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遭政敵爆醜聞,他怒氣與之打官司,原配和情婦卻站在對面

冰點曆史 2024-05-22 09:00:47
前言

1930年4月,麥克阿瑟在一個拳擊場,認識了年僅16歲的伊莎貝爾·羅莎裏奧·庫柏。

由于兩人結合的特殊性,所以他們只能默默的相愛。

爲了不被政敵發現,麥克阿瑟一直讓伊莎貝爾待在房間裏。可年輕的伊莎貝爾怎能抵擋得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呢?

在各種誘因下,麥克阿瑟的這個小情人終于暴露了。與此同時,在自由派裏與麥克阿瑟對立最嚴重的政敵德魯·皮爾遜,開始在專欄宣傳麥克阿瑟的醜聞,使他身敗名裂。

麥克阿瑟氣急了,他馬上找到法院起訴皮爾遜。可他的原配、小情婦卻站在皮爾遜的那邊。

後來,官司怎麽樣了?

麥克阿瑟的原配

19歲的麥克阿瑟,考入了西點軍校。他用短短20年的時間,就當上了該校的校長。

話說,他也是曆任校長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在西點學校,麥克阿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路易斯·克倫威爾·布魯克斯。

路易斯爲人活潑,有個性,加上繼承的大筆財富,這對無數男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吸引和挑戰。

第一個追求路易斯的男人,是她繼父的私人律師詹弗斯。

爲了圖謀財産,詹弗斯對路易斯發起了猛烈追求。每天不是送鮮花,就是寫情詩。

路易斯開始很吃這一套,但隨著陪繼父到處參加應酬,慢慢地這些恭維的贊美,對路易斯來說,已經提不起興趣了。

不久,路易斯被一個年輕小夥瑞克吸引了。瑞克與她繼父有生意往來,多金外加帥氣,最關鍵的是,他很懂討女人歡心。

瑞克與路易斯交往期間,經常一起外出遊玩,吃飯。可漸漸地,路易斯把瑞克的這種行爲,歸類爲輕浮和幼稚。

這時,路易斯有了自己的擇偶標准——政客。

1911年,路易斯嫁給了一個叫布魯克斯的政客,很快生下兩個孩子。後來,兩人因各種因素,最終分道揚镳。

路易斯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二婚女人,沒有自暴自棄,她仍然出席各種盛典晚會。

也就是這時,她遇到了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對路易斯一見鍾情,可他母親卻反對兒子和路易斯在一起。畢竟兒子那麽優秀,一個二婚帶兩個孩子的女人怎能配得上?

或許在人生政途上受盡了母親的控制,現在的麥克阿瑟想自己主做選擇自己的婚姻。

終于,麥克阿瑟于1922年和路易斯成爲了夫妻。對麥克阿瑟來說,母親沒有來參加婚禮,這是他最遺憾的。

這年年底,麥克阿瑟把自己的老母親送到哥哥阿瑟三世那裏。他帶著妻子,兩個繼子去了菲律賓任職。

次年,一家人剛安頓下來,麥克阿瑟的嫂子突然發電報說母親病重。麥克阿瑟匆匆趕回美國,等母親病情轉好後,又趕回菲律賓。

沒多久,他的哥哥阿瑟三世因病去世了。連續的打擊,對看重親情的麥克阿瑟來說,無疑是沉痛的。

在這期間,路易斯總是盡可能地關心著丈夫的情緒。在她的精心照顧下,麥克阿瑟逐漸走出了悲傷。

開始的幾年,夫妻倆一直這樣幸福的生活。可麥克阿瑟的工作太忙了,以至于他留給家庭和妻子的時間太少了。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單調地過著。

可是,像路易斯這種早已習慣了奢華生活的女人,怎麽能耐得住長時間的寂寞呢?

隨著感情裂隙的出現,路易斯強烈要求回美國。她不甘心就這樣默默無聞到老。

當時的麥克阿瑟正處在事業的緊張階段,他不可能因婚姻而放棄幾十年的官場晉升。

于是,兩人一拍兩散,離了婚。

麥克阿瑟的小情人

與路易斯分手後,麥克阿瑟的軍銜提升了。45歲那年,麥克阿瑟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1927年,麥克阿瑟出任美國奧委會主席。期間,他組建了一只由陸軍人員組成的橄榄球隊。

之後,麥克阿瑟再次被調到菲律賓擔任軍司令。

1930年4月,麥克阿瑟在菲律賓體育場觀看拳擊比賽。當他看到美國運動員屢次創造奇迹時,他都興奮不已。

雖然比賽精彩,但有比比賽更能吸引注意力的。無意中的瞥見,讓麥克阿瑟再次陷入了愛情的漩渦。

女孩叫伊莎貝爾,年僅16歲,長相好,氣質佳,身上流著亞歐兩個大陸的血液。

麥克阿瑟立即叫一上尉把自己寫的紙條,傳給伊莎貝爾,約她一起共進晚餐。

伊莎貝爾得知是麥克阿瑟的邀請,顯得很高興。她早已對這位美國陸軍少將心動,沒想到,麥克阿瑟竟然會對她傾心。

兩人邊吃邊聊,氣氛很好。

之後,兩人順自其然地在一起了。戀愛之初,伊莎貝爾特地爲麥克阿瑟調制了一種口味新穎的飲料。

麥克阿瑟很喜歡,每次約會,都會喝上一杯。

由于兩人結合的特殊性,所以,伊莎貝爾每天都呆在麥克阿瑟給她的房子裏。在那裏,麥克阿瑟給她安排好了一切。

不久,麥克阿瑟接到了讓他上任陸軍參謀長的電報。他只好趕回美國擔任這一職務。

麥克阿瑟想把伊莎貝爾帶到美國去。但在這種作風的傳聞,對一個將軍來說,像炸彈一樣。

麥克阿瑟只好給伊莎貝爾推遲些日子訂船。

雖然麥克阿瑟在感情上,完全依戀伊莎貝爾,但他又有些擔心,擔心伊莎貝爾會辜負自己的信任。

他擔心伊莎貝爾會把船票換成財物。

不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伊莎貝爾順利地抵達了指定的目的地。

之後,麥克阿瑟帶著伊莎貝爾去了喬治敦市的一個豪華住所。從此,那裏就成了伊莎貝爾的家,同時也成了她的牢籠。

還是那個問題,麥克阿瑟很忙,還要照顧老母親,所以分給伊莎貝爾的時間很少。

慢慢地,少女厭倦了這種無聊的生活。

1932年,麥克阿瑟被邀請到歐洲看演習。伊莎貝爾趁機收拾好行李,一個人去了哈瓦那度假去了。

後來,爲了能夠有更多的朋友,伊莎貝爾報名參加了一個學習班,在那裏認識了很多朋友。

年輕人在一起總有共同話題,伊莎貝爾碰到了一個學習法語的年輕學生。與此同時,伊莎貝爾的那顆年輕的心,再次跳動起來了。

終究紙是包不住火。麥克阿瑟知道了伊莎貝爾和法語學生的事。他是不能忍受這樣的背叛,3個月後,麥克阿瑟和伊莎貝爾徹底分離。

麥克阿瑟給了伊莎貝爾一些路費、生活費和坐船費,但伊莎貝爾不願意回去,而是在華盛頓找了一個住所。

時間長了,伊莎貝爾的錢花光了。沒有經濟來源的她,向麥克阿瑟求助,結果等來的是“你應該到慈善協會去”的回複。

不久,麥克阿瑟的政敵,發現了這一秘事。于是,皮爾遜到處報道麥克阿瑟的醜聞。

最後,忍無可忍的麥克阿瑟以誹謗罪的罪名,狀告皮爾遜。

不過,皮爾遜的話並非空穴來風,他所有信息的來源都是麥克阿瑟的第一任妻子——路易斯。

路易斯離婚後,與英國的演員萊昂內爾·阿特威爾成婚。婚後,路易斯發現這個男人有很多怪癖,最讓她無法忍受的是,這個男人喜歡男扮女裝。

路易斯失去了人生規劃,開始對一切事物抱怨起來,而皮爾遜就是那個最佳聽衆。

麥克阿瑟在訴訟中,要求皮爾遜賠償他一筆巨款,對于皮爾遜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但皮爾遜不怕,因爲他有底牌。

皮爾遜開始尋找麥克阿瑟的小情婦。雖然不知道伊莎貝爾在何處,但皮爾遜得知她是混血兒,面部特征很明顯。

經過不懈努力,皮爾遜終于找到了伊莎貝爾。

伊莎貝爾手裏有證據,也願意到法庭露面。而她只要求得到一筆報酬。

皮爾遜的律師找到麥克阿瑟的律師,說他們手上不僅有證據,而且可以叫證人上法庭作證。

麥克阿瑟見狀,開始和皮爾遜談判。最後的結果是,麥克阿瑟撤訴。

幾個月後,伊莎貝爾嫁給了一個法律系學生。但很不幸,不多久他們就離婚了。

婚後,伊莎貝爾想去好萊塢,但沒有成功。之後她在洛杉矶就只能找一些廉價的工作勉強維持生計。

1960年,伊莎貝爾服藥自殺。

後來,麥克阿瑟與瓊·費爾克洛思結了婚,她陪著麥克阿瑟走過了他的漫長後半生。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