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第二季》超前觀劇,六位評論家現看即評吐真言

影視獨舌 2024-05-07 10:50:14

暌違五年,備受矚目的古裝大劇《慶余年》重磅歸來。

5月6日下午,騰訊視頻《慶余年第二季》(下文簡稱《慶余年2》)超前巡映禮北京站舉行。

在獨舌觀劇團的開團活動上,六位特邀專家與60余位入選的幸運觀衆同場,搶先在大銀幕上看到了《慶余年2》的精彩兩集,並與編劇王倦、導演孫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這六位專家分別是,近年對曆史劇與古裝劇創作提出深入見解的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同時也是《慶余年》書迷兼劇迷的索亞斌,《光明日報》文藝部編務統籌、高級編輯李春利,著名編劇宋方金,以及詩人兼文化評論家葉匡政。

映後,專家們現看即評,現場分享了對《慶余年2》的觀感和評價。

李京盛:《慶余年2》裏,有人類追求真相的價值體現

古裝劇跟曆史劇追求的都是一個目的,就是對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在當下有一個文藝的、大衆化的表達。

這種表達要有價值點。無論是社會的核心價值還是一些處世准則,都是一種價值。

價值與價值之間,是有空間的。我們有最高的人類價值文明,也有基本做人的價值底線。

在人類價值文明與基本底線之間,文藝作品裏可以塑造很多很多的人物。

範閑尋求真相,要揭開重重陰謀,突破重重障礙。人對真相的追求就是一種價值。這種價值不但是曆史價值,也是我們當代的價值。

戳破陰謀,尋求真相,主持公道,弄明事理,這些對于古裝劇跟曆史劇來說都是要表達的價值點。在這點上,它們也是一致的。

這兩集看完,我對《慶余年2》有期待。古裝劇近年來一直在比較快速地發展,發展勢頭基本上還是健康的,不僅能滿足年輕觀衆對影視作品精致化、審美化的形式要求上,還能夠滿足大家對曆史的愛好。從文化休閑和欣賞的角度來講,古裝劇起著很大的作用。

尹鴻:《慶余年2》是高級的喜劇,也是有野心的戲劇

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慶余年2》呈現了一種格局性。

所有人物背後都有鮮明的動機,上到慶帝,下到鑒查院,到林相、範閑本人,每個人都是從動機出發的。

從動機出發,我們就能看到人心的千變萬化,看到故事的更多可能性。

“抱月樓”那集裏有很多喜劇場景,但這些喜劇不是無厘頭,而是用每個動機驅動了這種反轉。很多喜劇是憋出來的,總咯吱大家笑。

《慶余年》是高級的喜劇,每個人物都有動機,假定性就變得很真實。

更難得的是,它有野心,它的戲劇性非常強,幾乎每一集都是劍拔弩張的,一番翻一番,組成連環套。

我還關心範閑的成長。在這群老奸巨猾的人之間,在這樣一個人人都藏著萬般心機的染缸裏,範閑會成長成什麽樣子?我覺得我們對曆史的某些新的期待,可能會在範閑的成長中完成。

這是《慶余年》的文學性可以給我們提供的一個想象。

像《慶余年》這樣的古裝劇,能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創作的可能性。它既像曆史,又可能超越一點曆史。裏面既有曆史劇的帝王將相之間的鬥爭,也有新編故事所賦予的新人的一些新選擇,在一個非常有曆史感的語境下,表達了一種新的價值觀。

李春利:《慶余年2》好在戲劇節奏,也好在現實意義

古裝劇可以沒有真的曆史人物,但是不能沒有真相;可以不追求曆史考據,但是不能夠沒有現實意義。

《慶余年》好就好在既有曆史感,又有現實意義。主人公堅持了中國傳統文化裏的俠義精神,堅持爲民尋找真相。

《慶余年2》的戲劇節奏好,台詞也很有弦外之音。這些台詞,讓我們看到了主角光環以下的無奈和無助,幫助構建了人物的複雜性。劇中很多人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就像林相,他有爲官的一面也有爲父的一面。爲官時老謀深算,有話從不直說。爲父時又格外坦誠,不管傻兒子聽不聽得懂,都要對他說出世界的真相,讓人很有共鳴。

劇中有些段落非常有戲劇感。場景集中、沖突有力,還有戲劇舞台的美,拿來改成單本話劇也很好。

這說明,《慶余年2》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影視的形式,回歸到戲劇的本質。這也是一種創作自信。

索亞斌:“混搭”是《慶余年2》的核心競爭力

《慶余年》既是曆史劇也是科幻劇,它最好的地方恰恰是“混搭”。

爲什麽它能成當下中國劇集IP的NO.1?恰恰是因爲這種“混搭”風,能夠把更多的目標觀衆都吸納進來。表面上看是古裝劇,裏面還埋著正劇、悲劇、喜劇,甚至還有職場戲。有煽情,也有嚴肅的思考。

《慶余年2》裏能看到很多第一季的熟面孔。這說明《慶余年》對演員來說像是美劇《權力的遊戲》,大家都以能進入到這個劇組爲榮。一個劇組哪怕只能湊齊《慶余年2》1/3的演員陣容,就已經算很強大了。

看過原著小說的觀衆都知道,《慶余年》的故事是從喜劇到正劇,最後轉向悲劇的發展曲線。但同時,它又要從一個看似嚴肅的古裝劇,轉換成一個有點飄逸的科幻劇。

今天看的兩集,第一集以喜劇爲主,第二集就已經很正劇化。

《慶余年》的重大轉折要開始了,我很期待。

宋方金:《慶余年2》是部“五好”“三看”劇

尹鴻老師老師說過,電視劇要做到好看,電影要做到必看。

今天我們在大銀幕上看《慶余年2》,覺得很過瘾。這讓我覺得,它是既好看又必看。

另外我還要鬥膽再加一個“耐看”。就像前面幾位專家老師說的那樣,這部劇每句台詞都有弦外之音,都對人物關系和喜劇沖突起到了推動和催化作用。還有一些細節非常耐嚼,比如每個角色下馬的動作都不一樣,都與身份性格對應。

這些細節和隱喻,讓《慶余年2》很耐看。

另外,我還覺得《慶余年2》是個五好學生劇。一是編劇好,情節抽絲剝繭、人物關系層層推進;

二是導演好,螺蛳殼裏作道場的戲,他也能通過調度拍出大劇質感;

三是演員好,演員和角色相互成就,栩栩如生;

四是服化道好,有質感、有縱深,不是PPT式美術;

五是音樂好,中國古典樂、西方交響樂都有,有源音樂、無源音樂都用得巧妙。

一句話總結,我覺得《慶余年2》是一部“五好”“三看”劇。

葉匡政:《慶余年2》在現代意識和傳統文化間,架了座橋

《慶余年2》讓我想到克羅齊的一句話,“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

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切曆史劇或者一切古裝劇,也是當代劇。

看《慶余年》第一季時,我印象最深的是葉輕眉的碑文。它是古文的,但表達的內容完全是現代價值觀的,包括對生命權、自由權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範閑的這種獨立意識是現代的,但儒家文化裏也有。孔子說,“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就是實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別人。

《慶余年》講的是一個帶有獨立現代意識的人落在了古代,如何展開生命軌迹的過程。看得越多,越能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在的核心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是融合的。

【整理/鐵皮小鼓、馬二】

2 阅读:1120

影視獨舌

簡介:此用戶有點懶,還沒有正式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