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當年抛棄妻女,多年後良心不安,愧疚之情難以言表

曆年壹沫 2024-03-08 10:33:14

1969年春天,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18歲的劉志強和另外七名北京知青乘火車到達了山西省太原,然後轉乘汽車抵達定襄縣城。下了車,他們又步行了幾裏山路,終于來到了趙家莊村。

趙家莊地處滹沱河沿岸,村莊臨河而建,房舍用青磚瓦蓋頂,顯得十分素雅樸實。知青們被分配到了三隊,暫時住在了隊部的兩間房子裏。這個時候,劉志強第一次見到了韓小梅。

韓小梅年僅16歲,是三隊大嫂的小姑子,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甜美純真。她頭上挽著一條白色手絹,身穿一襲藍色短衫,襪子繃的筆直。雖然是村裏姑娘,但洗手作羹湯也很幹淨利落。

很快,知青們就發現了這裏的井水有一種苦澀的味道,很難喝。而神山大隊的水井水卻甜絲絲的。于是,劉志強和王斌兩人就跟著韓小梅去了神山大隊打水。沿路,韓小梅主動爲他們介紹沿途的風景,知青們頓時對這個機靈可愛的姑娘另眼相看。

回來後,大家一致認爲,有了好水源就再好不過了。因此劉志強産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他想在青年點的院子裏挖一口屬于自己的甜水井,讓大家喝上又甜又冰涼的井水。

劉志強向大家傳達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擁護。于是,在史龍彪隊長的安排下,知青們就開始了艱難的挖井工作。

起初,他們用鋤頭和鑽鑿在地上亂鑽亂挖,進展很緩慢。眼看冬天就要來臨,工程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這時,韓小梅主動把她家的舊工具拿了過來,還讓她爸給知青們擰了一根結實的粗麻繩。

有了這些工具,加上知青們的毅力不減,工程進展順利了許多。可是,挖到十幾米深,牆壁就容易塌陷。劉志強當機立斷,讓大家先壘上木板加固牆壁,然後再繼續向下挖掘。

就這樣,在寒冷的冬季,一幹人又挖又鑽,晚上回到住處,身上的棉襖都被汗水浸透了。好在大家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1971年初春,他們終于打穿了礫石層,見到了水。

第一口水咂在嘴裏,甘甜無比,再也沒有苦澀的味道了。望著湧出的清泉,知青們高興得像瘋了一樣,一跳三尺高。

歲月流轉,劉志強和韓小梅的感情漸漸加深了。他們不僅有著共同的插隊經曆,更有著挖井的特殊回憶。每當想起那口水井,兩個人就會會心一笑。

1972年的一個清晨,劉志強醒來便見到院子裏一地殘紅,槐樹下鋪滿了鮮豔的花朵。原來昨晚下過一場暴雨,把槐樹的花苞盡數打落了。劉志強忽然想到了韓小梅,于是撿了一地的花朵,編成一枝花環,准備待會兒送給她。

果不其然,中午時分,韓小梅便來了青年點,她手提著一小籃子,大概是給知青們送些吃食。劉志強見狀,立刻把事先准備好的花環戴在了她的頭上。

韓小梅被劉志強這一出乎意料的舉動弄得不好意思,臉頰绯紅,嬌羞萬分。從那以後,她把那枝花環珍藏了很久。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劉志強和韓小梅就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只要有空,他們就會相約出去玩。有時去河邊賞荷,有時去山上采野果。漸漸地,情愫在無意間滋生、蔓延,兩人拉著手的身影,常被村裏人瞧見。

韓小梅的父母看在眼裏,疼在心上。他們擔心劉志強將來招工進城,獨留女兒在家賣力耕作,日子將會自己過。史龍彪隊長也曾數次對劉志強說過些許話語,希望他們能夠珍惜當下,留有余地。然而,面對愛情的沖動,誰又能阻擋得了呢?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全國大學恢複招生。知青們都有了重新踏上理想之路的機會。但對于劉志強來說,他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和韓小梅步入婚姻的殿堂。

盡管受到了家人和同學的強烈反對,劉志強仍然義無反顧地和韓小梅領取了結婚證。在1976年8月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他們在村裏舉辦了一場簡單而隆重的婚禮。除了幾位好友外,就只有史龍彪全家前來祝賀。

婚後,新郎新娘搬進了青年點的一間小屋子裏,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起初,一切都很美好。韓小梅賢惠能幹,每天在家裏操持家務,做好三餐等著劉志強歸來。而劉志強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生産勞動中。

可是好景不長,很快就出現了一些小小的裂痕。比如早飯的鹹淡,被窩的溫涼,都會引發一些口角。有時劉志強會遲到上工,韓小梅擔心他的安危,便唠唠叨叨地數落他。有時韓小梅做的菜不合劉志強的口味,他便會直接拿剩菜扔掉。

這一年年底,雙方父母聽說有了這些矛盾,都前來做了工作,希望兒女們能盡快解開心結,好好過日子。可是,他們的出現,反而像火上澆油,讓劉志強覺得束手束腳。就這樣,一點點小事累計起來,終于演變成了一場大沖突。

1977年夏天,韓小梅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就給她取名劉泳欣。泳欣一出生,就被村裏老人稱贊是個寶葫芀,將來必定漂亮聰明。

對于劉志強來說,女兒的降生原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很快他就發現,自從有了泳欣,韓小梅再也不參加生産勞動了,平日裏只顧在家裏伺候孩子,對自己的關愛就明顯減少了。

有一次,劉志強正在青年點院子裏翻地,泳欣在一旁哇哇大哭。韓小梅一邊抱著她,一邊把飯菜端了出來。劉志強被孩子的哭聲打擾得實在是心煩意亂,回過頭就對韓小梅發了一頓火。

從那以後,矛盾就越演越烈。有一回,泳欣的哭鬧影響了劉志強的複習,他竟然不由分說地打了孩子一次。韓小梅看在眼裏,終于再也忍無可忍,和劉志強頓時大吵了一架。

眼看複習確實會受到影響,爲了不耽誤劉志強的前程,韓小梅最終只好暫時回娘家居住。就這樣,新婚不到一年,劉志強和韓小梅就吵吵鬧鬧地分居了。

1977年秋後,複員知青高考的消息在趙家莊裏傳開了。作爲一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劉志強第一時間就到公社文教辦報了名,准備參加12月的高考。

期間,史龍彪對劉志強的行爲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他認爲劉志強傷害了韓小梅母女。劉志強卻對此無動于衷,他現在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複習上,對婚姻家庭已經失去了全部熱情。

就在1978年春天,劉志強終于接到了天津紡織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成爲了整個公社乃至整個定襄縣第一個接到高考錄取通知的北京知青。這無疑讓他備受鼓舞和表揚。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對韓小梅的態度變得更加冷淡了。有一次,史龍彪去青年點找他談心,他直言不諱地說:"畢業後分配到哪裏工作還不一定呢,肯定不會回來趙家莊再種地了。"

韓小梅得知這個消息後,覺得自己在他心裏已經不再重要了。她痛定思痛,終于下定決心要和劉志強離婚,從此了斷這一段糾纏不清的感情。劉志強對此來者不拒,反而痛快答應下來。臨別時,他說以後參加工作了,一定會好好補償她母女倆。

韓小梅和劉泳欣母女倆就這樣開始了相依爲命的生活。白天,韓小梅要上地幹活,晚上回來還要操持家務,使出渾身解數才勉強維持溫飽。漸漸地,她的容顔便在艱辛的勞作中慢慢失去了光彩。

而劉泳欣則是個聰明伶俐的姑娘。從小,她就跟在韓小梅身後上地幹活。每逢休息時,她就會央求媽媽給自己識字,慢慢地,她便學會了不少生字和詞語了。長大些後,她還去青年團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文化知識。

1985年,劉泳欣終于考上了離家不遠的定襄師範學校。這無疑給母女倆的生活帶來了一線曙光。不過日子依舊過得拮據,劉泳欣只好在放假時也到地裏幹活,貼補家用。

就這樣,韓小梅操勞了半輩子,終于熬到了女兒長大成人、考上大學的那一天。而劉泳欣從小到大從來就不認劉志強這個爹,她在催生自己並且抛棄了自己的人那裏得不到半分親情。在她們母女心裏,劉志強不過就是一個負心漢。

1988年,劉泳欣考上師範後分配到了定襄縣一所中學任教。從此,母女倆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只要節衣縮食,就可以勉強過上小康生活了。

轉眼到了1999年。這一年春天,劉志強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故鄉定襄,他想見見當年的戀人和女兒,彌補一下多年來的虧欠。

劉志強先是去了趙家莊,可是村子早已面目全非。昔日的青年點已經看不到任何建築的蹤影,只剩一片空曠的地皮。得知史龍彪已離世多年,他不禁唏噓起來。

接下來,劉志強循著記憶找到了韓小梅的娘家,可是當他出示身份並要見她們母女時,韓小梅和劉泳欣根本不願意見他,還狠狠數落了他一頓。臨走前,他掏出一沓鈔票想給她們,卻被韓小梅一把扔到了地上。

劉志強無言以對,只能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多年前,他爲了向上爬、離開這裏而做出了傷天害理的事情,如今卻無處可去,只能在痛苦的愧疚和自責中渡過余生。

再後來,劉志強一直沒有勇氣踏上這片故鄉的土地。他只是偶爾在報紙上讀到有關定襄的新聞,從中窺知韓小梅和劉泳欣母女的生活已漸入佳境,這才略感安慰。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