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長壽看心率就知道?醫生:老年人一分鍾心率這個數,或更長壽

養護科普小陳 2024-05-11 20:22:49

“真是越老越惜命呀”!

65歲的曹大媽最近見到小區裏那幾個老姐妹,總是會津津有味的向她們科普養心方法,說得頭頭是道,像模像樣。

讓老姐妹們不禁納悶,曹大媽怎麽突然對心髒保護和心髒修養如此上心。

一打聽,原來是她上個月因爲突發心絞痛坐上了救護車,回來之後就開始尋求各種各樣的“養心寶典”和“靈藥秘方”,學習很多養護方法。

“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沒注意,以爲就是因爲活動了所以跳的快,也沒有放在心上。你們可得注意好你們的心率,跟長不長壽有關系呢!”

談起這次生病經曆,曹大媽依然感到“後怕”。

那麽長壽跟心率有什麽關系?心率在什麽範圍更長壽呢?醫生告訴你答案。

一、老年人心率變化要觀察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心率的變化都傳遞著身體健康與否的信息。一般而言,年輕人體力旺盛,能量充沛,心髒會比老年人跳動地更快一些,以保證全身的血液運行。

也就是說,心率的快慢與年齡的變化密切相關,年齡越大,心率自然也越慢。

對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身體器官機能退化,心率趨于平穩或較慢狀態是心髒比較健康的表現。

一旦出現異常的心跳加速、心率不齊、心髒絞痛,比如在非運動狀態下感覺胸悶氣短,心髒猛烈跳動,帶來情緒躁動和呼吸不暢,這種情況便需要觀察心率變化,必要時要及時就醫。

曹大媽在被救護車拉走前,已經有了較爲明顯的征兆。

在早晨和傍晚時,總會不經意間出現心跳短促,心髒跳動更加猛烈,隨之會有無力感和眩暈感。

起初曹大媽只是覺得最近看孫子有些勞累了,確實每次這些症狀出現時,自己稍微坐在沙發上或者躺在床上緩緩就好轉了。

但去醫院前的那天早上,明顯感覺到了異常的疼痛感,渾身有麻痹感,呼吸也很困難。

送到醫院後通過心電圖監測,醫生判定爲病理性早搏,有所好轉後,醫生向曹大媽科普了心率監測對于老年人健康和壽命的關鍵所在。

出院後,兒子也趕緊給曹大媽買了市面上常見的健康手環,並叮囑她一天24小時佩戴。

這樣就可以長期持續地觀察她的心率變化,也能及時發現因心率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對曹大媽的心率做到日常監測,在心髒疾病來臨前也能做好預警。

醫生告訴她的家人,一般來講,老年人正常的心率是在60~100次/分鍾,在這個範圍內都屬于正常。

輕微運動時心率也應當保持在90~110次/分鍾,不過偶爾有超出這個範圍的倒也不必恐慌,長期水平穩定正常就可以。

二、心率與壽命長短有關嗎?

從醫生的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年紀的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心率的日常變化。

心率關系著身體健康與壽命長短,關聯程度如同心電圖的曲折變化一般,是具有複雜性的。

作爲人體主要的泵血器官,心髒通過自身的跳動驅動著全身血液的循環,並將人體所需的氧氣和營養輸送到全身各處,並回收二氧化碳和部分身體代謝出的廢物。

無論心髒出了什麽問題,都會反映到人的各個器官或身體表征上。

反之,其他器官或者人身體健康的一些變化也會對心髒的收縮擴張和正常運行産生影響。

因此觀察心髒的健康程度,對于保障身體健康是至關重要的,而其中最明顯的、最具有直觀性的便是對心率的監測與觀察。

從醫學和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目前人們更認可的理念是“心髒跳動慢一些對于延年益壽更有幫助”。

尤其對于老年人,心跳過快並不是一件好事。

心跳快意味著心房、心室和瓣膜、動脈的泵發和收縮速度更快,頻率更高,長此以往,會增加心髒負荷。

這也是爲什麽近年來流行“人一生的心跳次數有限”這種說法的原因。

雖然這種說法過于絕對並且會令人産生誤解,但心髒作爲人體器官,確實會如同機器零件一般,會産生損耗和老化,跳動過快對于心髒負荷産生的壓力和損耗則會更快帶來心髒的損傷和老化。

心率慢有益于壽命的延長的結論來源于在哺乳動物身上進行的一項醫學實驗。

通過實驗對照研究,可以發現靜息狀態下的哺乳動物,心率越快的壽命越短,心率較慢的則壽命更長。

但人類壽命的長短和心率快慢的變化關系並沒有直接性的論證數據,不過,從大量的醫學書籍和臨床經驗的總結來看,心率慢一些確實對于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當然從身體的健康性角度而言,很多醫生表示心率並非越慢越好,60-75次/分鍾是理想狀態。

醫學上一般認爲靜息狀態下,心率過快則屬于“窦性心動過速”,引發心悸和心律失常。

過低則屬于心動過緩,尤其是低于50次/分鍾的。

由于心髒長期跳動過慢,每一次泵發的血液過少,會導致身體缺氧和缺血,心髒缺血嚴重時可導致昏厥和猝死。

心髒的健康與否,關系著人的生命安全,除了觀察心跳速度的快慢之外,還需要考慮心髒跳動的節奏和穩定性。

偶爾的情緒激動或不良生活習慣帶來的心率加快,屬于正常現象,不必驚慌。

如果出現長期性的心跳過快或過緩,心跳聲微弱,氣息紊亂,則需要盡快進行醫療咨詢,必要時采取藥物治療,以免對身體産生更加嚴重的危害。

心率變化與壽命的影響關系並非絕對,判斷個人壽命的長短和身體健康程度是綜合性考量的問題。

除了心髒,年齡、性別、生活習慣、身體肥胖程度、個人體質、遺傳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均會影響壽命和個人健康。

並且從關聯角度來看,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到心率變化和心髒健康。

想要享有更加健康的體魄和更長的壽命,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從日常生活做起,從細小事情做好身體的養護。

三、想要擁有健康的心率,這些方法最好用

健康的心率意味著更加健康的身體,除了天生具有心髒缺陷和心髒疾病的人,多數人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心率保持在更加健康的範圍。

良好的生活習慣最爲重要,我們常講“病從口入”,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便是“入口”的第一步。

經濟的富裕和生活的壓力,讓重油重鹽、高甜高糖成爲當代人的所愛,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增加身體代謝和心腦血管的負擔。

尤其是老年人,更應該清淡飲食和營養均衡,並且注重蛋白質、碳水、維生素、油脂等營養元素的補給。

睡眠也是影響心髒健康的常見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常常面臨“覺少、覺淺”的問題。

可以通過適當增加午睡、營造良好的臥室睡眠氛圍、保持心境平和等方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爲心髒休養做好保障。

雖然老年人身體較之年輕時不再強壯,但每日的運動鍛煉依舊不可停下。

有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運動對于心髒的保護很有幫助,例如快走、爬樓梯、太極、初級瑜伽等等,在非高強度的鍛煉中刺激心髒強健的跳動,提高抵抗力。

最後是心態,人的情思和情欲對身體産生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的多。

年齡增加,尤其是退休後,老年人常常會陷入孤單、無所事事的空虛感和寂寞感。

要調整心態,保證心情愉悅,快樂的情緒和平和自在的心態,能夠幫助身體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促進全身心的快樂與健康。

所以多出去走走,擁抱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情緒低落時要記得傾訴,發掘興趣愛好,在熱愛的活動中得到更多的自我滿足感。

學會大笑,大笑能夠將憂郁的情緒趕走,在大笑中獲得充足的氧氣,心髒的跳動也會更加穩健。

另外需要做好日常的身體檢查,除了針對基礎病的定期隨訪之外,隨著身體各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減退,疾病的隱患需要提前監測。

50歲以後,最好能夠堅持每年一次全身性體檢,做不到的也要保證2—3年檢查一次,提前發現身體可能産生的變化,免得小問題拖成大病。

心髒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保護心髒,保證健康的心率,不僅關乎壽命,也關乎著我們能不能更高質量的活著。

我們常說,比起健康,其他任何的名利都是無關重要的。

進入老年生活後,可以放下家庭、工作、生活中那些操不完的心,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新命題,老年人也應當將更多的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

關注自身的健康,發現自己的情緒並加以調和,找到自己所熱愛的晚年生活,爲自己而活,爲快樂而活。

參考內容來源:

1、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2018-11-28——《心跳偏快或偏慢預示患心血管病?聽專家咋說》

2、光明網 2024-05-09——《什麽運動對心髒最健康?研究發現,排名第一的是它》

3、泰州四院健康管理中心 2022-08-16——【健康科普】心率暗示的健康信息,你學會了嗎?

4.上觀新聞2022-07-27——《心跳越慢越好,這個說法靠譜嗎?看完你就有數了→》

5 阅读:1363

養護科普小陳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