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爲什麽要讀《道德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解釋!

金珠閣內修行的小妖 2024-04-11 14:11:38

爲什麽要讀道德經?馮唐說:2024年,讀道德經可以真的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可以很實用地幫我們過好這一生。

《道德經》短短五千字,傳承五千年,可謂是字字皆學問!

初讀《道德經》真的是一片迷糊,尤其是讀到第八十一章中提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這句話,似乎有些反直覺,因爲在我們的常識中,博學多才往往被視爲智慧的象征,爲什麽老子卻說博者不知?

這就需要嚼文嚼字了!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什麽是“知者”,何爲“博者”。

在《道德經》的語境中,“知者”並非指那些學識淵博或博學多才的人,而是指那些真正悟道,明了天地萬物之理的人。他們洞察了宇宙和生命的本質,知道何時爲進,何時應退,如何與人和自然和諧相處。他們的智慧並非來自書本知識的積累,而是源于對生活和自然的深刻體驗與領悟。

而“博者”則指那些一味追求廣博知識,卻未能深入領悟知識背後本質的人。他們或許學識豐富,但往往缺乏對知識內在聯系的深刻洞察,容易迷失在繁雜的信息海洋中,難以形成真正獨到的見解。

爲了進一步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黑格爾的觀點:“博學絕不是真理。”這句話與老子的思想不謀而合,都強調了知識的深度比廣度更爲重要。學習成長的本質不是知識的簡單積累,而是思維方式和認知通道的改變。

當我們學習知識不在專注于“博”而是“知”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經曆一個過程,便是開始進行自我觀察和審視時。

而只有再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模式其實一直在受到過去經驗和環境的影響。這些固有的思維和行爲模式,就像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曲線:廣博的經驗”,它們曾經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但也可能成爲我們進一步成長的阻礙。

爲了突破這些限制,我們需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嘗試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模式。而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我們克服內心的恐懼和不安,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去面對未知的挑戰。

這種思維通道的改變,可以借用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的“第二曲線”理論來解釋。任何一條增長的曲線,都會達到一個極限點,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增長曲線。對于個體而言,要走出舒適區,不斷自我突破,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線”,才能保持持續的成長和進化。

而《道德經》正是引導我們找到這條“第二曲線”的寶貴指南。

就像大哲學家尼采所說的:看看那些吃著草走過的牧群,他們並不知道昨天或今天的意義,他們沒有記憶,只是非曆史地活著,而人終究要開始自我意識的進化之路,無論何時開始,總歸是要開始的!

此號將繼續更新,不求扶搖直上,但求每日精進!

如需指定或者高清作品

請關注“金珠閣”留言領取~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