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一艘航母有多難?美國親測耗時25天,換成我國東風26多久能行

蘭亭說事 2024-04-26 06:07:36

當今世界,能玩得起航空母艦的,依然只有寥寥數個國家。

作爲移動的“海上機場”,加上協同的戰鬥編隊,基本上一艘航母就頂得上,一個中等軍事強國的全部軍力。

那麽,要想摧毀一艘8萬噸級別的超級航母,到底需要付出多大代價?

美國軍方曾經親測了一把,結果就是用了25天,才將航母徹底搞沉。

那換成我國的東風26導彈的話,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搞定?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請理性觀看

美國航母真“抗揍”!

2005年,美國海軍進行了一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航母沉沒”試驗。

當時,他們選擇了一艘,已退役的“小鷹”級航母“美國號”,作爲了模擬打擊目標。

整個試驗過程中,美海軍利用反艦導彈、魚雷,甚至是航空版的鑽地炸彈等各種常規武器,對其發起攻擊。

試圖在模擬實戰條件下,探究一下航母的生存極限。

只不過,實驗結果卻是令人大跌眼鏡。

這艘排水量接近8萬噸的超級航母,在經受了長達25天的猛烈打擊後,依然是屹立不倒,沒有絲毫的沉沒迹象。

最終,美軍不得不動用大量烈性炸藥,在航母內部到處安裝炸點,這才勉強將其鑿沉。

由此可見,單單依靠常規手段,想要徹底擊沉一艘現代化大型航母,困難程度著實非同小可。

也正如美軍專家所言:“要想擊沉航母,就好比在用常規火炮,攻擊超大城市。”

然而,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如果你真的想將導彈砸到航母上,可還得先突破層層的域外防禦。

航母的三層“防護圈”

作爲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航母大國”,美國海軍之所以能構建起,如此強大的航母打擊力量,關鍵在于它們龐大的航母戰鬥群體系。

以羅納德·裏根號這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爲例,其標准編隊通常包括:

1-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3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以及1-2艘的佩裏級護衛艦,

還要在水下隱藏,1-2艘的洛杉矶級攻擊型核潛艇。

然而,真正的美國航母打擊群執行戰鬥任務,是不會單獨一個航母編隊出發的,而是通常2-3個航母打擊群組成一個編隊出行。

那樣一來的話,整個編隊的外圍防護艦艇力量,更是成倍的增加。

這些艦艇會統一的調度、編隊後,直接形成裏外三層防護圈。

首當其沖的是,戰鬥群前沿的偵察與預警圈。

這就要靠部署在上千公裏外的,偵察機、預警機和海上艦載機,它們會首先發現潛在的來襲威脅目標。

一旦確認敵情,戰鬥群內的隱身戰鬥機就會率先出擊,形成第一道攔截防線。

一旦敵方武器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則輪到第二梯隊的大型戰艦,發揮作用。

作爲航母的"貼身保镖",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主要承擔,防空和反潛任務,爲後方航母築起森嚴的防禦壁壘。

利用先進的防空導彈和艦載雷達系統,它們能夠攔截空射和機動發射的反艦導彈。

而通過水下攻擊潛艇、反潛直升機和聲納系統,它們也能第一時間發現並摧毀,任何企圖突擊航母的潛艇。

不過,即便在防空防潛雙重防線之下,仍會有少量敵方武器,突然接近航母,那它們也將受到航母本身的迎頭痛擊。

以羅納爾德·裏根號爲例,這艘100,000噸級航母配備了,4套密集陣地防空系統,能夠在數公裏內高效攔截,任何來襲的導彈或者反艦武器。

即便敵方武器突然近距離爆炸,航母那超過60毫米的鋼鐵裝甲,以及多重艙室隔離措施,也會爲艦體提供足夠的生存保護。

總之,航母戰鬥群的立體化、泛域化防禦網絡,給了航母360°全向位無死角的守護。

面對如此龐大的戰鬥群編隊,以常規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爲代表的傳統反艦武器,要想一舉擊沉航母,可以說是千難萬難。

但幸運的是,中國新一代反艦彈道導彈的出現,或許能夠改變這一困局。

獨門秘笈的,東風26

以東風-21D導彈爲代表,該型號導彈射程達1800公裏,時速高達10馬赫,再入時速高達12馬赫。

更爲重要的是,該導彈采用的複合型制導系統。

不僅能利用衛星進行中段制導,還能在末段導彈頭脫靶後,繼續借助主動雷達或紅外制導系統。對機動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摒棄了過去依賴無源制導的設計,大幅提高了打擊精度。

據相關研究機構的模擬測算,如果東風-21D以飽和攻擊方式發射,最多20枚齊射就有望擊沉,任何一艘航母。

其後更先進的東風-26,則將射程擴展至4000公裏以上,幾乎可以覆蓋整個西太平洋地區,形成對任何巡弋海域的航母戰鬥群的,全域壓制能力。

更可喜的是,東風-26的單彈頭重量高達1500公斤,遠超目前大多數反艦導彈,其毀傷當量相當于,上千公斤TNT當量。

一旦命中將會給航母造成,難以承受的巨大殺傷。

當然,東風導彈想要充分發揮優勢,還需要其他力量的協同配合。

比如,利用海基、陸基、天基等多種偵察手段,爲導彈提供目標信息和持續制導支持。

或者協調遠程轟炸機、潛射巡航導彈等打擊手段,對航母戰鬥群形成立體突防。

只有做到各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才能最大限度揚長避短、發揮東風導彈的戰略威懾效用。

另一方面,中國自身的航母戰鬥群建設,也日漸漸起步。

中國航母咋防護?

在"遼甯"號航母服役7年後,首艘國産航母"山東"號也于2019年,正式加入戰鬥序列。

更值得關注的是,首艘國産電磁彈射式航母,也于近期海試。

未來,在繼續借鑒美軍航母編隊的實戰經驗的同時,我們必須加快推進,以航母爲核心的艦隊體系建設。

爲國産航母構築起,集偵察、預警、防空、反潛于一體的立體化防護網絡。

只有航母戰鬥群一體化,中國海軍才能充分發揮,這一制海利器的戰略價值。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在加快,自身航母戰鬥群建設的進程中,也在全力構築一張航母防衛的"保護網"。

首先,海軍將進一步加大反潛力量的投入,大量入役新型常規攻擊潛艇如039B型和039D型,以及新型核動力攻擊潛艇型號,夯實航母編隊的水下防禦能力。

其次,將充分利用052D/E型導彈驅逐艦和新型遠反艦導彈,部署海上反導體系,爲航母築起有力的防空反導火力網。

在制空作戰方面,海軍還將加大殲-15艦載戰鬥機,和艦載預警機的數量,確保航母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對來襲目標形成壓倒性的火力優勢。

除了傳統的艦載機外,中國還在自主研發,具有隱身能力的無人駕駛艦載機,以減輕飛行員負擔和風險。

通過構建這張立體縱深、一體化的航母防護網絡,未來中國的航母戰鬥群將獲得,360度全方位的防衛能力,確保制海權力量的後續投送。

總之,要擊沉一艘現代化大型航母絕非易事。

美國作爲航母大國,其編隊防禦體系之複雜、立體化程度可見一斑。

而我國新一代東風系列反艦導彈,特別是東風-21D和東風-26,則爲撼動這一防禦體系提供了重要突破口。

在未來的海上力量對比中,中國海軍必須在加快,自身航母戰鬥群建設進程的同時,繼續強化東風導彈爲代表的,非對稱反航母能力。

從而掌握制衡之鑰,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海洋權益。

後記

通過對航母擊沉難度的深入探討,我們不難發現,盡管現代反艦武器不斷發展,但要徹底摧毀一艘大型核動力航母,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美國海軍的實戰經驗和中國海軍的反航母作戰構想,都從不同角度揭示了這一點。

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武器裝備都不是萬能的。

航母雖然強大,但也並非無堅不摧。

面對未來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和對手的不斷發展,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警惕,不斷創新,在鞏固既有優勢的同時大膽探索新的路徑。

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實力,精確把握時代脈搏,中國的航母戰鬥群才能在未來的海洋爭奪中立于不敗之地。

同時,作爲一支守護和平的力量,我們更要謹記"富國強軍、和平發展"的宗旨,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爲促進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望未來,中國海軍必將在民族複興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屹立于世界一流海上力量之列。

參考資料

黃國輝,冀春雷,周曉光,郭亞楠:《航母編隊遠海作戰對艦載預警無人機的戰術需求》,《火力與指揮控制》,2022年6月,網絡首發。

齊躍,張磊:《美軍航母編隊電磁防禦及導彈突防分析》,《艦船電子對抗》,2021年第1期。

0 阅读:7

蘭亭說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