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是見財起意,還是老四授意?一個細節揭開真相

卿心君悅 2024-04-14 20:08:42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場極其慘烈的屠殺——年羹堯血洗江夏鎮。

整整七百多人,成了年羹堯的刀下魂,這其中還包括很多手無縛雞之力的老弱婦孺。

對于這段劇情,我始終有個疑問: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到底是見財起意的臨時決定,還是老四胤禛的授意?

直到再刷這部劇,看到年羹堯收到老四胤禛密信之後的一個細節,我才明白這場屠殺背後的真相。

百官行述

老二胤礽在經曆了被廢再複立的戲碼之後,威信與地位大不如前。

之前文武百官對他這個太子,更多的是敬著畏著捧著,即便他做出再荒唐的事,也沒有人敢置喙,畢竟他名分早定,做了整整三十多年的太子,行政性權威早已根深蒂固。

可如今不同了。

議舉新太子一事,八爺黨雖然落敗,可這波操作卻讓滿朝文武明白了一件事——二阿哥的太子之位,並不是不可撼動、無可替代的。既如此,又何必對這個可能再次被廢的太子過于敬畏呢。

畢竟論能力,論才幹,論德行,老二胤礽都不是最出色的。

在這種情況下,複立之後的老二胤礽俨然成了光杆司令般的存在——

自己的人不是被罷黜,就是被調離;從各部堂官到有司衙門,放眼望去都是舉薦過老八的人;身邊僅剩的挂著太子黨名頭的老四與老十三,也早已達成了另起爐竈的默契……

這些微妙的變化,老二胤礽自然有所察覺。

也因此,康熙前腳帶著張廷玉去南巡,他後腳就准備找個由頭,罷免幾個推舉老八的人來立立威,同時發泄下心中的不滿。

可此舉卻遭到了老四、老十三以及王掞的強烈反對,無奈之下只好作罷。

隨後,滿腹憋屈的老二胤礽,召見了因刑部冤獄一案被免職的太子黨司馬尚、黃體仁二人。一見面,老二胤礽就倒起了苦水,直言自己如今是個空虛太子。

見此,黃體仁與司馬尚心裏卻樂開了花——

領導無人可用,正好給了他們體現價值的機會,進而重新回到朝堂。本著爲領導解憂的原則,順帶表現一番,黃體仁接著老二胤礽的話茬,提到了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

“他利用自己在吏部管理百官檔案的機會,廣布耳目,把三百多名官兒的隱事,都記錄下來了。編了一本冊子,叫做百官行述。”

同時還表示任伯安願意獻出百官行述。

而任伯安之所以願意交出百官行述,除了黃體仁口中的,刑部冤獄一事被老八賣了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八爺黨前途渺茫。

議舉新太子一事,老八被康熙扣上了結黨營私的帽子,不僅徹底無緣儲君之位,整個八爺黨都受到了打壓。這一點,但凡關注朝局的人都能看出來。

所以任伯安才有了改換門庭、另攀高枝的心思。

在他看來,憑借百官行述的價值,足以爲他博得更好的前程,找一個更大的靠山。

既然想脫離八爺黨,那麽太子胤礽就成了最佳選擇。

倒不是任伯安看不上老四胤禛,而是當年江南籌款赈災一事,他與老四有過接觸,清楚以老四的性格,壓根就不會接受他的投誠。

聽說百官行述涉及三百多名官員的小辮子,老二胤礽當即兩眼放光。

這無異于是場及時雨,如果能將百官行述占爲己有,何愁指揮不動滿朝文武,何愁受制于八爺黨。

只不過,隨後黃體仁轉達的任伯安提出的交換條件,卻讓他有些作難:

其一:釋放劉八女:

其二:官複原職:

在老二胤礽看來,給任伯安官複原職,還有操作的空間,可釋放康熙老爹欽點的要犯劉八女,風險系數太高,整不好太子之位還得丟。

見老二胤礽猶豫不決,急于表現的黃體仁立馬變身狗頭軍師,給老二胤礽出了一記陰招——

借掌管刑部的老十三之手除掉鄭春華,將老十三拖下水,再以此爲要挾,讓其放了劉八女。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鄭春華這個潛在的禍患,還能順利拿到百官行述,同時也將老十三徹底變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

本就動心的老二胤礽當即采納了黃體仁的建議,隨後便偷偷摸摸的去找他的十三弟。

看到這段劇情,只能說老二胤礽被淘汰實屬正常。

沒有馭下的手段,沒有讓人心服口服的德行與能力,沒有必要的心計城府,更沒有識人用人之明,身邊圍繞的都是阿谀奉承、媚上欺下之人。

在受挫之際,依舊思考如何修煉內功,只想著靠揪住下屬的小辮子來發號施令,這樣的太子能坐穩才怪。

將計就計

對于老二胤礽交代的除掉鄭春華的任務,老十三沒有當場拒絕,而是第一時間來找老四與邬思道商量對策。

爲了弄清楚老二胤礽到底想幹什麽,在老四與邬思道的建議下,老十三來了一招瞞天過海,用一包假死藥,將鄭春華帶出了辛者庫,藏在了自己的府邸。

事實上,老十三之所以沒殺鄭春華,反而將其藏在了自己的府邸,原因有三個:

其一:性格使然。

老十三本性善良,爲人光明磊落,自然不願意做這種偷雞摸狗的事。況且,鄭春華爲了護住老二胤礽,一心求死的舉動讓老十三十分動容,

其二:自保。

老十三雖然暫且不清楚老二胤礽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他明白,一旦他真的殺了鄭春華,就等于徹底被老二胤礽拉下水了,留鄭春華一命,可以防止太子反咬一口。

其三:助老四一臂之力。

這一點尤爲重要!

老二胤礽之所以被廢,是因爲與鄭春華的醜事被康熙撞破。如果鄭春華死了,那麽就等于少了一個制約老二胤礽存在,所以鄭春華不能死。

至于老十三沒把鄭春華送走,而是將其藏在了府邸,則是爲了助老四奪嫡。

要知道,老十三的府裏有各方勢力的眼線,包括八爺黨。這一點老十三心知肚明。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將鄭春華藏在自己的府裏,勢必會被有心打探情況的八爺黨眼線發現。

這樣一來,一旦老八想要利用鄭春華這把刀大做文章,攻擊太子,那麽他與老四就可以作壁上觀了,畢竟太子不倒,他四哥就沒有上位的可能。

退一萬步講,就算老八出于謹慎沒有將事情捅破,那麽留住鄭春華這個太子的黑曆史,難保將來不會派上用場。

安頓完鄭春華,老十三便去向老二胤礽交差。而誤以爲老十三入套的老二,則開始了計劃的第二步——要求老十三釋放劉八女。

在老十三詢問緣由的時候,城府不夠的太子直接和盤托出了他的目的:

“不放了劉八女,任伯安怎麽會交出百官行述啊。”

爲了暫時穩住太子,老十三假意讓步:

“二哥,這事現在不太好辦,二哥,要不這麽著,你再給我一天時間,我再好好考慮考慮,我覺得咱們哥兒倆,應該想個萬全之策。我明兒就給您回話,您看怎麽樣。”

隨後,便帶著一肚子的怒火再次找到老四與邬思道商討應對的辦法。

這一次,老四與邬思道的建議是:將計就計,放虎歸山。

睜一只閉一只眼的默許太子的人去放劉八女,然後以捉拿欽犯的名義派人前往江夏鎮,再利用窩藏欽犯的罪名,逼迫任伯安交出百官行述。

而這個任務自然落到了時任四川提督的年羹堯身上。

畢竟此時老四能用的人,且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人,只有精通人情世故,在四川屢屢立功的年羹堯。

這裏不得不說一句,手裏有兵有人對奪嫡之爭的重要性。

當初江南籌款赈災一行,老四能夠順利完成任務,一方面得益于他運籌帷幄,引蛇出洞的計策。另一方面則在于年羹堯以及手下人的配合,守住了通往揚州的各個關口,這才截下了八爺黨寫給任伯安的信。

如果無人可用,無兵可調,那麽再好的計謀都沒有落地實施。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身居高位者謀全局的同時,一定要有識人用人的本事,培養建立自己的勢力與關系網,這樣才能讓決策不打折扣的落地,進而取得博弈的勝利。

在用人這方面,老八與老二胤礽遠不及老四。

血洗江夏鎮的真相

爲了給年羹堯捉拿劉八女一個合理的說辭,老四一面安排吏部通知年羹堯進京述職,一面讓老十三以刑部的名義給年羹堯下發捉拿欽犯的手谕。

只不過老四萬萬沒想到,年羹堯的確完成了任務,可代價卻殺了整整七百多人,整個江夏鎮沒留下一個活口。

那麽問題來了,年羹堯血洗江夏鎮,到底是見財起意的臨時決定,還是老四暗中授意的?

對于這個問題,我看過很多說法。

一、有人認爲年羹堯知道老四曾在江夏鎮受辱,所以才敢血洗江夏鎮討好老四,順便達到斂財的目的。

對此,個人覺得可能性不大。

當初老四在江夏鎮受辱一事,只有兩個近衛以及老十三、李衛、高福知道。離開江夏鎮的時候,老四曾特意言明,此事誰也不許再提。

從這個角度來說,年羹堯根本不可能知道這件事。畢竟在場的那些人,吃飽了撐得才會背著老四嚼舌頭,還是這種有損老四光輝形象的事。

二、有人認爲年羹堯是見財起意,爲了封鎖消息才不留活口。

可問題是,無論年羹堯是否滅口,他取財的事都瞞不住。

江夏鎮富可敵國,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如今年羹堯以謀反的罪名血洗了江夏鎮,這也是擺在台面上的事,也就是說,江夏鎮的財富到了誰的兜裏明眼人都能想到。

所以,說年羹堯爲了瞞住斂財的事才屠殺整個鎮,顯然說不通。

同時,我們不能忽略一個細節,在血洗江夏鎮之前,年羹堯就知道江夏鎮有錢,且特別有錢,畢竟當年江南籌款赈災一行,年羹堯就跟在老四的身邊,跟任伯安是打過交道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存在年羹堯見任伯安與劉八女一出手就是幾萬兩,所以才見財起意,殺人滅口的說法。

排除了這兩個可能,我們再分析下老四授意的可能性。

正常來說,以老四謹慎的性格,是絕對不會明示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的,這種自留把柄的蠢事,老四絕不會幹。

既然不能明示,那老四會不會暗示年羹堯呢?

個人覺得這種可能性有,但如何暗示卻是個問題。

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年羹堯去江夏鎮之前,一定收到過老四的密信,否則他又怎麽知道百官行述的事呢。可有密信,不意味著老四在信中會提到“滅了江夏鎮”等字眼,還是那句話,這是赤裸裸證據和把柄。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老四授意年羹堯血洗江夏鎮的說法也不成立。

不是見財起意,又不是老四授意,那麽年羹堯爲何要血洗江夏鎮呢?

答案就在劇中的一個細節裏——

年羹堯接到老四的任務之後,是這樣吩咐嶽鍾琪的:

“關鍵是人帶少了不管用,人帶多了又會走漏風聲,我想叫你帶上五百個弟兄,全都改穿便衣,分頭行動。”

注意這段話裏的一個關鍵數字:五百個弟兄。

按理說,如果年羹堯是奉命捉拿欽犯,壓根不會要如此興師動衆的帶上五百人,畢竟有老十三的手谕在,拿人是名正言順的事。

就算任伯安與劉八女所在的江夏鎮有家丁戒備守城,爲了避免出差錯,想多帶些人,也不至于出動五百人吧,除非年羹堯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屠城去的。

那麽年羹堯爲何要屠城呢?

原因可能有三個:

其一,表忠心。

之所以這麽說,原因很簡單——

此時正值八爺黨失敗,太子複立的之後。八爺黨除了老十四,老八、老九與老十都沒有得到康熙的重用。反觀老四這一派,地位穩固,風頭正盛,老四管著吏部,兼任領侍衛內大臣,老十三兼管刑部,老四的兒子弘曆還被康熙接到宮裏親自撫養。

而年羹堯在出任四川提督之前,曾做過一件事,就是去八爺府給老八磕頭,感謝老八的舉薦之恩。

這件事,老四雖沒有追究,可心裏勢必會不悅,對此年羹堯心知肚明。

在這種情況下,老四讓年羹堯去八爺黨的門人任伯安所在的江夏鎮執行任務,年羹堯爲了向老四表忠心,爲了拿出與八爺黨劃清界限的態度,自然不能對江夏鎮手下留情,否則只會引來老四的猜忌,認爲他依舊有改換門庭的心思,這不利于他後續升職加薪。

畢竟,如今的老四可比老八更有前途。

也就是說,在年羹堯看來,江夏鎮一行是任務,亦是老四對他的試探,而拿到老四要的東西,同時血洗江夏鎮,就是他給老四的答卷。

其二,揣摩了老四的心思。

老四交代的最主要任務是拿到百官行述。而以年羹堯對老四的揣摩與了解,他清楚老四絕不希望其他人知道這件事。

那麽如何才能徹底封鎖住這個消息?

在年羹堯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不留活口,除了當事人任伯安、劉八女之外,所有見過他的人都不能活著,畢竟只有死人才不會說話。

而爲了讓屠城名正言順一些,年羹堯特意等到江夏鎮的駐防阮千總到達現場之後才動手,以任伯安、劉八女勾結阮千總抗拒朝廷、聚衆謀反爲名屠城,並燒了整個江夏鎮。

這樣一來,就算事後朝廷派人去調查,也是死無對證,而百官行述的事也就不會暴露了。就算八爺黨懷疑,沒有證據也是無濟于事。

也就是說,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有一部分原因是爲了幫老四捂住百官行述消息與去向。

唯一的意外是,百官行述沒在江夏鎮,年羹堯只拿到了那張當票,這才有了後續老四不得已,火燒百官行述的劇情。

而從事後老四的反應來看,老四並沒有過多的苛責年羹堯,只是象征性的訓斥了幾句,所謂的訓斥,更多的也是做給老十三看的。

這說明年羹堯血洗江夏鎮,老四心裏是認同的。

或者換句話說,老四雖沒有直接授意年羹堯大開殺戒,但把這個任務交給殺伐果斷的年羹堯,就等于默許暗示其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畢竟,任務的難度擺在那,想要不走漏風聲,不暴露百官行述,滅口是唯一的選擇。

其三,斂財。

基于前兩個原因,斂財不過是順帶手的事,是辦差之余的福利項目。

綜上所述,年羹堯血洗江夏鎮,不是見財起意,而是早有預謀。至于老四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雖不是直接授意者,但也是主要的背後推手。

結語

九子奪嫡之下的權力鬥爭,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殘酷,也更殘忍。大人物在上層博弈,小人物的命卻要以犧牲品的方式存在,就像江夏鎮那些手無縛雞之力之力的婦孺,他們何辜?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3 阅读:849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