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高鐵突然漲價?很多人都猜錯了!

彬岩說財經 2024-05-09 05:46:35

這兩天,高鐵漲價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爲了爭議性話題,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房價落,萬物升!

說好的“一鯨落,萬物生”怎麽變成了“一鯨落,萬物漲”?不過,網友也說了:除了工資不漲,其他的都在漲。

我們先看看高鐵漲價到底是怎麽回事?

根據報道,武廣高鐵、滬杭高鐵、滬昆高鐵、杭甬高鐵等4條高鐵線路的票價要上漲了,漲幅達到20%,計劃今年6月開始實施。

一等座和二等座的漲幅爲20%左右,而商務座的最高漲幅達到40%,這麽高的漲幅還是第一次見。

要知道,高鐵漲價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漲價是在2021年,京滬高鐵提價10%,但是和這次提價相比算不了什麽,不只是漲價幅度高,漲價的高鐵也從一條變成四條,覆蓋的人口範圍也大大增加。

可以說,這是中國高鐵曆史上漲價最猛的一次。

不過,官方也明確說了,這一次的調價是靈活定價機制,主打差異化、有升有降,比如武漢至廣州南的二等座、上海虹橋到杭州東的二等座、杭州東到長沙南的二等座等,這幾條線路的最低票價比現在票價要低30%左右。

但是,對于這個“有漲有跌”的問題,很多人一頭霧水,並不買賬,雖然有最低票價的規定,但怎麽落實,最終怎麽定價目前還未可知。

從這4條線路來看,覆蓋的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東部地區,人流量巨大,交通出行需求旺盛,但是這麽高的價格漲幅,對于底層打工人來說並不友好,無形中增加了出行的成本。

那麽,爲什麽高鐵要突然漲價?

難道是國鐵集團沒錢了?從財報來看,並非如此。

國鐵集團2023年營收1.2萬億,淨利潤達到33億元,淨利潤“由負轉正”,而且還創下新高。其中,最賺錢的京滬高鐵,2023年的淨利潤高達115億,貌似並不缺錢!

筆者綜合分析認爲,高鐵現在宣布大提價,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首先,“基建狂魔”的快速建設帶來了龐大債務的積壓,這是高鐵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過去這些年,高鐵已經成爲我們“基建狂魔”的閃亮名片,高鐵裏程從八九千公裏,迅速飙升到4.5萬公裏,在全球獨樹一幟,這對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縮小區域差距確實做出了貢獻。

但是,高鐵的虧損和負債也成爲了頭疼的現實,全國範圍內能實現盈利的高鐵線路屈指可數,幾乎都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很多中西部高鐵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盈利。

目前,國鐵集團的負債達到6.3萬億,而且高鐵建設一般也有地方政府的出資,所以全國高鐵的總負債可能不止6萬億,高鐵開通運營後需要運營補貼,維持基本運行,但地方目前由于賣地收入縮減,財政入不敷出,不要說給高鐵提供補貼,就是正常工資發放也有困難。

其次,高鐵作爲公共服務,一直享受財政補貼,但是現在補貼的金額急速下滑。

國鐵集團2022年被補貼360億元,而2023年被補貼只有6個億,補貼金額直線暴跌,這麽大的缺口怎麽辦?漲價就是辦法,不過這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難以接受。

我倒是建議二等座漲價幅度再調低一些,把商務座可以調高一些,畢竟普通大衆對于價格比較敏感,但有錢人不會啊,有錢人根本不在乎漲價的那些錢。

大家還是做好准備吧,公共服務領域這些年之所以沒有怎麽漲價,是因爲一直有補貼的存在,但現在隨著補貼的減少,公共服務類的價格都會開始調整。

再者,中國高鐵步入“維修期”和本息償付高峰期。

隨著我國高鐵網絡的成型,從2023年開始,我國高鐵進入“大維修期”,要維持全國高鐵的穩定運營,後期維修保養必不可少,這就需要大量資金支撐。

同時,國鐵集團也來到了本息償付高峰時期,之前借錢建設高鐵,現在到了還本金和利息的時候,而且是高峰期,還債壓力很大。

總結一下還是那句話:房價落,萬物升。當大家都不買房的時候,土地收入減少,地方財政收入下滑,對公共服務的補貼減少,最終通過漲價承擔了一切。

所以,債務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0 阅读:20

彬岩說財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