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陳與義丟棄紅塵的煩惱,一路繁花相送,作詞《虞美人》

無語者愛文化 2024-04-28 22:02:48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河南洛陽人,他是北宋末期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他也擅長詞作,詞風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與蘇東坡的豪放風格頗有相似。

陳與義不僅在文學方面成就很高,而且他還是南宋朝廷的重臣。

公元1135年,他與當時的丞相趙鼎在政治上有分歧,就借口身患疾病辭去當時的官職,離開京城臨安前往青墩。這首詞《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就是他在去往青墩的船上,看到一望無際的盛開的荷花美景,有感而作。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拿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這首詞前有一段小序,如實地記錄了這首詞創作的來龍去脈。

余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無複存者。乙卯歲,自瑣闼以病得請奉祠,蔔居青墩鎮。立秋後三日行。舟之前後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作者去年的時候到湖州擔任知州,他上任的時候已經是深秋時節,路過此地時荷塘裏的荷花都已經枯萎了。

今年因爲身體有病,辭去現有的官職到青墩鎮擔任一閑職。再次路過此地時是立秋後三日,正是荷花盛開的時節,只見船前船後猶如朝霞相映,一望無際,所以創作了這首詞。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作者劃著小船在荷塘上行駛了三天,小船在水面上平穩地行進著,兩岸的荷花紛紛向後退去。

從臨安到青墩大約是三日的行程,最佳的選擇就是水路。

作者一路行舟,沿途的風景盡收眼底。入秋才三天,風景還是那麽美好,全然沒有去年乘船時兩岸蕭瑟的秋景。

這裏用“平度”二字既寫出了船行的平穩,又寫出了作者閑適愉悅的心情。

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作者平時忙于政務,根本沒有時間觀看風景,如今借病辭職,無官一身輕,面對著眼前因爲雨水沖刷而變得如詩如畫的風景,心中的煩惱惆怅頓時煙消雲散。

作者自稱“病夫”,實際上是一種自嘲的手法,刻畫了作者內心痛苦而外表豁達的自我矛盾的心理形象。

因爲朝堂上的失敗,所以欣賞到平日裏根本看不見的自然景色,這對作者來說反倒是一種不錯的精神安慰。

去年長恨拿舟晚。空見殘荷滿。

作者回想起去年去湖州時路過此地的情景,由于那時已經是深秋,所以途中所見的唯有殘荷敗葉。

這句詞裏的一個“空”字,與前面的“長恨”相呼應,表達了作者無限遺憾的心情。

從詞的情感線索和發展來看,出現了明顯的跌宕,情感體驗也更加強烈起來。

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盛開的荷花本是無情之物,而作者在這裏卻把它擬人化,連綿不絕的荷花一路把作者送到青墩,他心中的喜悅之情無以言表。

在這裏,作者從回憶的思緒中走了出來,眼前的歡欣喜悅與過往的惆怅遺憾交融在一起,內心的情感越發真實,眼前的喜悅就顯得越發珍貴。

詞的結尾,“一路繁花相送”是點睛之筆。從這句詞中可以看出,作者遠離朝廷的紛爭,即將寄情山水的舒適愉快心情。

丟棄紅塵的煩惱,繁花相送,將他送到夢寐以求的清靜田園,大約在其內心深處,作者從始至終只是一個渴望太平歲月、安閑生涯的詩人而已。

這首詞意境清曠,寓情于景,在對荷花濃淡相宜的描摹中,將作者那種樂觀曠達的自我形象,真實生動地表達出來。

這樣優美的詞作意境正是宋代文人的精神家園。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