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的兒子李幼鄰,到底有沒有同珍妮離婚?李幼鄰葬禮說明一切

冰點曆史 2024-05-15 09:14:13
前言

李幼鄰是李宗仁和李秀文生的唯一一個兒子。

在父母的照顧下,盡管國家在很長時期都處在硝煙彌漫的態勢,但李幼鄰的生活、學習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後來,李幼鄰來到美國讀書,並認識了一個叫珍妮的混血女子,與她先後生育了4個孩子。

後來,李幼鄰同一位來自香港,名叫梁尚瑩的女人生活在了一起。

那麽,李幼鄰到底有沒有同珍妮離婚呢?李幼鄰的葬禮說明了一切。

李幼鄰和珍妮

李幼鄰在美國讀大學時,憑著出色的體育成績,在學校成了風雲人物。

盡管他個子不高,但很有風度,潇灑,所以,很受女孩的喜歡。

不過,李幼鄰一直沒找到那個讓他心動的女孩。直到有一天,他應約來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剛進門他就注意到了一位貌美活潑的女子,他非常心動。

這個漂亮姑娘正是珍妮。珍妮是個混血兒,父親是廣東人,母親是波蘭人。

此後,李幼鄰便對珍妮展開了猛烈的追求。1942年,李幼鄰和珍妮步入婚姻殿堂。

珍妮問過李幼鄰,你們家鄉是個什麽樣子?李幼鄰說,他的家鄉在桂林,全世界最美的地方。

李幼鄰繪聲繪色地描述,勾起了珍妮的好奇心。珍妮說,那你應該帶我去看看!

李幼鄰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當然的事。”

可惜,遺憾地是,珍妮終究是沒有踏上令她向往的桂林。

李幼鄰和珍妮婚後第二年,兩人的大女兒出生了。孩子的降臨,給小夫妻帶來很大的驚喜。

那時,李幼鄰已經大學畢業,准備讀碩士去了。家裏的事務,全部由能幹的珍妮負責。

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很安逸。

可好景不長,一份征兵通知打破了這幸福時光。

珍妮哭了,她不願讓丈夫去前線。可她也沒有法子阻攔,只好用哭泣表達悲傷。

明天一早就要去體檢了。或許是急火攻心,後半夜的時候,李幼鄰突然感到胃疼得要命。

在醫院,李幼鄰看上去非常憔悴。醫生很有人性,了解他還是學生,沒有加入美國國籍,便在他的體檢報告上批了“不合格”。

由此,李幼鄰躲過了上戰場。

之後,李幼鄰便去了香港,與幾個朋友創辦實業。可創業時期,資金、技術、設備等,時時困擾著他們。

1946年,李幼鄰因業務需要,更因對妻女的想念,他回美國“探親”了。

珍妮一手抱著二女兒,一手牽著大女兒,早就等在門口了。李幼鄰緊緊地抱住妻女,場面很是溫馨。

幾天過去了,細心的妻子發現,李幼鄰回來後,說話不多,有時呆呆地坐著,有時唉聲歎氣。

珍妮就讓大女兒哄爸爸開心,可孩子見李幼鄰的表情嚴肅,總是怯生生地不敢上前。

珍妮勸說:“實在不行了,就從香港撤出來吧。”可李幼鄰表示,中國人守信諾,不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做對不起大家的事。

李幼鄰心情郁悶,不久就病倒了,並且病得不輕。

李幼鄰得病期間,珍妮一直在醫院照顧他。這讓李幼鄰感動不已。

1947年,李幼鄰接到了父親的信。李幼鄰帶著妻女一起從美國回到中國。

李幼鄰考慮過,父親是希望他回國內發展,但他回去後能幹什麽,他還沒考慮好。

混迹官場,不是他喜歡的。做生意,則缺乏資本,況且他和幾個朋友在香港創業的艱辛,始終像塊巨石壓著他。

當時,李幼鄰想的是,先回去看看,若是情況、條件允許,就在中國發展;若是不行,再做打算。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李幼鄰基本是“大搬家”行動,連冰箱、小汽車都弄了回來。

而珍妮考慮的是,他已經做了李家5年的兒媳了,和丈夫生了2個女兒,卻還未見到公婆,孩子也沒見過爺爺奶奶。

珍妮爲李幼鄰:“他們會怎麽對待我這個洋媳婦?”李幼鄰安慰她,讓她放寬心。

1947年5月,李幼鄰一家終于到達上海。同母親李秀文待了數天後,一行人又去了北平見父親。

令李幼鄰沒想到的是,父親李宗仁竟然親自到北平站接他們。李宗仁對兩個小孫女喜歡得不得了。

李宗仁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潔,送給珍妮一個鑽石墜子。珍妮在北平的那段日子,簡直像是到了天堂一樣。

相比下來,她隨口說,李幼鄰的母親李秀文更像是一位鄉下婦女。這話讓李幼鄰聽後,心中不快。

9月,李幼鄰一家又回到了上海。

1948年4月,李幼鄰和珍妮生下了第三個閨女。與此同時,中國的局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年11月,李幼鄰一家離開上海,前往香港。不久,李幼鄰隨父親到美國治病。

接著,珍妮帶著孩子們也回到了美國。

在此期間,李幼鄰和珍妮的四閨女也來到了他們家庭。一家六張嘴,加上李幼鄰在香港的事業不佳,那段日子,李幼鄰灰心到了極點。

每當李幼鄰情緒低落,萬念俱灰時,珍妮就會給他安慰,給他打氣。不得不說,兩人是一對患難夫妻。

原本以爲兩人能白頭到老,可不知怎樣,兩人鬧起了分居。

據李秀文回憶說:“我甚至從來沒有見過兒子與兒媳紅過臉,吵過嘴,怎麽就各自西東了呢?”

總之,夫妻倆是平靜、友好地分手了。

分手後,他們賤賣了位于紐約的一個小別墅。可房子一賣,房價就快速增長,爲此,李幼鄰後悔了好久。

之後,珍妮去了三藩市,在一家組織時裝表演的公司上班,收入不錯,日子過得很安逸。

李幼鄰和梁尚瑩

隨著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在這種大背景下,1973年的一次活動中,李幼鄰認識了梁尚瑩女士。

不論是兩人說話,還是李幼鄰向別人介紹梁尚瑩,都稱呼“梁教授”。

梁尚瑩的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很重。

在她讀完中學後,父親就不願讓她繼續讀書了。她硬是憑著自己的毅力,考上了香港大學,並獲得了獎學金。

梁尚瑩後來去了美國讀碩士,博士。

以她的背景,能夠取得這些成績,可以說是相當地不容易。這或許也是吸引李幼鄰的重要原因。

梁尚瑩過去忙著學業和事業,一直沒有結婚。

1977年,程思遠的夫人石泓對李幼鄰說:“你回中國來,可以再娶個年輕太太,我幫你介紹。”

起初,李幼鄰是拒絕的。但說到是梁尚瑩,李幼鄰同意了。

確定關系後,兩人在紐約市郊的一所公寓裏生活。李幼鄰退休在家,梁尚瑩執教上班。

李幼鄰說,他和梁教授的花銷很小,兩人一年開支都不超過兩萬美元。

在梁尚瑩的照顧下,李幼鄰的晚年過得很幸福。每當梁教授上班後,李幼鄰有時一個人在家悠閑打發時間,有時約幾個朋友聊天,有時幹脆自駕跑到野外散心。

李幼鄰去世後,珍妮按著美國的習俗,給一起生活了20多年的丈夫辦理了喪事。

關于李幼鄰到底與珍妮有沒有離婚?有兩點可以說明。

一、李幼鄰夫妻都信仰基督教;

二、李幼鄰去世後,是珍妮和女兒們爲李幼鄰舉行了火、土、海三種儀式,可謂隆重;而另一位與李幼鄰走完後半生的女子梁教授,在吊唁花圈上署名“友”。

這樣便可說明問題了。

縱觀李幼鄰的一生,一位相濡以沫的結發妻子,一位深情厚重的老來伴侶,她們對李幼鄰的感情都很深!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