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立夏坨子,是湖南人的立夏儀式感!

愛有機生活 2024-04-21 10:43:09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爲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爲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湖南一直有在“立夏”這一天吃“立夏坨子”的風俗,很多人從記事起就聽過這樣一句俗語:“吃了立夏坨,石頭都踩破。”這句話意味著這是吃了讓人身體健康的東西,強壯得能讓人輕松踩破石頭。一碗立夏坨子,就是很多人記憶裏初夏的味道。大家用立夏坨子,迎接第一絲暑氣的來臨,以此抵擋酷熱的能量消耗。這種源自傳統農耕文化的飲食習慣,一直沿襲到今天。立夏坨子不僅是一種食物,也承載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立夏坨子是安化和湖南其他地區在立夏這一天食用的一種傳統美食。制作立夏坨的主要原料是粘米粉,人們用代代相傳的老石磨將粘米磨成粉,因粘米黏性比較大,所以最筋道,最不可少的是,一種本地叫水米子的植物。去園裏摘幾把水米子,揉進米粉裏,既著色又增強綿柔的口感。柴火竈裏火光紅豔,鐵鍋裏開水沸騰,放進米粉,一下一下攪拌。攪熟後成塊的米餅,被巧手揉成一個一個圓圓的團子,在中間包裹熟芝麻、熟花生、白糖調成的餡料,早已香氣四溢,再把半成品的團子放進鐵鍋用熱油炒過,放入開水複煮,一碗熱氣騰騰、香氣不可抗拒的立夏坨就可以開吃了。

幹坨子有著悠久的文化背景,是湖南的傳統美食。“立夏吃坨,石頭踩破。”“破”在益陽話裏,發第二聲,朗朗上口的民間諺語不知出自何時,但口口相傳,直到今天。立夏這天,益陽的傳統是一定要吃幹坨子,這種飲食習慣源自湖南傳統的農耕文化。立夏即進入農忙,人容易困乏,又需要食物補充幹農活時消耗的體力,所以幹坨子成爲重要的補充,幹坨子的“幹”是相對稀而言,在上一輩的老人眼裏,幹坨子一直是主食,慢慢的,這種節慶時令小吃演變成了日常食品。立夏坨子油油的,香香的,甜甜的,不膩人。現在也有人用當歸熬水拌著糯米粉,那又是另外一種風味了,當然,坨子也成黑色的了。

湖南人用制作繁瑣的食物向春季告別,迎接夏季的來臨。一碗樸素的幹坨子,將人們和節氣聯系在一起,勾起外出人的鄉愁,也安撫著他們的胃口,時間慢慢改變習慣,走進日常飲食中的幹坨子,成了湖南人百吃不厭的尋常食物,和不可忘卻的味覺記憶。一碗立夏坨,不僅撫慰了懷念、懷舊的胃,也寄托了村民們對故鄉的依戀和對親情的投遞。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