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廠都在搞“提質增效”?

人力其實有內涵 2024-05-15 22:05:08

最近,我們寫了很多行業的員工薪酬、人效相關文章,基于大家需求,抽空4-5月在國內四個城市,組織一場線下人效分享會。

一、人效爲什麽越來越重要?

1、經濟形勢所驅使

比如說香港,每周幾十萬人跑到深圳來買菜,他們不是在香港買不起,而是深圳商品和服務更有性價比。

當大家都關注性價比,對于部分消費者來說,的確是消費降級。

對大部分企業來說,要在這個逆周期內“活下去”,勢必會繼續降本增效,包括且不限于減成本、降費用、提産能、增人效等。

有的企業不叫“降本增效”,叫“去肥增肌、提質增效”,道理都是一樣的。

2、企業競爭在內卷

拼多多人效在國內互聯網是天花板級別的,他們只有1.7萬員工,創造2476億的營收,600億的淨利潤。

從本質上,是拼多多的經營效率、組織能力、人才戰鬥力,要比阿裏巴巴、京東更能打。

阿裏和京東都已經換了一輪CEO,也做了多輪組織調整,還是攆不上拼多多的增速。

因爲,拼多多成功,表面看是給予消費者極致的低價,實際上,還包括整合産業鏈鏈,充分挖掘國內下沉市場、同時操盤全球市場的強大組織力。

所以,當我們談到人效改進,談的是整個企業的經營側、組織側共同發力。

二、如何理解人效的本質?

我們的核心觀點是:

1、每個員工都在公司創造價值。

無論員工是技術崗、産品崗,還是銷售崗、職能崗,客戶願意爲公司産品買單,需要公司所有員工合力才算完成。

我們承認員工有能力和績效的差異,但是,公司整體收入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

面臨AI時代,我們依然相信,企業如果缺少高生産力的員工,最終是沒有靈魂的。2、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人的競爭。

企業之間,看起來是産品、技術、營銷等多方面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每家公司背後的人才在角力。

如果說“營業收入”代表一個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人均營收、人均利潤”就代表企業在行業中的經營效率、組織競爭力。當然,我們在計算這些“人效”,前提是能搞清楚公司的不同業務模式。三、我們的人效課,跟其他課有什麽區別?1、簡單易學。不講抽象複雜的指標和公式,不需要財務基礎,手把手教大家讀公司財報,抓關鍵數據,做精准分析。

2、專業主義。我們提前准備30多個行業人效基准數據,避免大家重複造輪子,走彎路。3、結果導向。人效核心是在改進,根據我們多年跟蹤和輔導企業的經驗,幫助大家對准不同團隊,去找降本提效的抓手。分享大綱如下:

三、參加這個活動,有什麽可以直接帶走的?1.一本手冊:包含29個行業100+大廠最新人效數據,節省你大量整理數據的時間。2.一套模版:掌握人均、同比、投産比最基礎的人效公式模版,直接照搬,省事省時省心。3.一個模型:秒懂熱門大廠的人效,對標學習洞察趨勢,比他人領先一步。

學習費用、報名方式見下圖:

0 阅读:0

人力其實有內涵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