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聯手!開啓成都雙碳實踐探索新路徑

走進四川 2024-03-25 19:34:19

“太好了,現在有了這個小屋,以後有些垃圾和廢舊物品都可以隨時拿到這裏來,除了能變廢爲寶,廢物利用,爲城市生態環保做貢獻,還能變現和積分換購商品、拿獎勵!”成都市錦江區菱窠社區居民顧先生所說的“小屋”,就是剛剛在該社區落地的一座“碳中和小屋”。

顧先生還在現場向記者展示了,他用家裏廢棄的易拉罐通過“碳中和小屋”稱重回收後,利用“碳拾光”平台獲得了“9.40元”的返現。

以“碳中和小屋”爲“點”,串聯街區低碳環保的“線”,使城市綠色生活風尚的“面”越來越廣。縱觀成都全域,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這36座“碳中和小屋”如繁星點點,鑲嵌在成都這座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之中,已成爲城市綠色發展共赴生態美好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3月25日上午,由四川省再生資源行業協會、四川省循環經濟協會指導,成都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台主辦, 成都市錦江區菱窠社區、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共建垃圾分類新場景完善碳普惠機制暨碳中和小屋推廣應用發布會”,也別出心裁地搬到了菱窠社區“碳中和小屋”現場舉行。

同時,成都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台與“碳拾光”公司也在這座“碳中和小屋”前正式完成聯網接通、數據共享互聯。雙方聯手合作,將結合自身優勢,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開啓成都雙碳實踐探索新路徑。

“碳中和小屋”智轉數改助力成都綠色生活方式轉型升級

成都“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台運營總監文武說:“碳拾光碳中和小屋在今天正式成爲‘碳惠天府’線下低碳場景,後續我們還將聯合開展多場活動,在四川省再生資源行業協會、四川省循環經濟協會、成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指導下,著力強化‘互聯網+’垃圾分類,加快建設大件垃圾回收場景,加大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力度,共建共享低碳社區。”

四川省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雪表示,再生資源領域對雙碳貢獻率可達30%,關系著綠色生産生活方式轉型與國家資源能源安全。

目前建設的再生資源線上交易平台,累計交易額已近60億元,成爲了全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渠道。

政府鼓勵前端回收企業規模化、規範化、連鎖化、數字化發展,“碳中和小屋”正是倡導的回收模式。

到2025年,成都市規劃智能回收箱或“碳中和小屋”要覆蓋到60%社區與單位,四川省規劃要建成18000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令人驚豔的背後是成都在綠色低碳發展上持久發力

當天早上,經過一夜春雨過後,成都碧空如洗,雪山又雙叒叕作爲城市背景驚現天際線!有不少攝影愛好者拍攝到雪山與城市交相輝映的美圖,無例外地又刷爆朋友圈。

圈友紛紛感歎“成都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名不虛傳!讓“窗含西嶺千秋雪”美景重現的背後,離不開成都在綠色低碳發展上的堅守和持續發力。

2020年3月,成都出台了《關于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國內首創提出“公衆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雙路徑碳普惠建設思路。

去年年底發布的《成都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年)》(以下簡稱《方案》)中提到,依托碳惠天府碳普惠機制,探索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新場景,引導居民積極參與。

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釋放出一個信號: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將成爲主流。

點線面交織,空間軸上呈現出的是更多市民知曉並參與到低碳行動中,在社會中形成了綠色低碳風尚。

“錨定”新發展理念開新篇。“碳中和”垃圾分類小屋在踐行低碳方面鏈接起成都市政府、市城管委與碳惠天府,以此增強了廢棄物循環內生動力。

那麽,它是如何便捷高效地幫助市民參與低碳行動?在成都倡導綠色低碳生活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打造垃圾分類“新場景” 既是環保小站也是科普基地

走進位于菱窠社區的“碳中和小屋”,這座以綠色爲主色調的玻璃小屋,有20余平方米的空間,正對面映入眼前的是用格擋劃分的紡織類、玻璃類、塑料類、金屬類、廢紙類5個區域。

在小屋左側有一杆帶顯示屏的秤,工作人員將可回收物放在秤上,並點擊顯示屏上的物品類別,碳足迹碳中和計量儀就會自動對可回收物進行稱重、實時計量、預測碳抵消碳中和數,並生成一個二維碼,居民用微信掃二維碼即可獲得回收獎勵金和碳中和積分。

“嬢嬢,你看屏幕確認一下哈,總共是3.23公斤,現金獎勵4.56元,獲得21積分,可以掃碼領取您的獎勵哈!”開店當日,家住附近比華利國際城的魏阿姨便慕名提著自己舊衣物和紙殼來到新開張的小屋,現場工作人員熟練地將可回收物放在電子秤上,系統自動顯示重量,短短2分鍾時間,動動手指,魏阿姨的微信錢包立即收到相應金額的轉賬。

“之前就聽說菱安路那邊開了一家,但是離我住的還是有點距離,現在總算開到了‘家門口’,垃圾分類方便多了!”魏阿姨告訴記者,曾經家裏的舊物要麽只能隨意丟垃圾桶,要麽變賣給偶爾才能遇見的廢品回收商販,現在有了固定的回收渠道,准備以後每周都過來一趟。

“居民把這些可回收物帶到碳中和小屋進行回收,不僅能夠獲得現金的收益,回收産生的碳積分可以在APP上面兌換一些日用品,與此同時還有碳惠天府的積分收益,能夠兌換額外的物品。”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良成介紹說。

在開張的第一天便有許多居民來,爲提升小屋的回收效能和屋內整潔,每天都定時有回收車輛對可回收物進行清運,分揀中心進行二次分揀,再交給相關的企業進行處理和回收。

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寄快遞可上門取件,點外賣能送到家門口。如今,“垃圾”回收也有了“上門服務”。

“我家裏面有一些不要的家電和衣服,但是我一個人拿不過來怎麽辦呢?”家住嘉和園的李阿姨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打開了“碳拾光”微信小程序,短短三步——選擇回收品類、上門地址、取件時間,便成功預約了上門回收服務。“這也太方便了!淘汰下來的舊家電、不穿的衣服、廢舊紙皮等經過回收,還可以二次利用,既便捷又環保。”李阿姨欣喜道。

便捷與環保的背後,更有著一層溫暖的底色。馮良成強調說,“碳中和小屋”旁的小隔間是爲戶外工作者准備的愛心驿站,配置飲水設備、冰箱、微波爐、桌椅、空調、小藥箱、手機充電器等設備。不僅如此,愛心驿站還將開展“書香換綠植”“愛牙日·義診”“血壓·健康”等公益活動,惠及城市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等戶外勞動者F。

小小玻璃屋,不僅方便了市民的工作與生活,更成爲了小朋友們線下科普教育基地。

據了解,爲了讓小朋友們了解家門口的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利用知識,部分小屋還會定期組織開展公益志願活動,在進行環保宣講的同時,還會發動小志願者們將自己清拾到的垃圾在小屋回收,在實踐中養成低碳生活好習慣。

樹立行業“新標杆” 倡導綠色城市生活新風尚

綠色低碳是時代潮流,已成爲城市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碳中和小屋”廣泛得到認可的背後,離不開對垃圾分類痛點的破解和政策的大力扶持。

“碳中和小屋其實是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鏈條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靳力飛介紹說,“碳中和小屋”鏈接著居民、政府、企業等多方主體,致力于整合行業資源,建立綠色産業鏈條,樹立行業新標杆。

具體而言,居民投遞的各類再生資源,在小屋實現交易後將短駁清運至貨物暫存點,再由幹線運輸至集散場,實現精細化分類。“碳中和小屋”落地後,由專業人員爲當地政府、企業提供完整、細致的運營指導與管理,以及日後的維護工作,保證“碳中和小屋”的地區適應性與高效運營。

這座引領著綠色生活風尚的“碳中和小屋”的投用,離不開四川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城市發展路徑的精准研判。

“我們始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原則,立足現有基礎成效,全面倡導綠色低碳行爲,系統實施普惠激勵。”靳力飛表示,碳拾光便民服務“碳中和小屋”會在今年建設成爲“碳惠天府”線下低碳場景,將會聯合開展多場活動,共同推進低碳發展。

作爲全民低碳生活的倡導者,碳拾光一直致力于以碳中和小屋循環經濟爲引領,專注再生資源數字碳彙開發和回收利用。

如今,依托于碳惠天府普惠機制而誕生的生活垃圾分類新場景將走進公衆視野。同時,碳惠天府也將與碳拾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實現建立綠色賬戶正向激勵機制,力爭在2024年底,實現“碳中和小屋”全市40%以上的居民小區和單位;2025年底,“碳中和小屋”覆蓋全市60%以上的居民小區和單位。

靳力飛對前景信心十足,“碳拾光”在全民低碳生活方面的初心不變,久久爲功。“碳中和小屋”落地,將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更加主動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碳惠天府”機制公益事業,以實際行動爲環境“減負”,爲綠色“加碼”讓綠色低碳發展的生態紅利惠及“天府之國”。

0 阅读:1

走進四川

簡介:從這裏認識四川,在這裏了解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