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7部電視劇,中國第一仙俠IP“糟蹋完了”

令狐伯光 2024-04-15 22:11:15

文|令狐伯光

最近改編自遊戲《仙劍1》的電視劇《又見逍遙》正在播出,這部劇其實算不上火爆,相反和老版相比爭議還挺大的,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算上《又見逍遙》,近年來《仙劍》這個IP已經有三部電視劇先後播出了。

分別是2024年1月播出的《仙劍4》,同樣1月播出的《祈今朝》(改編自《仙劍6》)。再加上這部《又見逍遙》,也就是一連有3部改編劇播出。但是這三部劇吧,口碑和質量都不是太好。

《仙劍4》豆瓣4.3,《仙劍6》5.0,這部《又見逍遙》反倒是質量最好的。

所以,大家別看網友和遊戲粉這種吵來吵去的,其實《仙劍》這個剩下能翻拍的IP已經不多了,除了像《又見逍遙》這樣重新翻拍經典,這個IP是真的快要涼了。真的,別看它現在還有一定熱度,是大家眼中經典,一代人青春。

95年誕生,距今已經30年?但《仙劍》這個IP真的快涼了

這個真的不是我危言聳聽,《仙劍》這個IP是真的要涼了,至少熱度已經大不如前了,它改編自遊戲,根基還是遊戲爲主。現在中國全民期待的遊戲是《黑神話悟空》,《仙劍》遊戲本身一部不如一部,上一部《仙劍7》什麽風評,我相信遊戲圈的都了解。

中國遊戲粉眼中都有種早死早超生的感覺,這個問題還能從另一個角色看出來。

《仙劍1》遊戲是95年推出的,但當時中國社會嘛,雖然是最火的中國遊戲了,但是大衆熱度上面其實差得很遠,我印象中遊戲知名度遠輸給後來首款在中國爆紅的網遊《傳奇》,但是在05年電視劇《仙劍》播出前後。

仙劍對于中國流行文化的影響力確實很大,如果說“大陸新武俠”是受到金古梁溫黃等港台武俠作家的影響,那麽《仙劍》代表的台灣仙俠文化,影響也非常深遠,直接影響的除了“三劍”等仙俠遊戲。

另外兩大是1998年《軒轅劍外傳》、2000年《劍俠情緣》。

這個三劍啓發的仙俠文化燒到內地大陸新武俠和網絡文學早期,誕生了一批仙俠小說,像《誅仙》(也受到武俠影響),其它諸如《仙路煙塵》(又名《仙劍問情》)《塵緣》《仙劍神曲》等等。

這個到後面《遮天》《凡人修仙傳》等等,只要你稍稍了解,你就知道這批仙俠小說,修真小說和之前仙俠小說完全不同了,已經是打怪升級換地圖個人至上的“玄幻流”,和之前“仙劍系”拯救天下蒼生+情感糾葛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而到這類遊戲本身呢,《仙劍》一部不如一部不說,其它兩劍和同類仙俠也不行了。唯一值得期待可能就是因爲當初《古劍3》差點成爲中國首部3A大作,在現在《黑神話悟空》掀起中國3A神話之際。

中國遊戲迷對于《古劍4》萬衆期待,而且這個遊戲也確實在做了,如果真的在技術和劇情層面超神,確實可能全面歸來一波,但我覺得仍然帶不動整個中國這類仙俠遊戲的風潮,因爲它確實快要過氣了。

那麽爲什麽呢?

《仙劍》是中國最強仙俠ip?成也電視劇,敗也電視劇

《仙劍》能夠成爲中國最強仙俠IP(真的是最強,另外就是《蜀山劍俠傳》了,但是影視改編也問題不少,而後來的網文改編更差點),像《仙劍》這種遊戲至少三部經典(一三四),電視劇兩部全民級別經典作品,是不是很少見?

如果要追溯大概就是《西遊記》《封神》《白蛇》《聊齋》那些了,但那屬于神話志怪。

那麽《仙劍》爲啥那麽成功呢?我覺得遊戲本身經典確實是經典,但也離不開兩部電視劇的推動,特別是全民級別的推動。因爲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因爲中國發展的關系,其實遊戲一直不夠大衆化。

尤其是電子網絡遊戲,在主流大衆眼中還是精神鴉片,不管你遊戲多火都是受到打壓的存在。同時因爲當時經濟發展的關系,玩過遊戲的沒有大家想象中的多(只是因爲人口數量,顯得龐大)。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如果遊戲那麽強,中國3A爲何會早早胎死腹中(雖有政策因素)。

這和遊戲優秀不優秀沒有關系,網文中還有一堆經典呢,而《仙劍》系列電視劇1 3的成功,與其所處的時代有不可分離的關系,《仙劍1》是05年的劇,《仙劍3》是09年的劇,那個時代的劇幾乎是沒有以仙俠爲主題的,古裝劇最多的僅僅是武俠,更多的還是紅色劇。

這就是爲什麽之前《神探狄仁傑》之類的電視劇也能大火的原因,這些題材之前都沒有過,觀衆看這類的電視劇會有一定的新鮮感;當然所帶來的就是對這些劇演員的濾鏡。

比如“我覺得胡歌演李逍遙景天很好啊,很有趣 ,很好看”,“無胡歌不仙劍”

完全不顧這些角色在遊戲裏原先的劇本裏是一個什麽樣的設定,先拿《仙劍1》講,畢竟這個劇好歹也還原了40%,不否認遊戲裏的李逍遙是終極皇帝類男主,所有的女主都迷他,這設定換到電視劇,會讓演員人設直接崩盤,得修改,但“愛妃賤妾”之類的大可不必。

李逍遙從來都不是一個小混混的設定,一直都是很靠譜的存在,包括與林月如,阿奴之間的關系也是這樣,從來不是三角戀四角戀互相吃醋的關系,大部分還是互幫互助,共渡難關,那爲何不強化李趙感情的同時讓林,阿奴與之友情升華呢。

總比電視劇裏拿個唐玉npc作爲男二塞個阿奴,林月如直接下線,成全李趙來的好吧,再講設定,前期的初曆江湖,到後期的黑白苗爲了水源戰爭,拜月爲了權利害黑苗王,設定方面都沒啥問題,甚至照搬,都比1裏三角四角五角戀來的有深度。

與其去塑造一個純好或者純壞的角色,倒不如去塑造各爲目的的形象,這樣反而會讓各個人物更爲飽滿,而不是所有的都歸結于愛來愛去,不合理!

《仙劍3》在遊戲粉眼中更是一塌糊塗,除了人物名字一樣之外,設定之類的基本改得差不多了,從一開始叫景天四人組到天庭淨化邪劍仙,這條線逐漸就往瑪麗蘇的方向走,妹妹搶哥哥,女主吃醋,景天扮成飛鵬的樣子去見夕瑤,女主吃醋,哥哥與女主眉來眼去,妹妹吃醋,甚至紫萱都爲了徐長卿無下限的做任何事,甚至作來作去。

無論是劇情線 還是人物線都不能與遊戲相比,只能當做一個搞笑劇去看,自然而然沒有玩過仙一仙三的觀衆看得津津有味,玩過遊戲的觀衆,看得比吃了屎還難受,相對于仙1來說,仙3的人物塑造本身是有問題的,甚至比仙1電視劇更失敗。

當然他對一些人物的背景故事補充確實做的不錯,但是這些是要建立在主線劇情基本保留的情況下。

爭議也好,不滿也罷?30年的《仙劍》IP,正在“腦死亡”

雖然電視劇《仙劍1》《仙劍3》和原作比有這樣那樣的爭議,但是作爲電視劇它確實經典,而且影響了至少兩代中國年輕人吧,國産仙俠劇的巅峰確實是它,這也擴大了,拔高了《仙劍》IP在中國的價值。

至于《仙劍》IP的問題,除了遊戲本身的越來越差,也在于電視劇越拍越爛。不止是《仙劍》電視劇,整個仙俠劇都越來越流水線古偶化,想看它改編成電視劇的遊戲粉不希望只談戀愛,但拍出來又會照顧主要受衆。

最終就會導致兩頭不靠,全是流水線工業糖精,何況本身遊戲也不行了。

現在電視劇的編劇就是編劇,是拿著原文進行改編的,所以東西不是編劇寫的,是網文。網文寫手需要網站扶持,網站扶持就需要簽約,但是現在的網文風沒有傳統仙俠的土壤,現在編輯基本幾千字就決定你的網文有沒有簽約價值,沒簽約,就沒曝光,就沒人知道,只能幾十萬的單機,自己寫給自己看,大多就太監了。

編輯好一點的會告訴你:傳統仙俠沒有商業價值,上架就涼了,他們也有考核,大環境決定的,直接一點的直接說:沒有商業價值,沒亮點。大部分寫手也是普通人,也希望能將自己的故事講出來,從而拿到一份屬于自己書的肯定,可能只是四五千一個月,但是足夠了,然而現在是根本就是自娛自樂,沒人能看得見

慢熱型已經被掃進垃圾堆了,所以以前是慢慢升級,現在是一步到位再回頭體驗生活

其實是市場導致的古典仙俠文向升級打怪仙俠文,向談情說愛的言情仙俠轉變了,大多數讀者看書,只看爽不爽,只看虐不虐,而古典仙俠文是需要閱讀門檻的。

現在市場上的所謂仙俠電視劇都是晉江那邊一股子言情味仙俠虐文玩意兒改的,跟起點縱橫等網站的傳統仙俠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傳統仙俠確實不行了,沒內味兒了,一眼掃過去不是無腦的升級打怪就是融梗塞一堆不屬于仙俠的玩意兒進去。

而且有些人把他連升級打怪都寫不好離譜,現在的仙俠分類真的鮮有能看得過去的書了,雙向選擇吧,市場(讀者)、作者共同抛棄了這塊兒,真的時代的眼淚。

《仙劍》不行了,仙劍IP不行了算什麽,因爲仙俠文化都不行了。

這個就跟武俠文化是一樣的,成天懷念武俠如何如何,但它就是腦死亡了。

1 阅读:83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