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孫殿英:盜墓時對慈禧不敬,晚年得“煙後痢”,死前留一句話

曆史的豐碑 2024-03-21 17:40:12

閱讀本文前,您可以點擊【關注】成爲鐵粉,這樣才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費了解黨史熱點、領袖過往等相關內容。

中原大戰

孫殿英,1889年生于河南省永城市馬牧鄉,自幼患有天花,人稱“孫大麻子”。

孫殿英從小就是個大大咧咧的人,是個好漢子。等到他長大後,參加了河南西部一個叫“廟會道”的社團,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步步成爲廟會道的領導人物。轉眼時間來到1922年,他將一群道士拉入軍隊,從此踏上了軍武道路。

1925年秋天,他率領部隊前往山東濟甯,與張宗昌的嫡系部隊會合,並被張編入第35師,任師長。

1926年,他被任命爲直魯聯軍第十四軍軍長,同時也是大名鎮守使。

孫殿英于1928年6月底擁兵河北薊縣.他與慣匪馬福田勾結,借著軍演的名義,將東陵馬蘭峪封閉,並率領工兵部隊炸毀慈禧太後的陵墓,盜走了一大批珍貴的文物。

但是,他並不滿意,他帶領自己的工程師部隊去挖掘乾隆帝的陵墓。他自己進入墓點視寶物,足足有四五十個箱子,每一個都打上印章,然後帶著它們回到營地。尤其是那柄劍鞘上鑲嵌著九條龍,劍柄上鑲嵌著無數寶石的九龍寶劍。

孫殿英盜墓被滿族人發現後,當時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清朝皇室成員溥儀,向蔣介石提出了嚴厲的懲罰。

加上社會上一片罵聲。這件事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孫殿英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爲了逃避責任,他四處奔走賄賂,讓戴笠把他偷來的東西中最珍貴的一件東西——九龍寶劍交給蔣介石;將慈禧銜在嘴中的珍珠交給宋美齡;送宋子文的是“金玉西瓜”。

國民黨政府雖然表面上也表示“要查辦”,但是最終卻沒有下文。孫殿英依然逍遙法外,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

1930年,馮玉祥和閻錫山與蔣介石發生中原戰爭,馮玉祥派孫殿英擔任隴海(甘肅-青海)東線的軍事任務,騙他說:“如果我能打勝了這一仗,那安徽就是你的了!”

孫殿英在軍營中算命,運氣極好,大喜之下,便向周圍人說,這次我可要發達了,接著便命人到北平去印制安徽銀行的紙幣,一箱子一箱子地送往前線,以備不時之需。

誰曾想竟是被打的個鼻青臉腫,無奈下他只能帶著殘余的人向西逃去,翻過太行山,來到山西,這才逃過一劫。

山西的生活很艱難,到處都是潰逃的士兵,閻錫山又是個吝啬的人,孫殿英吃的都是殘羹冷炙,心裏也不好受。

好在情況很快就有了好轉,張學良在中原戰爭中幫助蔣介石,被任命爲“陸軍、海軍、空軍三軍總司令”,到了北京,他的朋友們紛紛向他求情,蔣介石既不能拒絕。

就此,孫殿英所在的部隊編入了龐炳勳麾下。

孫殿英只有一個師,自然是不夠的,他麾下有四五個旅長,還有騎兵、炮兵團、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職務,這些都是些見不得人的官職,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

孫殿英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在別人的地盤上,必須要保持謙卑,所以,他邀請了幾個客人,把自己的想法說得很清楚:“我現在養不起你們,抱歉,希望我們還能再見面。”

散場的時候,大家都拿出了幾百塊錢。麻哥太善良了!有些江湖中人離開時,都在感慨:“可惜了,當年沒算對,若是跟了蔣介石,說不定以後還能有一番作爲那。”

與日本人的《約法三章》

“九一八”以後,許多共産黨員到孫殿英所在的軍隊去做統一戰線工作,孫殿英對他們也給予了特別的照顧。

中原戰爭結束後,孫殿英出任張學良的四十一軍統帥,駐守山西晉城,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的軍隊曾多次與日軍發生沖突,並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1932年秋天,共産黨的傑出人物宣俠父來到晉城與孫殿英會面,孫殿英親自率領部下,在城外五裏外迎接。宣俠父同孫殿英相談甚歡,對他講了“九一八”之後的時局,以及共産黨對日的政策,又苦口婆心地勸他帶兵抗日,拯救國家于危難之中,使孫殿英深受感動。

在日本人攻打熱河的時候,孫殿英率領他的部隊和日本人戰鬥了十多天。

1933年5月,宣俠父重歸其部,孫殿英爲了答謝宣父對他的建議,以及41軍團的聲望,特授他爲41軍秘書長。宣俠父極力勸說孫殿英加入馮玉祥的反日同盟,對此,他也贊成。

孫殿英在向甯夏進軍的過程中,因前路被阻,後有潰退之虞,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他想起了南漢宸這個足智多謀的共産黨員。他派遣了一位進步的李錫九到天津,請南漢宸來包頭商談西進問題。

他要利用南漢宸的人脈,同陝北紅軍、楊虎城等人聯合起來,共同治理西北。應孫殿英的熱情相邀,南漢宸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到孫殿英這裏做起了統戰工作。

南漢宸到了包頭,孫殿英對他極爲優待。陝北紅軍在南漢宸的幫助下,同孫殿英達成協議:紅軍將在黃河渡口與孫會合。

當時的孫殿英又拿出兩千支槍,一百支輕型機槍,送給陝北紅軍。紅軍按計劃前來救援,楊虎城則出兵支援。但因甯夏“四馬”的頑強抵抗,使孫殿英在甯夏城內未能取得勝利,只得退兵。

1933年,孫殿英在熱河抗日,他的軍隊轉移到了北平的西部。時任北平特委書記的王定南,因與孫殿英相識,曾多次到孫殿英那裏工作,希望他能爲黨辦事。

孫殿英欣然同意,並同意以冀北民軍爲基礎,爲中共提供一支新的師團,但孫殿英和宋哲元後來都退走了,這一計劃也就擱淺了。王定南和孫殿英多年沒有來往。

“七七”事變的發生,標志著抗日戰爭的開始。孫殿英出任冀北民軍司令,負責收容潰兵和土匪。

聽到“麻哥”出山的消息,昔日的將士和道友們,紛紛趕了過來。孫殿英部隊的人數迅速增加,到了年底,他的部隊已經發展到了四千人,到了冀南,人數已經超過一萬人。

1938年夏天,孫殿英與蔣介石在武漢會面,老蔣特地將臨時組建的五軍團調給他,與共軍的新四軍番號一同下發。孫殿英感激涕零。

想起四十一軍就是這樣被扣上帽子的,孫殿英聽從了他的意見:新五軍,都要戴上氈帽,而不是軍帽。

于是,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凡是戴氈帽,手持閻錫山給的步槍,身穿國軍軍服的戰士,一定是孫殿英的新五軍。

在抗日戰爭的相持時期,孫殿英被迫退守太行山脈中條山上,此時的他表現出他多年前的風格,遇小股日本人就打,遇人多就避。

1940年後半年起,日本人就在作戰區周圍修築公路,修築要塞,修築堡壘,企圖把中條山的守兵困死。

孫殿英也是夠倒黴的,他很快落入了日本鬼子的陷阱之中。他堅持了兩個多月,彈藥耗盡,爲保存力量,只好答應日本人的投降。

但孫殿英卻不願意做一個賣國賊,因爲那樣的話,他要背上萬年的罵名。

那時候,汪精衛在南京執政,孫殿英與日本簽訂了《約法三章》:

第一,投降汪的“國府”,永不投降日本人;2.不和抗日的國軍打仗,而只是維持當地的秩序;3.無論汪、日本人,均不得參加我方的軍隊體制。日本人見他這麽說,也不願意再和他廢話,就同意了。

1943年,孫殿英投敵日本,並被日本政府委任爲“僞滿七軍”總指揮。日本人不相信孫殿英,擔心他會在占領地與日本人打仗,所以把他派到了北平。這時,日本軍警在北平拘捕了王定南一年多。

孫殿英到達北平時,王定南已由一批愛國分子解救出來,但他仍然受到嚴格的看管,和日本特工一起生活在一個院子裏,他被逮捕後,家中的錢財也沒有歸還,只好交由日本特工們支配。

孫殿英到達北平以後,王定南就同他見面,告訴他自己的情況。孫殿英除了支付王定南夫妻的生活費用之外,還經常給監視他的日本兵和特務對們錢,並且故意把王定南引到公衆面前。他告訴那些日本鬼子的頭頭:“這位是我一個友人的孩子,希望你們多多照顧。”

1944年夏天,王定南跟隨孫殿英一同前往新鄉。孫殿英于1939年在河南林縣一帶駐紮了新五軍團。太行抗日根據地附近的鹿鍾麟,石友三,張蔭梧,經常來找八路軍的麻煩和摩擦,而孫殿英的部隊,就顯得有些克制了。

在抗日鬥爭中,八路軍對孫殿英的部隊,以求其“中立”爲主。1939年5月,三八六旅的旅長陳赓,受劉、鄧兩位師長的命令,到林縣同孫殿英的部隊談判。

孫殿英對陳赓表示了熱烈的接待。孫殿英在會談中提出,想要一二九師派遣一名參謀人員到自己的部隊居住,並與之進行聯絡。孫殿英也承諾,一定會和八路軍共同抗擊日本人。

說到得意之時,孫殿英還希望朱德元帥可以指揮他的軍隊。爲了穩定孫殿英的部隊,團結一致,八路軍在極端困難情況下,依然給了孫殿英的部隊大量的軍服。

被俘

這一日,孫殿英由東南門地道進入人張莊,又想從張莊逃走。

這時,城裏的槍聲已經停了,敵人聚集在城市的東南方的街道上。

人民解放軍54團追擊出城的一支敵人,與53團在城市西南角等待殲滅敵人,將張莊包圍。孫殿英垂頭喪氣地坐在地上,面色蠟黃,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怎麽辦?”

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人說要撤到安陽去,因爲安陽有40軍。有人說,往東撤,因爲東南是人民解放軍空虛之地,要從這裏走,返轉新鄉,又有人說,快到天亮了,給新鄉打個電報,請求他們用飛機掩護我們撤退。

幾個人的意見很難達成一致,鄧甫暄最後說道:"照我看,我們應該撤到安陽去。因爲安陽距離我們也就40裏路,而我們的半個團隊也在安陽。”

孫殿英點點頭,然後鄧甫暄做出了一個決議:“由金營長擔任前鋒,朱世榮擔任後衛,劉營長留守,拖住共産黨,等待司令與我們脫離險境,劉司令便可解除武裝,主動投誠。”

接著鄧甫暄下令,讓士兵們分開尋找幾個團,幾個營長,還有一個無線電站。

劉營長接下了繼續抵抗、最終繳械投降的使命,即掉頭就走,與電台及其他幾個團、營長均未發現。

就在這時,張莊內傳來了爆炸的聲音,塵土飛揚,煙霧缭繞,只聽得一聲大喝:“放下武器!”

“別爲了孫殿英,把自己搭進去!”孫殿英見他已經無路可走,就叫他的副手劉月亭:“不打了,該降啦!”

突然,他臉色一變,猛地站了起來,一把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喝道:“該死的蔣禿子!我絕對不會再爲你賣命!”接著,他指著自己的副手邵文遠道:“到寨子裏去,告訴他們,我們已經投降了,讓他們來找我們。”

邵文遠爬上寨壁,大聲叫道:“住手!人民解放軍!我們已經認輸了,你可以派出一個人來和我們談判。”槍聲還在繼續,孫殿英吩咐仆人再叫一次,仆人一連叫了好幾次:“人民解放軍的同志,別打了,我們認輸了!”槍聲這才漸漸小了。

邵文遠繞過圍牆,來到柴教導員所在的位置,大聲喊道:“別打了,我是來拿武器的!”很快,大門被推開,邵文遠從裏面走了出來,柴指導員對他說道:“放下你們的槍!”

邵應了一聲,“對!柴指導員交出了槍,跟著邵進石莊的大門走去。邵文遠請求柴指導員:“還請我們投降的時候,您能照顧下我們總指揮的臉面!”

那天,孫殿英穿著一件厚重的將軍制服,看起來頗有幾分威嚴,但一低頭,就露出了廬山,此時的他已經面色發白,剛才還趾高氣揚的“英雄”,如今已經被解放軍生擒活捉,連他手下的軍官,都被抓了起來。

孫殿英讓人民軍隊的代表進來後,就對其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就在此時,李少青政委走了過來,孫殿英對李鞠一躬身道:“我已經命人放下武器,還請您多多照顧。

還望貴軍在進入要塞時,留意有沒有地雷!”孫部的邵文遠和人民解放軍的主人公王青山來到一邊聯絡,孫的戰士們正向人民軍隊揮手:“朝這裏前進,那邊埋著地雷!”周營長要往前一躍,邵文看見是周營長,連忙向他行禮道:“請,請讓!”

孫的副官劉月亭也對周營長說:“總司令擔心我軍官兵混亂,不便行動,因此命我集中兵力,列陣,放下武器!”

周營長也說道:“好!諸位只要放下手裏武器,我們就不會開槍的

當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正打算向外走時,孫殿英等人也紛紛撣去塵土,帶好帽子,正了正軍帽,孫殿英來到他們面前,正了正自己的軍帽,說道:“我是孫殿英,你們過來交涉吧,我們會無條件地投降!我們的士兵都是你們的了,你想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

離世

後來孫殿英聽到自己的“子弟兵”全部被解放,有些人自願參軍,有些人不願加入的還會給他們發一筆錢,讓他們回去。

這位“雙槍司令”是靠賭博起家的,又是靠“愛兵如子”之人,知道他麾下的所有人的前途都是一片光明時,他不得不發自內心地認爲,解放軍隊是“義師”,而自己的軍隊是必定會“亡”的。

孫殿英的敵意已經完全消失,但“雙槍司令”已經在忏悔,他有了新的想法:人民軍隊是禁止毒品的,可是他已經抽了很多年,自從被捕以來,他就一直想要抽,十分的不舒服。

漳河培訓班經過上面的批准,爲拯救孫殿英而專門制定了一項特別的方針,就是先有人喬裝改扮,到敵人占領地區,購買少量的鴉片,每天給他少量的毒品,並加入少量的桂皮,慢慢地,他就徹底地戒掉了自己的煙瘾。

孫殿英終于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大叫著:“共産黨是我孫殿英的再生父母,解放軍是我的恩人!此時的孫殿英終因身染絕症,在彌留之際,痛改前非,滿懷對前途的無限憧憬,終于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痛改前非,與世長辭。

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點贊、評論、轉發),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文獻:

史海鈎沉——東陵大盜孫殿英 被俘的前前後後 作者:王貞勤(山東)

統戰月報——孫殿英爲何臨終感謝共産黨

孫毆英曆史解密全記錄 作者:郭高升 原海友

奇情——孫殿英治軍靠鬼神 作者:無邊落墨

大曆史——裝神弄鬼孫殿英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