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感悟:允許別人做別人,要學會包容

如水蓮子的退休生活 2024-04-02 23:55:14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自己做自己。

覺得這句話很深刻。

我先談談允許別人做別人。

說到允許別人做別人,大家很奇怪。

做別人還要通過誰允許,誰有那麽大的權利,阻止別人做別人啊。

說實話還真有,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上,都有這種人。

他們喜歡對別人的生活橫加幹涉。

大到別人的性格,個性、人生抉擇、戀愛婚姻,小到吃飯、穿衣打扮、旅行都指責。

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打著爲你好的旗號,告訴你不許這樣,不能那樣。

比如,性格活潑的看不上性格內向的。

性格沉穩的看不上性格開朗的。

年輕人嫌棄老年人沒有活力。

老年人嫌棄年輕人不沉著穩重。

狡猾的欺負老實人,大方的人被摳搜的人盤剝。

在網上,南方看不上北方,北方瞧不上南方。

在家庭裏,婆婆看不慣兒媳喜歡花錢,不節約。

兒媳嫌棄婆婆老土,不懂時尚。

上班的嫉妒退休的躺平。

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操控別人,主宰別人,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于是,就在網絡上刷存在感,在網上幹涉別人的生活。

他們扮演人生導師,指責這個,指點那個。

有的人自己的人生過得亂七八糟,但卻樂此不疲第扮演人生導師。

其實,不允許別人做別人的人,一是唯我獨尊,始終認爲自己的才是正確的,二是缺乏邊界感。

有的人也不是誠心想幹涉別人,他們只是過于熱心,總打著關心別人的旗號,幹涉別人的生活,還想別人對他感恩戴德。

他們自己並不覺得,他們已經被人討厭。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允許別人做別人。”

這是一種獨特的人生哲學,它揭示了對個體自由與尊重的深刻洞見。

這種理念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以更加包容和尊重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個體。

允許別人做別人,是對他人個性的尊重。

從字面意思,我理解的是尊重別人的個性,尊重別人的內心,更尊重別人的人生選擇。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

有人活潑開朗,有人老成持重,有人外向,有人內向。

有人喜歡安靜,有人喜歡熱鬧。

就連每個人的外貌也不同,有人天生麗質,有人長相平凡普通,有人外貌不佳。

我們不能僅僅憑借第一印象就肯定或者否定誰。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

這需要我們放下對他人的意見,甚至偏見。

同時,不要帶入各種歧視,包括地域歧視,給別人打上標簽,然後區別對待。

如今在網上上,許多人對人對事都抱著偏見。

比如,凡是婆媳矛盾,都是婆婆的錯,丈夫的不作爲,兒媳沒有錯。

比如,提到大媽就是沒有素質,就是喜歡占小便宜,喜歡搬弄是非。

從形象上看,就是花衣服花裙子,大帽子,墨鏡加上絲巾。

從行爲上就是上公交車搶座位,看到花開就拍照,拍照就毀樹。

這就是對某一群體的偏見。

還有,某一個地方出現不好現象,就對整個地方的人都反感。

比如過去說到某地,就聯想到偷井蓋,說到某地就是詐騙窩子,說到某地就是拐賣人口。

這就是地域歧視。

我們要允許別人做別人,首先就是要抛棄成見,放下偏見,尊重每一個不同于自己的人。

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不要看不慣年輕人,總覺得他們太個性張揚,不喜歡。

比如,自己的兒女談戀愛,有的父母

允許別人做別人就是不幹涉他人的生活 ,不議論別人的好壞 ,更不安排別人要走的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情感、人生閱曆。

都有選擇自己適合的生活方式的自由,這是他們獨特的標簽,是他們成爲自己的關鍵。

有些人總是打著爲你好的旗號,對別人的生活方式橫加幹涉,尤其是我們的父母長輩,往往因爲自己比年輕人年長,覺得自己的人生閱曆比年輕人豐富,就像他們說的,自己吃鹽都比年輕人吃飯多,因此,非要讓年輕人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人生抉擇,選擇他們喜歡的職業。

殊不知,他們的人生經驗已經落伍,有的老年人自己的日子過得亂七八糟,卻要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

不幹涉別人的生活,不隨意議論別人的好壞,這也是一個人的修養。

人都有窺視欲,總喜歡對別人的隱私做出過分的關心,這就是越界,可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越界。

有人在現實生活中窺視別人的隱私,在網上迷戀名人的八卦,打著對別人好的旗號,對于自己喜歡的明星或者名人的私生活進行幹涉。

有的人甚至惹上官司。

當我們學會尊重他人的選擇,不強加自己的意願和價值觀時,我們便給予了他們真正的自由。

這種尊重不僅體現在言語上,更體現在行動上,讓我們在相處中保持謙遜和包容,讓彼此的差異成爲交流的橋梁,而非障礙。

“允許別人做別人”,這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

我們不能強求他人按照我們的意願去生活,去選擇。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們應該尊重這種差異,理解這種選擇,允許他人做真正的自己。

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諧與理解,讓每個人都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和發展。

這種人生哲理不僅適用于個人生活,也適用于社會各個領域。

在家庭中,它讓我們學會尊重家人的選擇,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職場中,它讓我們學會尊重同事的差異,共同推動事業的發展。

在國家層面上,它讓我們學會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價值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當然,允許別人做別人,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對朋友的欺騙行爲視而不見,或者對那些違法亂紀的事情持有一種漠視的態度。

尤其是面對弱者被侵害,比如婦女被家暴,女學生被校園霸淩,或者女孩子在公交車上遭遇鹹豬手。

在這種情況下,還允許別人做別人,比如,家暴是人家的家務事,校園霸淩只是小孩子玩鬧,公交車上鹹豬手是因爲女孩直接穿著暴露。

于是,默許惡人作惡,有的甚至面對自己親人受害都忍氣吞聲,這就是錯誤的。

真正的朋友,應當是彼此信任的守護者,是在對方迷茫或誤入歧途時給予提醒和幫助的引路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複雜的情況。

有時,我們的朋友可能會因爲一時的沖動或利益的驅使,做出一些違背道德或法律的行爲。

這時,作爲朋友,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提醒他們,幫助他們認清自己的錯誤,回歸正道。我們不能因爲害怕得罪人,或者覺得事不關己,就選擇沉默。

因爲沉默,往往就是默許。

默許朋友的欺騙行爲,不僅是對朋友的背叛,更是對真理和正義的背棄。

而默許違法亂紀的事情,則是在縱容犯罪,是在爲社會的不公和混亂添磚加瓦。

所以,允許別人做別人,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朋友的不當行爲視而不見,更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社會的不公和犯罪視而不見。

我們要有勇氣去指出朋友的錯誤,有勇氣去揭露社會的不公,有勇氣去維護真理和正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真正的朋友,才能成爲社會的良心和守護者。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