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成考研“冷靜期”,過來人一語道破:想考就考,是最大的謊言

琳琳教育日記 2024-04-14 16:05:40

四月份對于大三而言是迷茫期,而對于大四的同學來說,則是連迷茫的機會都沒有了。大學校園內的抉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網上不少大三大四的同學表達自己的糾結時,有已經畢業的學姐直言:其實哪有那麽複雜?畢業無非就三個選擇:“考研、考公或者找工作”。

就像結婚一樣,你就這三個對象,無論你喜不喜歡、對方條件如何,你總得在這三個裏面選一個,做好決定直接扯證就完事了,有啥可糾結的呢。

四月份成考研的“冷靜期”,考與不考看過來人道破真相

話雖如此,但對于還處在迷茫期的同學們來說,做決定難,在合適的時間做決定更難。網上有一名二本師範院校的大三女同學發帖求助:到了四月份,自己還在糾結到底考不考研,下面的評論堪稱人間清醒。

四月,對于大四同學來說,無論是選擇考研還是考公,都已經有了結果,成功也好,失敗也罷,該承擔的後果都只能自己承擔。

而一年前的今天,他們也和現在的大三同學一樣,對考研、考公、還是繼續擺爛到找工作,都抱有同樣的迷茫。

正如這名大三師範生一樣,看著身邊的人都在准備考研,自己既不想渾渾噩噩的隨波逐流,也不想因爲一時的糊塗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目前,這名女同學正在實習,而她相較于其他完全一頭霧水的同學來說,也算是有個既定的“小目標”,那就是:只想能考個編制當老師。

然而收集過信息的她發現:自己老家所處的小縣城,今年不招帶編制的老師,過幾年大概率也是不招人的,這就意味著她只能選擇異地考編。

既然異地,她又不想選擇其他縣城,想試試市區的學校,無奈市區的學校都要求研究生學曆。這點筆者認爲女同學還是比較清醒的,異地縣城編制的性價比太低,離得遠又賺的少,發展也不如人意,確實不是個好選擇。

而女同學對于考研的態度是:自己對考研本身沒有太大的意願,認爲付出和收獲並不成正比,說白了,她對于提升自我這種冠冕堂皇的說法並不感興趣,只想提升學曆給自己的就業增加一些機遇。

想考就考成爲考研的一大謊言,四月份的考生該如何自處?

評論區有人勸她:想考就去考吧,趁現在年輕,有試錯的成本。也有人直言:還是想好了再出發吧,畢竟考研會懲罰每個學術混子。

這點不假,功利性考研並沒有錯,但研究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本身就要比本科生嚴格許多,習慣了當“學術混子”的同學,僥幸考上了研究生,面臨的才是真正的痛苦,更有甚者連順利畢業都成問題。

也有過來人表示:你繼續糾結吧,我有個朋友,一糾結就是兩年。其實作爲已經畢業或者已經考研上岸的同學們來說,他們的發言都是很清醒的。

但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筆者以一種常見說法爲例——“想考就考”,看似是對備考生的鼓勵,其實是考研界最大的謊言。

能說出這種話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備考時間較短,也的確如願考上研究生的;另一種毫無疑問是賣課的學長學姐,或者機構的代理人。

後者的目的很明顯,是爲了利用同學們對學曆的追逐,達到盈利的目的,這些人往往會勸說備考生購買資料或者報名課程。

但前者卻並非都是“心懷不軌”,這種備考時間較短就能考上的同學,一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無論什麽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成績一直比較優異,無論是數學、英語還是專業課,基礎都是比較紮實的,在學校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要麽是保送競爭太激烈差幾名無緣保送生,要麽是保送的院校自己不喜歡或者想換專業考研,對于這類天賦異禀的同學來說,備戰考研只需要幾個月的複習就能穩穩上岸。

寫在最後:

可對于多數考研黨來說,考研的複習實際上和從0開始學習沒有差別,因此和上述這種情況的同學自然不能一概而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個別專業,不考察數學,專業課難度也比較低,若再加上是冷門專業,那自然備考難度大大降低,幾個月考上的同學自然也是存在的。

這種“謊言”,筆者希望同學們能看清,不要成爲考研的犧牲品。從這個角度來看四月大可以成爲考研的冷靜期。從自身情況出發,考慮清楚確定目標,再爲之拼盡全力,才是成功的前提條件。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176

琳琳教育日記

簡介:別類分門,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