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學生中,只有兩人去世後被兩岸同時追悼,除了杜聿明就是此人

曆史門前小個子 2024-04-05 20:24:26

近代以來,黃埔軍校在曆史上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由于建校時還是國共合作時期,所以我黨的許多將領也曾在裏面學習,深造。

在不計其數的黃埔學生中,他們有很多都爲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而讓人驚歎的是,這些人在經過多年波折,去世後被兩岸同時追悼的,卻只有兩人,一個是衆所周知的杜聿明,另一位,則是鮮爲人知的鄭洞國。

杜聿明名頭大,是因爲他算的上是國民黨最能打的將領之一,除此之外,建國後杜聿明被改造成功,積極投身于兩岸統一工作,也增加了他的威望,最重要的是,他還有個女婿叫楊振甯,更是他鼎鼎大名的原因之一。

鄭洞國的名頭沒有杜聿明的大,第一是因爲他是杜聿明的部下,其次他爲人比較低調。

不過,鄭洞國身上自然是有可取的地方,否則,他也不會如同杜聿明一般,去世後被兩岸同時追悼。

說起來鄭洞國成爲黃埔學生,還真有一定的“趣味性”

鄭洞國是湖南石門人,少年時期,他就立下了鴻鹄遠志,1924年黃埔軍校開始招生,鄭洞國聞名前去,可惜的是他抵達廣州時,報考時間已過,如不出意外,他的黃埔之行可能就要止步于此。

幸運的是,鄭洞國在此時遇到了一位叫黃鳌的老鄉。

黃鳌是個妙人,他報考黃埔軍校時怕第一次自己考不上,就報了兩次名,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第一次就考上了,如此便空了一個考試名額。

鄭洞國當時想的也簡單,自己報名軍校完全是爲了學習知識報效國家,所以他也沒有往深處想,當即便頂替黃鳌參加了考試。

巧合的是,鄭洞國也被錄取的,更巧的是兩人入校後被分配到了一個連隊,一次清早點名,鄭洞國頂替報考軍校一事最終“東窗事發”

要說還是當時的黃埔軍校純粹,雖然校領導知道鄭洞國是“冒名頂替”入校,但是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還認爲他確實是個有志青年,所以輕松批評後,就讓恢複了自己的真名。

鄭洞國也沒想到自己頂替一事就這麽過去了,他對軍校的領導非常感激,這件事和他以後追隨,忠心于蔣介石也有一定的關系。

入了黃埔軍校,鄭洞國的人生也掀開了新的一頁。

此後鄭洞國接連參加了東征,北伐,以及蔣介石統一中原的中原大戰,在此期間,他也曾率部“圍剿”紅軍,不過時間不長,在整個土地革命時期,鄭洞國最耀眼的時刻,就是在1933年領導了古北口抗戰。

在此期間,鄭洞國率部與日軍行了八晝夜的血戰,始終沒有後退一步,直到後來《塘沽協定》簽訂,長城抗戰宣告失敗,鄭洞國不得不率部後撤。

抗戰全面爆發後,鄭洞國已經成長爲了蔣介石的愛將,他先是率部參加了保定會戰,徐州會戰,特別是在台兒莊戰役前,鄭洞國命令部隊炮轟日軍,使得日軍放棄渡河,轉而奔向台兒莊。

這才有了台兒莊大捷,除此之外,鄭洞國還參加了昆侖關戰役,長沙會戰,到1943年時,鄭洞國在抗戰中已經打下了赫赫名頭,這一年,蔣介石又給了他一個新的任務,前往印度,擔任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

鄭洞國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他能力極強,爲人也很有魅力,所以在印度他與美軍交往中,獲得了美軍的欣賞和善意。

蔣介石參加完開羅會議在歸國途中,特地到印度檢查軍隊,看到鄭洞國領導的軍隊裝備精良、隊伍嚴整、官兵精神飽滿、士氣旺盛,他很是滿意。

整個八年抗戰,可以說鄭洞國確實爲世界反法西斯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因爲他在抗戰中出色的表現,蔣介石將他視爲了嫡系將領。

第二次內戰爆發後,鄭洞國奔赴東北,當時他的老上級杜聿明是國民黨在東北的最高司令長官,而他則僅次于杜聿明。

後來杜聿明因病回北平,鄭洞國便成爲了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的“一把手”

這次內戰對鄭洞國而言,其實是痛苦的,他最初作爲一名理想青年,是想要救國救民,從未想過與同胞在戰場上相見,但如今走到這一步,他不得不成爲蔣介石的“忠臣”

1948年的長春戰役,我軍采取了“圍而不打”,這可是苦了在長春的鄭洞國,隨著錦州戰役的勝利,我軍開始攻克長春,鄭洞國萬萬沒想到60軍居然起義,自此,長春被我軍解放。

有著“愚忠”思想的鄭洞國本來想要“拔槍自殺”幸好他的部下救了他一命,鄭洞國因而也成爲了我軍的俘虜。

雖然是俘虜,但是我軍的肖勁光與肖華等高級對他比較尊重,還專門請他吃飯,慰問他。

酒過三巡,鄭洞國提出了兩個個請求,第一個,他說:“我在國民黨搞了幾十年,現在失敗了,任憑處置,至于部下官兵,有想要回家的,希望能讓他們回去。”

我軍對待俘虜向來是寬容的,所以對鄭洞國的請求當即應允,與此同時,鄭洞國提出了第二個請求:“我被貴軍俘虜,希望不廣播,不登報,我也不參加公開宴會,只想做個平凡的老百姓。”

我軍對鄭洞國也是寬容的,同意了他的請求,之後,鄭洞國離開了長春這座傷心之城,前往哈爾濱定居。

在哈爾濱,鄭洞國依然在用看報的形式關注著全國各地的戰局,一開始時,由于國民黨軍隊的一敗再敗,他內心非常煩躁,可是時間長了,他也是見怪不怪。

後來,鄭洞國開始讀馬列主義的書,也讀毛主席的書,直到這個時候,他的思想終于發生了轉變。

1952年,鄭洞國接受周恩來的邀請從哈爾濱前往北京定居,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一次小小的搬家,而從本質上來說,這其實也是鄭洞國在政治上的決定,他明確表示願意接受共産黨的領導,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自此,鄭洞國從一名國民黨將領轉變爲了一名愛國主義人士。

我黨對鄭洞國很重視,還安排他做了國防委員會委員,同時,他也被視爲了九級幹部,工資是每個月200多元,還配有專車,這樣的待遇在當時的時代,已經是很高的。

同年,毛主席還親切接見了鄭洞國,並順手爲他點煙,這更讓鄭洞國感慨。

此後,鄭洞國開始全心投入到兩岸統一的工作中,由于他在黃埔軍校和國民黨的特殊地位,黃埔同學會成立後,他被選爲了副會長。

也正是由于鄭洞國對兩岸統一工作的貢獻較大,因而在他1991年去世後,兩岸都爲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在黃埔同學中,只有他與杜聿明享受了這一殊榮。

1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