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國父忠告:外事不決問英國!英國做對了曆史上所有的選擇題

文史達觀 2024-05-24 20:26:09

土耳其奠基者,被譽爲土耳其“國父”的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在其生命的最後一刻,給土耳其留下了一段充滿深意的智慧箴言:

“如果未來在全球事務中不決,記得一定要站在英國那邊,他們擅長做選擇題,幾乎做對了近百年曆史上所有的選擇題。”

縱觀英國的決策史,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曾經雄霸一方的帝國,其決策的智慧確實令人歎服。

在大英帝國輝煌的時期,英國參與的戰爭,無論是與歐洲的列強爭鋒,還是與遠方的殖民地國家交鋒,大部分都以勝利告終。

即便是在大英帝國解體後,英國仍然保持著其國際影響力,其參與的戰爭也大多以勝利告終。

從兩次世界大戰的輝煌戰績,到現代中東的和平與安全事務,英國都展現出了其高超的決策能力和國際視野。

以下有幾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足以證明了土耳其國父臨終忠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押寶奧斯曼,擊敗沙俄

俄土戰爭,是發生在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激烈爭奪。

從17世紀開始,直到20世紀初,這兩大帝國之間的戰火幾乎未曾停歇,每一次沖突都牽動著歐洲乃至世界的神經。

在戰爭初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其雄厚的軍力和遼闊的疆域,占據著明顯的優勢。

沙俄則因實力不濟,屢屢受挫,甚至不得不在亞速地區修建起克裏米亞長城,以抵禦來自奧斯曼土耳其旗下克裏米亞汗國的侵襲。

然而,從1735年的第四次俄土戰爭開始,戰爭的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沙俄逐漸嶄露頭角,顯示出其強大的軍事潛力和戰略眼光。

在多次戰爭中,沙俄不僅收複了失地,還進一步擴張了版圖。

其不僅占領了克裏米亞半島、格魯吉亞等黑海沿岸地區,並且雄心勃勃地計劃奪取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意圖成爲新的黑海霸主。

正在這關鍵時刻,英國人出手了。

英國,作爲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帝國,對于沙俄的擴張計劃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在英國人看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強大,但其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無法對歐洲腹地構成真正的威脅。

而沙俄則不同,作爲東歐的強國,它與斯拉夫人同種同源,如果讓沙俄在黑海地區做大做強,那麽整個歐洲大陸都有可能陷入沙俄的勢力範圍。

因此,英國人開始積極支持衰敗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沙俄展開了一系列的較量。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1853年到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人聯合法國、奧地利等國,對沙俄進行了猛烈的打擊。

最終,沙俄不僅失去了入侵巴爾幹半島的機會,還暫時失去了在黑海擁有海軍的資格,甚至差點連克裏米亞都沒能保住。

那場戰爭對沙俄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隨後的20年裏,沙俄都未能繼續向歐洲擴張一步。

到了1877年,沙俄再次卷土重來,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然而,就在沙俄即將取得勝利的關鍵時刻,英國人再次站了出來。他們派遣強大的海軍艦隊直接開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迫使沙俄放棄了奪取君士坦丁堡的目標。

可以說,有英國在,沙俄就成不了黑海霸主。這一點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沙俄覆滅時,沙俄都沒有實現他的宏大夢想。

二、果斷積極的“海灣戰爭”決議

1990年8月2日淩晨1時,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突然發動了一場震驚世界的侵略行動。

他們的矛頭直指被譽爲“海灣明珠”的富庶小國——科威特。

那一刻,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中東地區。

數小時後,聯合國安理會作出反應,通過了第660號決議,強烈譴責了伊拉克的侵略行爲,並敦促其無條件撤軍。

然而,就在關鍵時刻,全球最大的超級大國美國,一時卻陷入了猶豫與彷徨之中。

8月2日上午,美國總統布什在記者會上對伊拉克的侵略行爲表達了強烈的譴責,但他同時也堅決否認了美國會進行直接的軍事幹預。

當時美國的這一表態,讓全球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各國都在猜測美國究竟會采取何種態度來應對這場危機。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英國出手了。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得知伊拉克入侵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她毫不猶豫地下令凍結了伊拉克在英國的所有資産,並緊急調動了在印度洋執勤的三艘軍艦駛向波斯灣待命。

她的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展現出了她對國家利益的堅定維護,也彰顯了她對國際局勢的敏銳洞察。

隨後,撒切爾夫人親自踏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與布什總統進行了緊急會晤。

在會談中,她堅定地表達了對伊拉克采取強硬態度的立場,並成功地說服了布什總統。

在她的努力下,美國最終對外宣布不排除任何軍事選項來應對伊拉克的侵略行爲。

8月4日,美國迅速制定了向海灣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部署的計劃。

緊接著,數十萬來自不同國家的部隊紛紛進駐中東,一場旨在覆滅薩達姆政權的“沙漠風暴”行動隨即拉開帷幕。

在那場戰爭中,撒切爾夫人的果斷決策和堅定立場爲行動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也可以說,要不是英國當時的出手,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傷害。

三、站隊烏克蘭,挽救烏克蘭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對烏克蘭發動了突如其來的“特別軍事行動”。

這一行動瞬間將烏克蘭的首都基輔推向了岌岌可危的邊緣。戰爭的陰影一時籠罩在烏克蘭民衆的心頭,民衆充滿了驚恐和不安。

事發當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焦急地向全球100多個國家撥打了求助電話,但遺憾的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立即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在國際舞台上,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似乎都陷入了觀望和猶豫之中。

他們普遍認爲,俄羅斯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已經占據了先機,烏克蘭的局勢已經難以扭轉。

在這種悲觀的氣氛中,這些國家紛紛建議澤連斯基暫時撤離至利沃夫,並在波蘭建立流亡政府,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更糟糕的情況。

然而,在這關鍵的時刻,英國再次出手了,英國首相約翰遜卻親自致電澤連斯基,用堅定的語氣說:“挺住,烏克蘭!援助很快就會到來。”

不久之後,英國皇家空軍運輸隊迅速行動,將幾千枚反坦克便攜導彈及時送達烏克蘭。

這些導彈成爲了烏克蘭軍隊的有力武器,有效地阻擋了俄羅斯龐大的裝甲縱隊,爲烏克蘭的保衛戰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在英國的率先行動下,其他國家才開始紛紛跟進。美國、德國等國家相繼向烏克蘭提供了武器援助和其他支持。

這些援助雖然稍晚一些,但卻爲烏克蘭在沖突中堅持下去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如今,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2年多,仍然沒有終止的迹象。可以說,正是因爲英國關鍵時刻的出手,才使得烏克蘭穩定了那時的局面。

其實,除了以上三個事件,英國還有很多參與成功的案例,這裏不再贅述。

只能說,如今英國雖然失去了當年“日不落帝國”的雄風,但其內部核心的體系和決策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這一點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讀者們,關于“英國做對了很多正確決策”,大家怎麽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3 阅读:800
评论列表
  • 2024-05-31 17:24

    英國做出的唯一正確答案就是私掠證弄垮了無敵軍團和海上馬車夫!從布爾戰爭開始就一直出昏招,一戰結束爲了分裂歐洲大陸的武力,默許了法國人的神操作導致的二戰,然後又是英國人開啓了貿易保護逼的美國人不得不允許蘇聯人在美國大采購,間接讓蘇聯人得以工業化!二戰開啓之前又是英國人的神操作,帶回了一張擦屁股都嫌太硬的廢紙,養出了德意志第三帝國,不是敦刻爾克的及時大撤退,直接就投降了!朝鮮越戰沒整出什麽事,後面的運河事件,又被蘇美聯合起來打!再到後來的英阿海戰,把面子加裏子都賣光了終于贏下了馬島戰爭,再到海灣戰爭,出面成全了美國一超的局面,自己毛都沒一根!

  • 2024-05-28 20:02

    那帶嘤現在應該還是地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吧[靜靜吃瓜]

  • 2024-06-07 09:12

    拉倒吧,英國做錯了多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