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7Plus山西運城追尾案應理性對待,官方回應曝光諸多細節!

獨家引擎 2024-05-09 09:15:13

最近,問界新M7 Plus山西運城的交通事故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就在日前,AITO汽車官方發布了事故車輛相關技術問題的說明。

實際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每天平均要發生700多起交通事故,平均每天166人因交通事故遇難。爲什麽問界M7 Plus的交通事故有如此高的關注度呢?

主要原因在于,問界是華爲鴻蒙智行的核心成員之一,影響範圍比較廣;另一方面,則是因爲事故車是一輛新能源汽車。

事故車型非高階智駕版

有句話叫“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前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智駕技術,相對現在來說還沒那麽完善。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主要是出于限購、搖號等政策限制以及看重低成本出行的優勢。

如今,高端新能源汽車已經做到了“智電融合”。比如高階智駕系統已經擁有諸如激光雷達、高精度攝像頭等完善的硬件,用戶的駕乘體驗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因此也更願意爲其買單。

也正因如此,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性更爲關注。

AITO問界系列産品能夠在國內擁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華爲提供的ADS智駕方案(分爲NCA高速領航輔助以及NCA城市領航輔助),甚至具備了“准自動駕駛”的能力。

但談到車輛事故,每一起的成因都極其複雜,需要考慮到天氣狀況、道路環境、車輛本身具備的功能等多種因素。

尤其是在本次事故中,網傳車主使用了華爲NCA領航輔助功能,這樣武斷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就網上可查閱到的資料來看,本次山西運城的問界M7 Plus事故車,其實際並未搭載華爲的鴻蒙智駕方案。只搭載了基礎的AEB功能,不具備NCA智駕領航功能。

要知道,基礎版AEB工作範圍是4-85km/h,整個行業常規AEB都是同樣的水平。本次事故車輛在事故發生時的車速達到了115km/h,超過了基礎版AEB工作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華爲ADS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AEB工作範圍爲4-150km/h、最高刹停時速可達120km/h。在高精度傳感器與智能算法的結合下,智駕系統會具備更快的反應速度,如果此次是事故車輛搭載了華爲ADS版本,或許就有可能規避慘劇的發生。

除此之外,本次事故中還存在一大人爲隱患——有乘客未系安全帶。

經過相關調查,車輛在碰撞發生後,車內的安全氣囊均正常彈開,但後排卻沒有安全帶卡扣信息,人員傷亡已是在所難免。

在發生事故時,沒有安全帶的防護,車內乘員將會十分危險。在巨大的慣性作用下,人體的頭部、脊椎等重要部位大概率將與艙內其他物體發生強烈的碰撞。此前的交通事故中,,甚至有乘客因未系安全帶被甩出車外,造成二次傷害。

因此,無論是前排、後排就坐,第一步就是系好安全帶。此外,不能把兒童放到前排乘坐,在後排乘坐的兒童,安全座椅的配備也很有必要。

理性看待“車門無法開啓”

關于此次事故,網上還流傳一種說法是,因車門打不開而影響了救援,這是完全不客觀的。

從安全氣囊、安全帶再到主動安全系統,當代所有汽車都是在吸取一百多年來“前人”的教訓而不斷完善。在量産之前,每輛車都會曆經充分的安全性測試,車輛解鎖的問題不可能不考慮。

尤其是對于新能源汽車,問界爲車門解鎖設置了三道保障。

首先,問界M7 Plus本身具備的碰撞自動解鎖功能。當標配的被動安全系統識別到車身發生碰撞事故的方位時,會以毫秒級的速度同時發送多路碰撞信號,點爆安全氣囊並保障車門解鎖功能。

與此同時,艙內乘客若是在系好安全帶,意識清醒且肢體能夠活動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拉動兩次車內機械式門把手,進行解鎖開門。

對于救援人員來說,則有兩套開車方案。一是破開車窗,從車內打開車內機械車門把手救援;二是,通過車外的機械式隱藏式門把手,前端翹起後端即可實現機械解鎖。

另一方面,從事故當事人家屬的描述來看,車門也是能夠正常打開的。

動力電池未自燃起火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動力電池安全問題。

畢竟新能源汽車的起火傳播度、關注度都比燃油車要高得多。這也是新能源汽車崛起以來的一種“伴生因素”,處理不好,消費者肯定不會買單。

爲了消除大家的焦慮,各大車企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電芯隔熱、系統監察、溫度調控外加外殼防護種種手段齊下場,爲了無非就是一點,杜絕電池起火。

不過就事論事,這次問界M7 Plus發生起火現象,的確和電池無關。

即使不看官方通報,稍微了解新能源汽車架構的人都知道,動力電池基本上都鋪設在車身底部,這樣的設計對于座艙空間表現、行駛的穩定性都有好處。

視頻中,問界M7最初的著火點在車頭,即與前方灑水車發生碰撞的區域,和鋪設在車底的電池完全沒有關系。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問界M7追尾,雖然在交通事故認定上可能會認定後方車輛負有較大責任,但從網傳視頻來看,灑水車在高速左側的超車道作業,似乎是低速、或者靜止狀態,且似乎沒有設立警示標志,也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

以115km/h的時速撞擊接近于靜止的物體,受力程度相當于從五十多米、十七八樓的高度直接跳下去。

而灑水車尾部有突出梁狀堅硬結構,又沒有防撞梁,在碰撞時尾部梁狀堅硬結構對問界M7車體入侵嚴重,前機艙、乘員艙受到了極大損害,線束瞬間被切斷。

同時,高速碰撞造成的高溫或是線束短路火花,從車輛左側開始引燃前機艙增程器,隨後又引燃了其他材質,得以令火勢逐漸蔓延,但電池包未在碰撞中發生自燃。

值得一提的是,問界M7配備的電池來自于甯德時代,在出廠之前,問界M7搭載的電池本身也經過了120+項測試,甯德時代在近幾年的電池裝機量在全球排行前幾,不止問界,從親民車到高端市場很多新能源汽車都用的是甯德時代的電池,並且鴻蒙智行體系下的車輛,目前也沒有出現過電池自燃現象,還是相當靠譜的。

寫在最後:

作爲賽力斯、華爲鴻蒙智行的主力軍,問界M7自上市以來銷量逐漸攀升。僅7個月大定訂單就達到了17.4萬。尤其是在5月1日-5月5日勞動節假日期間,鴻蒙智行全系車型的大定訂單達到了11,000輛。可見,消費者在關注山西運城事件的同時,對車輛的安全性能更爲關注。

有問題該解決就解決,胡亂揣測或是被被別有用心者牽著鼻子走,就相當不明智的。問界M7 Plus的事故,再次證明了車輛安全的重要性。相信接下來,不論是問界還是消費者都能夠從中吸取教訓,讓悲劇不再發生。

最近,問界新M7 Plus山西運城的交通事故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就在日前,AITO汽車官方發布了事故車輛相關技術問題的說明。

實際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每天平均要發生700多起交通事故,平均每天166人因交通事故遇難。爲什麽問界M7 Plus的交通事故有如此高的關注度呢?

主要原因在于,問界是華爲鴻蒙智行的核心成員之一,影響範圍比較廣;另一方面,則是因爲事故車是一輛新能源汽車。

事故車型非高階智駕版

有句話叫“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前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智駕技術,相對現在來說還沒那麽完善。選擇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主要是出于限購、搖號等政策限制以及看重低成本出行的優勢。

如今,高端新能源汽車已經做到了“智電融合”。比如高階智駕系統已經擁有諸如激光雷達、高精度攝像頭等完善的硬件,用戶的駕乘體驗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因此也更願意爲其買單。

也正因如此,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性更爲關注。

AITO問界系列産品能夠在國內擁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華爲提供的ADS智駕方案(分爲NCA高速領航輔助以及NCA城市領航輔助),甚至具備了“准自動駕駛”的能力。

但談到車輛事故,每一起的成因都極其複雜,需要考慮到天氣狀況、道路環境、車輛本身具備的功能等多種因素。

尤其是在本次事故中,網傳車主使用了華爲NCA領航輔助功能,這樣武斷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就網上可查閱到的資料來看,本次山西運城的問界M7 Plus事故車,其實際並未搭載華爲的鴻蒙智駕方案。只搭載了基礎的AEB功能,不具備NCA智駕領航功能。

要知道,基礎版AEB工作範圍是4-85km/h,整個行業常規AEB都是同樣的水平。本次事故車輛在事故發生時的車速達到了115km/h,超過了基礎版AEB工作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華爲ADS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AEB工作範圍爲4-150km/h、最高刹停時速可達120km/h。在高精度傳感器與智能算法的結合下,智駕系統會具備更快的反應速度,如果此次是事故車輛搭載了華爲ADS版本,或許就有可能規避慘劇的發生。

除此之外,本次事故中還存在一大人爲隱患——有乘客未系安全帶。

經過相關調查,車輛在碰撞發生後,車內的安全氣囊均正常彈開,但後排卻沒有安全帶卡扣信息,人員傷亡已是在所難免。

在發生事故時,沒有安全帶的防護,車內乘員將會十分危險。在巨大的慣性作用下,人體的頭部、脊椎等重要部位大概率將與艙內其他物體發生強烈的碰撞。此前的交通事故中,,甚至有乘客因未系安全帶被甩出車外,造成二次傷害。

因此,無論是前排、後排就坐,第一步就是系好安全帶。此外,不能把兒童放到前排乘坐,在後排乘坐的兒童,安全座椅的配備也很有必要。

理性看待“車門無法開啓”

關于此次事故,網上還流傳一種說法是,因車門打不開而影響了救援,這是完全不客觀的。

從安全氣囊、安全帶再到主動安全系統,當代所有汽車都是在吸取一百多年來“前人”的教訓而不斷完善。在量産之前,每輛車都會曆經充分的安全性測試,車輛解鎖的問題不可能不考慮。

尤其是對于新能源汽車,問界爲車門解鎖設置了三道保障。

首先,問界M7 Plus本身具備的碰撞自動解鎖功能。當標配的被動安全系統識別到車身發生碰撞事故的方位時,會以毫秒級的速度同時發送多路碰撞信號,點爆安全氣囊並保障車門解鎖功能。

與此同時,艙內乘客若是在系好安全帶,意識清醒且肢體能夠活動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拉動兩次車內機械式門把手,進行解鎖開門。

對于救援人員來說,則有兩套開車方案。一是破開車窗,從車內打開車內機械車門把手救援;二是,通過車外的機械式隱藏式門把手,前端翹起後端即可實現機械解鎖。

另一方面,從事故當事人家屬的描述來看,車門也是能夠正常打開的。

動力電池未自燃起火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動力電池安全問題。

畢竟新能源汽車的起火傳播度、關注度都比燃油車要高得多。這也是新能源汽車崛起以來的一種“伴生因素”,處理不好,消費者肯定不會買單。

爲了消除大家的焦慮,各大車企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電芯隔熱、系統監察、溫度調控外加外殼防護種種手段齊下場,爲了無非就是一點,杜絕電池起火。

不過就事論事,這次問界M7 Plus發生起火現象,的確和電池無關。

即使不看官方通報,稍微了解新能源汽車架構的人都知道,動力電池基本上都鋪設在車身底部,這樣的設計對于座艙空間表現、行駛的穩定性都有好處。

視頻中,問界M7最初的著火點在車頭,即與前方灑水車發生碰撞的區域,和鋪設在車底的電池完全沒有關系。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問界M7追尾,雖然在交通事故認定上可能會認定後方車輛負有較大責任,但從網傳視頻來看,灑水車在高速左側的超車道作業,似乎是低速、或者靜止狀態,且似乎沒有設立警示標志,也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

以115km/h的時速撞擊接近于靜止的物體,受力程度相當于從五十多米、十七八樓的高度直接跳下去。

而灑水車尾部有突出梁狀堅硬結構,又沒有防撞梁,在碰撞時尾部梁狀堅硬結構對問界M7車體入侵嚴重,前機艙、乘員艙受到了極大損害,線束瞬間被切斷。

同時,高速碰撞造成的高溫或是線束短路火花,從車輛左側開始引燃前機艙增程器,隨後又引燃了其他材質,得以令火勢逐漸蔓延,但電池包未在碰撞中發生自燃。

值得一提的是,問界M7配備的電池來自于甯德時代,在出廠之前,問界M7搭載的電池本身也經過了120+項測試,甯德時代在近幾年的電池裝機量在全球排行前幾,不止問界,從親民車到高端市場很多新能源汽車都用的是甯德時代的電池,並且鴻蒙智行體系下的車輛,目前也沒有出現過電池自燃現象,還是相當靠譜的。

寫在最後:

作爲賽力斯、華爲鴻蒙智行的主力軍,問界M7自上市以來銷量逐漸攀升。僅7個月大定訂單就達到了17.4萬。尤其是在5月1日-5月5日勞動節假日期間,鴻蒙智行全系車型的大定訂單達到了11,000輛。可見,消費者在關注山西運城事件的同時,對車輛的安全性能更爲關注。

有問題該解決就解決,胡亂揣測或是被被別有用心者牽著鼻子走,就相當不明智的。問界M7 Plus的事故,再次證明了車輛安全的重要性。相信接下來,不論是問界還是消費者都能夠從中吸取教訓,讓悲劇不再發生。

0 阅读:21

獨家引擎

簡介:堅持原創,爲大家帶來更多汽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