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退市潮又來了

地産情報轟炸 2024-04-29 03:40:34

2023年,見證了房地産史上的至暗時刻,多達12家暴雷房企從股市裏退市,其中不乏陽光城、泰禾、新力控股這些耳熟能詳的千億房企。

而到了2024年,昔日的2000億、甚至3000億的巨頭房企也撐不住了,宣告著退市潮已然全面蔓延地産圈。

01

4月26日,來自江蘇的建築巨頭中南建設出事了。

其股票收盤價報0.72元,已連續15個交易日低于1元,即使在未來5個交易日中每日漲停也無法重返1元,這也意味著其股價將連續20個交易日均低于1元,因此提前鎖定“退市”。

中南建設的高光時刻在2020年7月,彼時銷售金額突破2000億大關,老板陳錦石榮登江蘇南通首富,其股價更是創新高的10.45元。

之後隨著行業下行,業績一落千丈,2021年至2023年累計淨虧損已達183.19億元,截至2023年末,一年內的各項有息負債合計227.3億元,手上的現金流41.47億元實在捉襟見肘,更別提一堆展期的美元債了。

之前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狼狽。

作爲千億營收的地産巨頭,參建過鳥巢、國家大劇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等國家項目,從2000億規模到如今市值僅剩下 27 億。

黯然退場留下一地雞毛,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02

除了中南,還有不少知名房企在“1元股價”的天台排排站。

比如老牌房企世茂集團旗下的A股上市平台世茂股份,如今也是搖搖欲墜。

截至2024年3月29日,ST世茂及子公司公開市場債務、非公開市場的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債務累計123.24億元未能如期支付。

4月26日其股票收盤價報0.67元,已連續11個交易日低于人民幣1元,如果再來一次跌停,也將提前鎖定“退市”!

還有來自重慶的迪馬股份,26日收盤價格爲0.91元,低于1元,情況危機,隨時都可能觸及面值退市。

除了以上三家跌入1元面臨面值退市風險外,華夏幸福、ST金科、華遠地産的股價正在加速跌向1元,其中ST金科的股價已經連續4個交易日跌停,至1.03元;華夏幸福目前股價爲1.07元;華遠地産的股價爲1.14元,最低已經跌至過1元。

即便順著時代大勢,到過2000億、3000億高位的房企,也會價值瞬間清零。

行業加速出清,退市潮大局已定。

03

在中南建設退市背後,其實暗流湧動,這股退市潮對當下地産圈走向影響巨大!

首先,股市是資本的晴雨表,這些房企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它們要麽退市要麽瀕臨出局,印證了資本對民企的信心已然跌到谷底。

包括“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在內,還有上坤地産、億達中國、當代置業、中原建業、融信中國、德信中國、建業新生活、正商實業、恒達集團等十幾家民企均因延遲刊發業績而于4月2日停牌。

如若市場資方不再給這些房企注資,導致債務重組進程延緩,勢必會引發一波新危機。

從債務危機,到股市危機。

同時,退市潮也會被整個行業籠罩一層信用危機的陰影,沒有一個民企能獨善其身。

萬科股票從21年的31.71跌到了如今的6.83,跌幅達78%,民企裏的標杆龍湖也從21年的48.7跌到如今的11,跌幅77%。

悲觀情緒加劇,已經籠罩到了行業優等生頭上。

04

住建部部長前不久就提到,對于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制化、市場化的原則,該破産的破産,該重組的重組。

言下之意,在樓市下行洗牌期,部分上市房企資金斷裂、無法造血,退出市場就成了必然,而且是可以接受的。

長遠來看,這種優勝劣汰對于股民、買房者和行業結構優化都是利大于弊。

忍受陣痛,是爲了迎接一個更健康的房地産。

而留給這些退市或者接近退市的房企時間確實也不多了,對于大部分民企,金融機構不願意成爲其財務風險的接盤俠。

爲了還債只能靠自己,拒絕躺平,盡各種手段活下去。

比如中南建設,正在積極引入資金,等待著“白衣天使”的救命錢,4月20日,由南通市海門區政府牽頭,中南建設與太盟投資集團及江蘇資産等機構在洽談債務化解、股權交易等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太盟投資是亞洲著名資本,3月30日就斥資 600 億拿下萬達商管60% 的股權,如今又染指中南建設,只能說外資抄底的嗅覺太敏銳了。

比如世茂集團,正在加速債務重組方案落地、清償短債。

先後以1.35億成功拍賣了南京鼓樓世茂52+商業體,2.6億轉讓深圳坪山世茂廣場,2.85億轉讓泉州商業地塊給恒昌置業,把優質資産賣賣賣,推進資産重組。

以前房企百強榜上多半都是民企,現在民企活著都是難事,世事難料啊。

各家房企們加油,都挺過2024年的退市潮吧。

關注大爆炸 運氣大爆發

1 阅读: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