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那麽多共鳴的《長安三萬裏》,真的可以爲中國文化代言了!

百味娛人 2023-07-28 17:24:36

《長安三萬裏》票房逼近14億,這個消息真是可喜可賀。說心裏話,這個結果確實聽上去很驚喜,卻並不令人意外。

畢竟,上映這麽多天了,電影的口碑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是剛剛入坑的觀衆,也會一下子被吸引住不能自拔。沒辦法,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作品在這個時代是不會被埋沒的。

這些天,在網上關注《長安三萬裏》的消息時,除了一遍遍的回憶劇情,也會特別關注網友們的評價,雖然說同一部作品,不同人看的感受不盡相同,但對于一部能夠激發我們骨子裏文化情結的電影,這部電影帶給人的觀感確實基本一致的。

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激動、感動。

中華文化傳承千年,流傳至今,詩歌是其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唐詩尤其如此。在群星閃耀的唐代,我們看到了電影中人人習詩的盛況。大唐盛世,總算有了畫面感,那不是只有經濟的繁榮,更有文化的興盛。

課本裏那些思想、人物、情感,統統都有了活氣,是真實可感,是觸手可及,怎能不讓人激動?

這些情感沉澱下來,可能在觀影當時爆發,也可能會在觀後的某個時刻因回味而産生聯想。但不管怎樣,你一定會發現,看《長安三萬裏》,有不止一次流淚的沖動,如果你說不清其中的原因,那麽新華社發的這一篇《心中有“長安”,文脈永相傳》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看電影的過程,其實更像是一場旅行,心靈的旅行,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走,也跟隨詩人的思緒飛,我們在“尋根”,尋找我們身爲中國人的一份驕傲,尋找我們能從先人身上汲取哪些養分傳給後世。

于是你懂了,李白、杜甫、高適,這些詩人在痛苦時,在經曆種種不順時,他們更多的不是在抱怨。即使有偶爾的沉淪,也不會一直消極下去。

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爲身邊有知己好友,更因爲他們可以寫詩,用詩句寄托自己心中的苦悶。

這樣的方式,比之我們如今的精神內耗,不知要強多少倍。于是,我們記住了,不痛快就寫兩句,反正大詩人李白的人生也起起落落,但他還不是寫下了“輕舟已過萬重山”。

當然了,如果你已經不再焦慮,又覺得光看電影不過瘾,不妨出去走走看看,沿著詩人的足迹去感悟,可能體會更深。

大概不少人都有類似的想法,所以“跟著旅遊博主李白遊中國”的話題才會登上熱搜。除了最火的長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湖北的黃鶴樓,美景美人聚集的揚州,以及陝西潼關、重慶白帝城、河南梁園,都是不錯的選擇。

反正文旅之聲和中國文化傳媒網都已經在傳播了,各地文旅局也在積極響應,想借機打卡《長安三萬裏》中景點的網友倒是可以趁機感受一波。

如今,剛好趕上暑假,帶孩子一起實地探索,剛好可以實現“讀萬卷書”與“行萬裏路”的聯動。

要是還嫌不夠,那就跟我一樣,多在網上看看高手的創作,各式各樣的海報、周邊不斷地被創作和生産出來,不管是用來觀賞,還是帶回家一些留作紀念,都會在心裏激起些許波瀾。

文化背後,一定會有一些記憶和感慨成爲永恒。比如,你也許會忘記自己看《長安三萬裏》的日期,但你一定不會忘記,《將進酒》被呈現成動畫,變成立體的漫遊究竟有多精彩。你也不會忘記,高適一個武將家庭出身,依然在關鍵時刻心心念念著要寫詩。

曾經的他們,的確有著“大鵬一日同風起”的雄心壯志,但那樣的思想更多的不是爲了青史留名,而是爲了施展抱負、報效國家。

這恰如每一個普通人的赤子之心,是一份融在我們骨子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期待我們與時代共同蛻變和成長的美好願望。

電影中的他們,每個轉角的路口都會相遇,都會促進彼此成長。如今的我們,與他們隔空相遇,更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去看自己、看天地、看人生。

《長安三萬裏》,看的是電影,卻不該只停留在電影本身。如果你真的看進去了,歡迎一起聊一聊格局和人生。

0 阅读:62

百味娛人

簡介:專注娛樂新聞,電影資訊,生活百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