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帝中唯一沒有“運”的皇帝,7世6祖唯他一宗,有何隱由?

右丘不明 2024-04-14 21:58:31

稱呼一位皇帝可以有多少種方法?

從西周開始,除了秦朝,幾乎所有的帝王君主都會有谥號。如周某王、齊某公、漢某帝,就是谥號。

從漢武帝開始,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會有至少一個年號,多者如李治和武則天這對皇帝夫婦,各自都有十幾個年號。

在隋朝以後,幾乎每位皇帝都會有廟號。當然,隋以前也有廟號,只是並非每個皇帝都能擁有,屬于限量版。廟號與谥號特別容易區分,凡是某某祖、某某宗的稱號都是廟號。這裏面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漢高祖,其實這個稱號是谥號與廟號的結合體,正確的叫法應該是“漢太祖高皇帝”,太祖是廟號,高是谥號。

研究皇帝的年號,可以推測他自己的追求;研究皇帝的谥號和廟號,則可以看出後繼者對其評價。有時,一長串看似美譽的谥號中間,就隱藏著新的掌權者不可直言的評語;有時,一個看似尊貴的廟號,卻可能並不是祖宗真正的心意。

比方說,神宗,看似是一個評價很高的廟號,但實際上卻不怎麽樣。曆史上,宋朝的趙顼、明朝的朱翊鈞都曾榮獲“神宗”的廟號。趙顼搞變法改革,朱翊鈞幾十年不上朝,事迹迥異的兩個皇帝,怎麽廟號卻一樣呢?原因是,民無能名曰神,哪位皇帝的所作所爲要是令臣民沒法說、沒法評價,就給他送上一個“神宗”的廟號,意思就是,很無語。

紫禁城就是由大明太宗文皇帝興建的

再比方說,明朝的Judy,本來的廟號是“太宗”,但卻被嘉靖帝給擡爲“成祖”,看似由宗升祖享受了萬世不祧的待遇,但是,人家Judy真正想要的廟號就是“太宗”。因爲他爹是太祖高皇帝,他的廟號要是叫“太宗”,隱含的意思就是他是承繼他爹的法統,中間的建文皇帝只是一個插曲;但是廟號改爲“成祖”的話,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規矩,意思就是說他Judy有再造乾坤之功,說白了,就是他的江山皇位是打來的,別管名義是叫“靖難”還是什麽,都是人爲爭取而非順理成章。而這,正是Judy一直都在避免的尴尬。

近日研究清代史時,發現清朝皇帝的谥號中可能隱藏著一樁秘密。先來看清朝曆代皇帝的廟、谥、年號:

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年號天命,葬于福陵;

清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年號天聰、崇德,葬于昭陵;

大清第一個進入紫禁城的皇帝是世祖福臨

清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葬于孝陵;

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烨,年號康熙,葬于景陵;

清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葬于泰陵;

清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葬于裕陵;

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愛新覺羅·颙琰,年號嘉慶,葬于昌陵;

清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愛新覺羅·旻甯,年號道光,葬于慕陵;

秘密建儲:傳位诏書藏于正大光明匾後

清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谟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年號鹹豐,葬于定陵;

清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葬于惠陵;

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葬于崇陵;

就連清朝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都有人兩度給他上了廟號和谥號:1967年,部分愛新覺羅家族成員議定尊溥儀爲憲宗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2004年,愛新覺羅家族又尊溥儀爲恭宗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只是這兩次議定的廟號和谥號都不被承認。

各位一博、彥祖,各位熱巴、娜紮,你們看出什麽問題了嗎?

首先,清朝的“祖”特別多,泛濫了。別的朝代一般只有開國皇帝稱祖,但清朝的12個正牌皇帝中竟有3個祖,比例高達四分之一。在前四任皇帝中,只有皇太極是宗。要是算上追尊的幾位——興祖直皇帝愛新覺羅·福滿、景祖翼皇帝愛新覺羅·覺昌安、顯祖宣皇帝愛新覺羅·塔克世,皇太極可以說是七代之中唯一的宗。

第二,清太祖的谥號是24個字(皇帝前面那個“高”字是廟谥,不算谥號),清德宗光緒皇帝的谥號是20個字,其他的皇帝都是22字的谥號。太祖的谥號多兩個字很正常,但光緒皇帝只有20字的谥號,是因爲他只有一位後繼之君。在清朝,大行皇帝都是由嗣皇帝給上廟號、谥號和廟谥,除太祖外,都是先上20個字的谥號,等嗣皇帝之後的下一任皇帝繼位,再給加谥兩個字,成爲22個字的谥號。光緒皇帝之後只有一位皇帝,所以沒有得到加谥,只有20個字的谥號。

第三,清太宗的谥號與衆不同。別的皇帝谥號的前四個字,都是從“天”和“運”的角度擬定的,比方說,清太祖的是承天廣運、清世祖的是體天隆運、清聖祖的是合天弘運,唯有清太宗谥號的前四個字,是“應天興國”。

要知道,在古代講究皇權天授,對于“天”和“運”是特別看重的。清代聖旨開頭的那句“奉天承運皇帝 诏曰”,意思就是“奉天命、承德運的皇帝發布诏書說”。那麽,爲什麽清太宗皇太極的谥號開頭是“應天興國”?爲什麽沒有加入“運”字呢?

關于這個問題,有三種解釋:

第一,最簡單直白的解釋就是:皇太極作爲第二位皇帝,他駕崩時清朝的谥號制度還沒有定型,換句話說,還沒有形成默契排好隊形。

第二種解釋就比較有陰謀論的色彩了:皇太極去世,多爾衮爲攝政王,大權獨攬,正是由他主持爲皇太極議谥的,谥號不言運,是其弄權的一個表現。

第三種解釋則比較正面:應天興國是對皇太極天命觀的正確概括。

其實,皇太極在即位之初,繼承了努爾哈赤的天命思想,認爲上天威力無窮,可以立君,可以興國,能公平地裁判人間是非。之後,他的思想慢慢發生了轉變,漸漸轉向認爲天命靡常,天道甚微,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只有體天心、行善道的有德者才配得上天子之稱。這樣的思想是比較進步的。

所以說,給皇太極的谥號冠以“應天興國”,其實是意指他順應天道以興盛國家。用今天的話來形容,就是承認了他作爲奮鬥者、開拓者、得道者的身份標簽,承認他爲大清皇朝所做的貢獻,並不是全靠時運祖蔭得來的。

好了,各位一博、彥祖,各位熱巴、娜紮,你們有什麽想聊想侃的,留言告訴我,咱們以文會友,縱論古今,雖不捉刀筆,出口亦汗青,豈不快哉?

13 阅读:10854
评论列表
  • 2024-04-21 11:48

    哈哈,仁宣在清朝這裏,真是侮辱了仁宣!看看宋仁宗,漢宣帝,但明朝仁宣之治,那個不比嘉慶道光強!

  • 2024-04-19 20:40

    清鬣祖

  • 2024-04-19 17:31

    宣統就宣統,說啥也沒用

  • 2024-04-24 16:03

    神可以是神奇,神聖,英明神武,也可以是神經[呲牙笑]

  • FQX 3
    2024-05-09 07:13

    你丫湊字數吧

  • 2024-04-21 03:11

    入光新氣象 谥祖 大一統 改制 谥祖 福臨和玄烨都沒什麽問題

  • 2024-04-26 21:00

    要臉不要臉

  • 2024-05-09 12:59

    清朝的什麽世祖聖祖的說出來真是贻笑大方,也不知道他們怎麽好意思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