識,

還傳遞了自己的意識形態,甚至公然表明“台獨”立場。學生們每天在學校裏接受這樣的教育,能不被影響嗎?他們長期受到“去中國化”教育的影響,很容易就被老師的立場所左右,從而形成傾向“台獨”的觀念。這種影響啊,

可不僅僅是來自教材那麽簡單,還包括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而這次“估計”這個詞的爭議,其實只是這個“去中國化”教育背景下的一個小插曲而已。但正是這個小插曲,讓我們看到了台灣教育界的某些問題。

一些老師甚至把使用大陸的語言或表達視爲不良影響,就像把“估計”這樣的詞彙視爲大陸用語一樣。這種偏見或誤解,其實都源于他們對大陸文化的不了解和排斥。

網友評論

中國用語,這個老師怕是頑固台獨分子,我就給他貼標簽了

鞋子不換估計是不行了這句話那個是台灣用語?我認爲台灣不應該用漢字,不說漢語,不拜媽祖廟,這些都是大陸人用的做的。把黃皮膚也改了。那才真叫尿性。

看過圖片,老師批改寫的說這是中國用語,盡量別用,關鍵是,他們居然還是豎著寫的格式

呵呵,這位老師至少還說是大陸用語,不算台獨言論。台灣講話也的確與大陸用語有些不一樣,但不影響交流。

總結

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裏表達了對大陸的喜愛或者支持兩岸和平的觀點,那他可能會受到來自老師或者同學的排斥和孤立。這樣一來啊,他可能就得收起自己的真實想法了。這種教育環境啊,真的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所以啊,這個“估計”的爭議啊,雖然看起來只是個小事一樁,但卻讓我們看到了台灣教育界的深層次問題。這個問題啊,值得我們每個人去關注和思考。畢竟啊,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啊!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

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00

問凝愛吃瓜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