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00萬字《資治通鑒》,書好但太難讀,如何3招就看懂?

郭的日記本 2024-04-07 15:22:42

最近有了一個比較瘋狂的想法,那就是下決心讀一讀《資治通鑒》。這部書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曆時19年寫下的“巨著”,全書300萬字。

“資”是幫助的意思,“治”是治理的意思,“通”是從古到今,“鑒”是指鏡子,含有警戒和教訓的意思。資治通鑒:有鑒於往事,以資於治道。

爲什麽說這是一個瘋狂的想法?

其一,書中的古文內容不要說搞懂了,哪怕只是順利讀下來都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至少有90%以上的中國人是做不到的。

再者,300萬字,相當于20本普通長篇小說的“體量”。一周看一本,看完《資治通鑒》也要小半年的時間了。

以上兩點就是普通人閱讀此書的最大的障礙。如何跨越這些“攔路虎”?

今天就重點交流一下老郭要如何拿下《資治通鑒》的思路。最近幾天研究下來,好像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高不可攀。

先說爲什麽讀?再說如何讀?

爲什麽讀?

對《資治通鑒》的興趣來自于馮唐,他專門開了個專欄——馮唐講《資治通鑒》。

在“發刊詞”中,馮唐講了這麽一段話:學曆史則是爲了了解人性。大跨度時間上的人和人、人和物發生的事,反映出的規律就是人性的規律。狗改不了吃屎,人其實也改不了多少。

《資治通鑒》就是一本講人性的書,這是吸引老郭讀此書最大的關鍵點!對于普通人亦是如此,一旦掌握了人性的密碼,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其次,每天躺在床上,大把的時間,如果只是刷手機也是極無聊的。如此情形下,讀書就成了最優選。

第三,虛榮心作祟。能夠把《資治通鑒》讀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吹牛皮的資本。能夠因此讓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

這算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條件下的安排了,既然是“天意”,那就行動起來吧。

如何讀?

實話實說,之前從來都沒有奢望過讀一讀《資治通鑒》。因爲太了解自己了,肯定不可能堅持到底的。所以,從來就沒有了開始的勇氣。

但這次不同,不僅僅是因爲看到了此書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能夠讀下去的一些小技巧。

第一,從“解讀本”開始

如果是自己看原著,那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不要說能不能看懂了,通篇很多字都認不全,咋讀?

網上找了幾個“解讀本”,馮唐的、熊逸的、華杉的等等,最後,選擇了華杉的“解讀本”。

計劃是看完華杉的,再看馮唐的,然後看熊逸的,最終看胡三省的解讀版。如果有可能,最後再去看司馬光原版的。

華杉的解讀比馮唐的更簡單一點,個人的發揮空間也更小點。算是中規中矩的,但也是最難讀的。

而熊逸的版本要比馮唐的更誇張,基本上都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寫成的白話文。

實話實說,如果沒有足夠的曆史知識,又對此書沒有一定的了解,看誰寫的都是白搭。

所以,老郭的思路是由難到易,抱著能懂多少算多少的心態先過一遍再說。讀原版?絕無那個勇氣,從解讀本開始,這會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吧。

通過華杉的解讀本先把基礎的概念熟悉起來,然後再去讀馮唐、熊逸他們的解讀本。後者更注重知識的具體運用。

所以,先要把基礎概念搞懂了,至少是有個大致“概念”了,之後再去嘗試著應用、舉一反三的階段。如此,才有機會做到有的放矢。

最終的目的肯定是要讀一遍胡三省的標注版本。至于說司馬光的原版,看緣分再說。計劃用四到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偉大工程。

第二,邊聽邊讀

如果只是讀,而且還是一部一眼望不到邊的巨著。精力如何集中?如何抗拒過程中的無聊?如何讓自己有耐心地堅持下去?

這些問題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哪怕是解讀本,也是極難堅持的。所以,絕大多數的人沒有辦法堅持下去的。

最近在嘗試讀華杉版的《資治通鑒》時,發現了一個不錯的方法,那就是邊聽邊讀!

無論是聽書平台還是微信讀書這樣的平台,都會有“聽書”的功能。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把聽書的功能打開,戴上耳機,聽、讀同步。

老郭發現,這樣的做法非常管用。帶上耳機,耳朵避免了太多的“噪音”,“聲音”會帶著你去看文字的內容。

因爲“聽書”讀出來的聲音不會隨便停下來,那麽讀書自然也就不用停下來了。用手機來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是特別容易實現的。

最近,只要進入邊聽邊讀的模式,最低也都是幾十頁起步的。這個感覺非常好,很能帶來成就感。

假設每天讀200頁(手機上顯示的頁數),差不多也就是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如此,四個月內也就讀完了全書。

因爲有些地方需要主動停頓一下,需要思考一下。再就是被外界因素打擾了,也是需要中斷的。還有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處理,每天都能完成200頁也就不現實了。

所以,老郭計劃,每一個版本的《資治通鑒》安排上一年的時間。留下足夠的時間,不急不躁慢慢來。

第三,多分享讀書感受

聽、讀是一種學習,而分享則是更高級的學習。

舉例,在銷售中你學會了某個成交技巧,屢試不爽。于是,你把這個技巧又分享給了你的同事,別人也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分享不僅幫助了別人,對于自己的成長也是極有價值的。分享的過程亦是一個自我梳理、自我辯證、自我說服的過程。

這樣過程重複十遍、百遍之後,會是怎樣的局面?你不僅教會了很多人,而且,你還能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待那些技巧。

從量變到質變,你也會因此獲得更多的技巧。這才是最高級的學習呢。

同時,因爲你的分享,還能收獲大量的表揚。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愛慕虛榮、聽好聽話兒、被贊美這些都是人的天性,可以說,每個人都不會例外的。

如果你能經常性地給別人講一講你看《資治通鑒》的收獲,那會是怎樣的高級“炫耀”?又會因此收獲到多少的“羨慕嫉妒”?

這就好像我每天寫文章一樣,在每一篇文章的標題前標一個數字出來,以此來表示我已經寫了多少篇原創文章了。

每每有人看到這裏,都會感歎不已。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天天寫原創文章是極難做到的事情,都會好奇老郭是怎麽做到的?

他們的好奇和感慨對于老郭來說,就是一種更高形式的表揚。內心深處的虛榮心當然也就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理由的,除了實際上的物質獎勵,精神上的滿足也是極爲重要的。

通過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獎勵”,可以讓自己更好地堅持下去。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生活經驗。

讀一遍《資治通鑒》就已經是非常牛叉的事情了,這就已經超越了90%以上的中國人了。

更不用說幾遍、讀懂了,做到了,那肯定是人中龍鳳了。

都說知識就是力量、書中自有黃金屋……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抱怨沒有得到諸如此類的“好處”。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爲沒有讀到“對的”書、讀懂那些有價值的好書而已。

馮唐說,《資治通鑒》是一本偉大的“地球人生存指南”。如果用一本書來真切地指導一個人如何在地球上過好這一生,那這本書就是《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非常豐富的大書,不算胡三省的音注,原文近三百萬字。如果你只有一點兒錢,只能買一本書,只能有那麽點時間,只能通讀、熟讀一本書,那毫無疑問,你就仰仗《資治通鑒》,得志行天下。

如果你不得志,想要獨善其身,消磨時間,冷眼看天下,並且想要在冷眼觀察之中,能夠趨利避害,在亂世裏保全自己,還能有自己的堅持,能太太平平地宅在家裏,也請讀《資治通鑒》。

老郭不才,許下這個潑天大願——從今年開始,曆經三到五年的時間,爭取能夠讀上幾遍《資治通鑒》。

0 阅读:1

郭的日記本

簡介:聊銷售侃生活!用文字記錄經曆,讓內容溫暖在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