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至極的托孤:千古一帝劉裕剛死,四大輔臣轉頭就將小皇帝廢殺

方圓的近代史合輯 2024-04-29 02:47:25

前言

劉裕在中國曆史上也算是一位比較出名的皇帝,若是論封建王朝中最會打仗的皇帝,其中一定會有他的名字。

並且劉裕在當時輪亂的局勢中,從微弱之勢到最後登基做皇帝,這都是劉裕一點一點打下的江山。可以說劉裕一生最讓人诟病的就是他的教育和他的托孤,劉裕托孤也被稱爲是最失敗的一次托孤。

一、臨終托孤

可以說在古代“托孤”兩個字向來都是比較神聖的,因爲能夠被帝王托孤就足以看出君主對你的信任,只有是被帝王給予了百分百信任的人才有機會有可能被帝王托孤。

說到托孤不得不說的就是劉備的白帝城托孤了,後諸葛亮也用後半生在實現當年對劉備的承諾,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病逝在戰場上。讓人唏噓又感歎,也正是因爲有了這一場托孤,才讓後人對于托孤都給予美好的願望。

以爲每一次托孤都會像諸葛亮和劉禅一樣,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對這件事最有話語權的應該就是宋武帝之子劉義符了。在他的父親逝世後,父親留下的幾位托孤大臣就將劉義符趕下了皇位,最後將年僅十九歲的他殘忍地殺害。

可以說托孤也是極其考驗大臣與皇帝兩人的,曆史上的托孤無疑是兩種下場,要麽皇帝被托孤大臣奪權,要麽在皇帝掌權後將托孤大臣處理了。在這也不由的感慨權力對于人的吸引力。

不過劉義符與托孤大臣之間的關系卻不是完全屬于上面兩種,這一切還要從當年劉裕稱帝說起。就像是前文所言的劉裕在曆史上的功績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他南征北戰的一生。

最初的時候劉裕是在晉安帝麾下的並且爲晉朝立下了不朽的戰功,晉安帝得以坐穩皇位其就是因爲劉裕。要不是當年劉裕在內平定內亂又處置了叛臣,在外率兵北上。晉安帝也不可能坐上皇位。

值得一說的是,這就用了許多年,之後他又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來平定其他的國家。可以說他也是南北朝中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帝王,因爲他距離一統天下就只差最後一步了。遺憾的是這一步他的後人再也沒有跨出去。

所以在他登基稱帝的時候就即將六旬了,並且多年的征戰也讓這一位帝王身心交瘁,古代醫療條件的限制就不用說了。以至于劉裕還沒有做幾年的皇帝就病重了,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稱帝的步伐。

因爲他出身低微只能從一個小兵一步一步地爬上去,這就用了劉裕幾十年的時間,422年劉裕病重,此時的劉裕剛剛坐上皇位才兩年多的時間。接下來就是籌備後事了,劉裕怎麽說也要趁著自己還有精力將自己的後事安排好。

但他的嫡子此時還年幼,其必定是要爲他選擇繼位大臣輔佐的。最後劉裕定下了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爲小皇帝的輔政大臣,幫助年幼的太子劉義符治理朝政。

二、用人不疑

在那之後劉裕就將這四人叫來敲打叮囑一番,對于劉裕的看重四人均是十分感動,更是表示會竭盡全力輔佐太子劉義符鞏固江山社稷。可以說事情發展到這一切都是妥妥當當的,但就在劉裕彌留之際又忽然將太子劉義符叫到了床前一番叮囑。

簡單來說就是除了謝晦外,其他三人都沒有什麽可以忌憚的,但謝晦心思深沉,恐其有異心。劉裕多加叮囑讓劉義符一定要警惕。

在這不得不感慨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不相信謝晦就又何必將他選擇爲托孤大臣呢。在劉裕的這一番叮囑後,劉義符在內心深處根本就不可能會對謝晦給予信任。

並且更嚴重的是,此時的劉義符年紀還小,不僅是在朝堂上沒有自己的勢力,並且其政治手段也比較稚嫩,太早地暴露野心對他有害無益。

當年康熙年少登基的時候,也容忍了鳌拜多年才將其處理了。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早年的劉裕將自己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擴張疆土上,對于太子的教育確實是欠佳。導致劉義符絲毫沒有政治頭腦。

所以這邊剛剛登基的劉義符就開始在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想要去制衡四位輔政大臣的勢力。他時刻都沒有忘記父親對自己說的話,所以對這幾位輔政大臣他從未給予過信任,並且還有懷疑之心。

同時這幾位大臣對小皇帝也不是很信任,在他們看來,小皇帝一直都十分倚重佞臣,親近小人,他們幾人開始對劉義符的能力産生懷疑,懷疑他是否真的能肩負起皇帝的責任。

可以說兩方的關系開始越來越惡化,在這種情況之下,沒有人束縛的劉義符每天都貪圖玩樂,童心未泯的他,依舊將享樂作爲首要。當然對于劉義符的這種狀況,幾位大臣也曾多次勸阻過,不過劉義符都是充耳不聞,其一是因爲他確實是妄爲其二則是當年劉裕逝世前留下的話。

直到公元前424年,劉宋在與北魏的戰爭中慘敗,連洛陽都被北魏占領了。

此時四人清晰地認識到,若是繼續讓劉宋王朝放在劉義符的手中,是完全沒有希望的,四人決定發動政變,將劉義符廢黜。

三、失敗的托孤

在424年的一個午夜時分,檀道濟和徐羨之兩人帶兵進入皇宮,將熟睡的皇帝劉義符從睡夢中叫起,將他的玉玺收繳後,將他貶爲營陽王。

最初幾人沒有想將劉義符趕盡殺絕,畢竟這也是劉裕的後代,是君主。但是劉義符卻絲毫沒有悔過之心,最終幾人決定將劉義符處決,這一年的劉義符只有十九歲,在這個皇位上他也僅僅才坐了一年多的時間。

登基的時候劉義符已經是十六歲了,但在他之前的十六年的時間中,他卻是從未經曆過系統的儲君教育,只能說在這個方面劉裕確實是沒有遠見,遙想當年朱元璋在稱王後就找名師擔任長子朱標的老師。

可以說劉義符的教育應該是在劉裕登基後才開始的,但此時的劉義符也早就懂事了。並且才兩年的時間即使是學習又能學習多少呢。

缺乏政治手段,並且能力欠佳的劉義符,在登基後本就十分地艱難,但因爲劉裕的叮囑導致他不相信幾位輔政大臣,君臣離心的下場就是朝廷的混亂。

並且剛剛建立的劉宋政權,兩年的時間很難讓大臣們産生對于皇權的敬畏,這也是造成劉義符悲劇的原因之一。

結語

就像是史書中對于劉義符的記載,劉義符力氣大,並且擅長騎射還懂得音律,若是早期的他能接受帝王教育,可能在登基後就不會是這種局面了。

但這不得不說的是君弱臣強讓劉義符不安從而疏遠幾位大臣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0 阅读:707
评论列表
  • 2024-04-30 14:06

    當君王所以不能仁慈,甯可錯殺也不能放過,要有慧眼識珠的能力,,,

  • 2024-05-17 21:02

    背後沒有世家大族,手握重權當然會肆無忌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