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支付發生巨變!美元升至47.3%,歐元大跌至21.9%,人民幣呢?

彬岩說財經 2024-04-22 04:51:22

美元不准備降息的預期不斷釋放,其他貨幣應聲大跌,美元強勢可能引發新一輪貨幣戰和金融戰,美元這一次勢必展開瘋狂收割,而國際支付也正在發生巨變!

4月18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了最新報告,其中提到了美元、歐元和人民幣、日元、英鎊等各大貨幣的國際支付數據,歐元損失較大,美元搶走歐元市場,人民幣穩中有升。

首先,根據SWIFT公布的數據,歐元的國際支付比例爲21.9%,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更低于2023年年末的水平,如果和2023年數據相比,歐元可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

要知道,早在2023年年初,歐元的占比還高達37.88%,與美元的差距並不大,仍然是具有挑戰美元霸權地位的貨幣,然而一年時間歐元卻跌得慘不忍睹。

從37.88%下滑至21.9%,足足跌去了接近16個百分點,這樣的損失無法形容,在美元強勢反擊和收割下,強如歐元也擋不住,被美元無情收割,歐元跌去的市場,有一大半都被美元納入勢力版圖。

歐元跌倒,美元吃飽!美元最新的國際支付比例繼續提升,達到了47.3%,美元的份額環比上升了0.8個百分點,這幾年始終維持在這一水平左右,上下浮動,地位還是很穩固。

要知道,自從美元2022年加息以來,國際資本大量流向美國,瞄准高利息,而其他貨幣的彙率紛紛下跌,美元強勢地位維持了兩年,眼看著美元扛不住要降息了,卻突然表示降息推遲,甚至聲稱要加息到8%,把全球市場驚出一聲冷汗。

美元再一次強勢起來,至少預期很強,亞洲各國的貨幣哀鴻遍野,跌得不忍直視。

在美元、歐元之後,英鎊仍然位列第三,占比爲6.5%,而人民幣的國際支付份額爲4.69%,占比再度提升,位居全球第四,超過日元。

盡管人民幣的比重提升到了4.69%,但是似乎無法和我國現有的綜合實力相匹配,因爲中國GDP早已達到美國的70%,但是人民幣的支付比例竟然只有美元的9.9%?

更何況,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每年向全球輸出大量的商品,外貿順差全球第一,外彙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這樣的實力爲什麽人民幣比例還不到5%?

一方面,這份數據是SWIFT系統發布的,並不能完全覆蓋人民幣的交易,因爲還有一些貿易往來已經不需要經過SWIFT,比如中俄貿易,去年中俄貿易額2400多億美元,而俄羅斯早就被踢出該系統了,中俄貿易的80%采用本幣結算。

並且,我國也有自己的CIPS系統,也就是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以往CIPS需要對接SWIFT報文才能實現結算,所以有大量的數據重合,然而自從我國去年實現了一體化跨境創新服務終端機的正式推出,意味著CIPS不再需要通過SWIFT就可以完成所有交易。

但是,這項技術目前覆蓋的國家的並不多,只是剛剛開始,但是意義重大,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利器。

另一方面,我國這些年發展確實很快,但是金融實力還有待提升,這是客觀事實。

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相當于4個日本,中國制造業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一,相當于美國、日本、德國和印度的總和,中國的貿易總額常年位居世界之首,這都是事實。

然而,在經濟和制造業實力不斷提升的同時,金融實力卻並未達到匹配的程度,需要提升的地方有很多,不過這也和我國的發展模式有關,以制造業作爲立國之本,而美國經濟依賴于金融業,金融發達也在情理之中。

0 阅读:0

彬岩說財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