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笑談拜佛,佛教虛實難辨?信衆究竟該何去何從?

台台君說史 2024-04-30 08:13:24

科打诨說曆史,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來到台台君說史。

本期我們先講一個曆史小故事。

在清朝雍正時期,有這麽一件事。雍正路過一座寺廟,看到一尊佛像,就進去拜了拜。

雍正拜了,可裏面有一個下屬卻沒有拜佛,雍正于是便問他爲何不拜。

那個下屬就說:“皇上是真佛,奴才只拜真佛,不拜假佛。”雍正聽後笑著說:“你以爲人們拜的是香案上的那尊佛像嗎?不是的,他們拜的其實是自己,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啊。”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仔細想想雍正說的話,似乎還真有些道理。

你看,從佛教在古印度誕生,到現在的中國,佛像隨著人們的想法不斷變化。最初佛像的模樣漸漸變得和原來完全不同。

與其說佛像在變,不如說是人們想把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不就是求己嗎?

最明顯的就是,原本是男相的觀音菩薩,在曆史的進程中逐漸變成了女相。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還有一點值得深入探討,佛教有一部很有名的經典,叫《金剛經》,它主張“破相”。

什麽是“破相”呢?就是看穿表象,看穿虛妄的意思。“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就是對“破相”的總結。“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也是從時間上的“破相”。

既然佛教主張一切皆虛妄,那爲什麽從古代到現代,寺廟裏反而有衆多不同表象的佛像呢,有怒目的金剛,有側臥的睡佛等等。

也就是說,佛經讓人們看穿虛妄,而寺廟裏卻有各種佛像,讓人燒香拜佛。這難道不矛盾嗎?

在台台君看來,這其實也是佛教傳播的一種方式。早期佛學還只是個體修行時或許還沒有這些困擾,可學的人多了,佛學自然而然也就向著宗教演化,宗教的本質其實就是傳播嘛。

所以,雖然佛教教人看穿虛妄,但人的認知需要有一個對象。

就像我們接受的教育,教材本身可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材裏的內容。但如果沒有教材,內容又怎麽能傳播呢?

這個道理在佛教中也同樣適用。對于大多對佛教感興趣的信衆來說,佛寺、佛像就像是教材一樣的媒介,承載著他們的信仰。

因此,佛法如大海,唯有信仰能進入,唯有智慧能度化。

作爲一個宗教,總是要先讓你相信,至于怎麽相信,不就是通過燒香拜佛來表達自己的虔誠嘛。

如果你根本不信,那我再怎麽告訴你看穿虛妄又有什麽意義呢?你看,這是不是也挺無奈的呀。

其實信衆燒香拜佛也各有不同,有的人燒的是真實的香,拜的是心中真實的佛;有的人燒的是心中的香,拜的是心中幻化的佛;而有的人燒的是無相的香,拜的自然也就是無相的佛。

各位看客老爺,您覺得呢?

1 阅读:3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