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代典故既溫情浪漫,又富有傳奇,還充滿詩意

此生讀寫伴 2024-05-12 22:02:41

常清君導讀:

典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大含義:一是指舊的典制、先例;二是指詩文等所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來曆的詞語;三是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衆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

“典故”一詞,一般認爲最早出自南朝宋時期曆史學家範晔編撰的《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辄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一文中。《後漢書·胡廣傳》中亦寫有“篇籍所記,祖宗典故,未嘗有也”。

由“典故”一詞,還引申出了“用典”一詞,即引用典故、運用典故之意。常清君在這個系列裏講述的是古代典故。

“魅力漢語系列”之古代典故

常清君這次說的是“漢臯佩”這個典故。

常清君解讀:

這裏的“漢臯”是山名,在今湖北襄陽西北。“臯”是個多音字,在這裏讀作gāo。“佩”,則指古代一種玉佩之類的飾物。亦做“珮”。

這個典故出自漢代劉向的《列仙傳》,描寫了如下一則帶有奇特浪漫色彩的故事:

一位叫鄭交甫的男子,有一天乘車在江漢岸邊出遊的時候,遇上兩位女子,也不知道她們是什麽地方的人。鄭交甫對她們産生了好感,就對自己的仆人說:“我想下車請求她們贈我玉佩。”仆人勸說道:“這一帶的人都善于言辭,恐怕你得不到玉佩,只落得個後悔罷了。”

鄭交甫不聽勸告,就下車主動與兩位女子搭話說道:“兩位姑娘辛苦啦!”那兩位女子回答說:“郎君您才辛苦,我們有什麽辛苦的呢?”鄭交甫接著做詩一首:“橘子啊柚子啊,我用方竹筐盛著,把它們浮在漢水上,它們將飄流而下。我沿著岸邊,采食著一路的芝草。”

(原文:“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又接著對她們說道:“我知道我這樣做不太禮貌,但我實在想請求你們賜我玉佩。”

兩位女子也以詩歌作答:“橘子啊柚子啊,我用圓竹筐盛著,讓它們浮在漢水上,它們將順流而下。我沿著岸邊,采食著一路的芝草。”(原文:“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管。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之後就解下玉佩送給了鄭交甫。

鄭交甫高興地接受了對方贈送的玉佩,把它們藏在懷中。轉身剛走了幾十步,再看懷裏已空,不見了玉佩。回頭再看那兩位女子,忽然之間也不見了蹤影。原來那兩位女子竟是神女。

在常清君看來,這個典故既具有浪漫情懷,又富有傳奇色彩,還充滿了詩意。《詩經·周南·漢廣》這首詩歌中寫有“漢有遊女,不可求思。”之句,意思是說漢江有出遊的美麗女子,想要追求她們只是徒勞。

劉向在故事最後明確表示之所以描寫這則故事,是爲了證明《詩經》裏這首詩歌所敘述的情景是確有其事的,這兩位女子非凡人,乃神女也!

人家雖然是神女,對明確面對面追求自己,而且還提出想要佩玉的要求的凡間男子,不僅沒有生氣冒火,還以禮相待,真把佩玉給了對方,雖然幾分鍾後就收了回去,常清君覺得主要還是因爲這位鄭交甫總體還是以彬彬有禮的文人書生方式提出請求的,特別是別出新裁的以吟誦詩歌的文雅而又浪漫的方式,與對方對話接觸,在得到對方贈送的佩玉之後,也沒得寸進尺,有非分之想,而是知趣的主動離開了。

若是像那些惡少公子一樣,一上來就以這樣的語氣對人家姑娘說道:“你們身上的玉佩我要了,人也要了,馬上給我走……”嘿嘿!那就真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後世便將“漢臯佩”作爲男女彼此愛慕,互相贈送禮物的典故。

常清君雲:

出遊時偶遇神女,纏綿浪漫有情意。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信息,在此誠謝!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