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剛觀察|大商圈,大武漢:商貿重鎮靠攏廣州?

九派新聞 2024-05-23 18:32:09

5月以來,武漢陸續新增多家商業體。

5月18日,武昌萬象城正式開業,落子武昌濱江核心區。兩座萬象城,在武漢的江北、江南遙相呼應。

5月1日開業的武漢方圓荟·奧特萊斯,位居漢陽核心商業板塊,以21.16萬㎡的超大體量,彙聚近300家品牌店。

兩家商場接連開業,是武漢對頂級商圈的布局。預計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布局。但是,要邁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只有商業體還不夠。

同爲商貿重鎮的廣州,是國內首批獲批建設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一。多個層面上,廣州都有武漢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

武昌萬象城。圖/長江日報

【1】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僅是“購物天堂”。

商務部曾給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五個評估指標——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和政策引領度。

作爲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怎樣的?

先從全球範圍來看。

1990年代以來,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成爲全球領先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東京爲例,按照規劃,東京形成銀座、池袋、新宿、澀谷、六本木等商圈體系,且商圈主街和後街組合,銀座商圈以銀座大道爲中心,彙聚高級百貨和名牌商店,擁有30多家影劇院、60多家博覽館等。銀座大道後街以餐飲爲主,有4000多家知名餐館,以及旅館、舞廳、劇院和畫廊等。

東京不僅有世界級地標商圈,還有十分完善的消費服務環境。東京重要商業圈有相互聯通的地下走廊,消費者可便捷去往不同消費場所。免費的無線網絡幾乎覆蓋城市中心區域,可隨時定位、尋找目標商店、獲取促銷信息、引導車位和尋車,同時注重消費者的信息保護。

視線拉到國內。

2021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花落這5座城市,得益于4個優勢。

一是區位條件好。上海擁有居世界十大港口之首的上海港;北京和天津是“首都經濟圈”的雙中心;廣州爲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

二是消費規模大。2023年,社零總額排前四的是:上海、重慶、北京、廣州。這四座城市都是確定的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社零總額在1萬億以上。其中,上海社零總額達到1.85萬億元,增速達到12.6%,雙指標遙遙領先。

三是開放程度高。這5座城市的國際品牌商品與服務、外國人數量、國際航班、列車遊輪在全國都居于前列。北上廣代表了中國城市開放的最高水平;天津爲近代國內最早的通商口岸,外資進入早,商貿基因好;重慶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擁有“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連結點的戰略地位。

四是政策吸引力強。這5座城市以稅率低、易退稅、出入境便利等政策,提升了消費吸引力。同時具備較強商業吸引力,商圈數量多,商圈消費規模較大。

近年來,各地積極建設商圈。2018年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啓動後,重慶解放碑、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廣州北京路先後成爲“全國示範步行街”。

上海在首店經濟領跑全國。2021-2023年間,分別新增1078、1073、1215家首店。北京第二,分別新增901、812、946家首店。

【2】

已獲批的5座國際消費城市之外,深圳、成都、蘇州、南京和杭州等十余座城市,均提出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經濟大國都要立足內需。數據顯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越來越大。2023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5萬億元,同比增長7.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就是要進一步引領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武漢正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步伐。綜合各方面基礎,武漢和廣州最具備相似度。

廣州和武漢都是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武漢爲中國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廣州爲華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産業結構方面,廣州和武漢都是“商貿重鎮+工業基地”。

去年,廣州第二産業增加值爲7775.71億元,占GDP比重25.6%;武漢第二産業增加值6800.91億元,占GDP比重34%。

廣州自唐宋以來是我國南方門戶,武漢九省通衢,自古就有“貨到漢口活”的美譽。廣州有“廣交會”,武漢有“漢交會”。

不同之處在于,廣州能級更高,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現代服務的發展水平更高,內外貿聯動也更緊密。這主要體現在:

一是國際知名度更高。

武漢和廣州均有3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但在外企總量上,廣州更勝一籌。截至4月,廣州共有4萬多家外資企業,是武漢的4倍左右。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出入境旅客流量也十分可觀。據新華社報道,今年以來截至5月17日10時,白雲機場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已突破500萬人次。

二是樞紐功能更強。

2023年,廣州旅客運輸總量超3億人次,貨物運輸總量超9億噸。對比之下,武漢旅客運輸總量9924萬人,貨物運輸總量超7億噸。廣州的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居全球前列,分列國內第1、2位。

三是商業和消費繁榮度更高。

去年,廣州社零總額達到1.1萬億元,武漢爲7500多億元。從消費能力而言,廣州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爲49480元,武漢爲40673元。

此外,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和聯通內外貿的樞紐,年辦展數量和面積穩居全國第二,跨境電商進口額連續七年居全國首位。

【3】

在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上,武漢可以積極借鑒廣州的路徑。

一是積極提升國際知名度。

廣州提出辦好國際會議,打造國際化環境。廣州舉辦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爲主題的圓桌會議、全球消費者大會(中國·南沙)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廣州發展論壇等,吸引全球500強企業、全球獨角獸企業參與大會、簽約項目。

廣州在加快外籍人才服務工作站建設,在二沙島、廣州塔、沙面等12個國際化街區開展試點建設,打造一批國際化街區樣板。

近年來,武漢持續實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漢”工程,完善涉外醫療機構、外籍人員移民事務服務體系,規範建設服務場所多語種標識,建設國際化社區,越來越多的境外機構、國際性組織和國際商會協會落戶武漢。

舉辦外事活動上,武漢提出每年舉辦5場以上重要外事活動,開展15項友城重點交流項目。

二是增強樞紐功能。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及地區客運通航點超過50個。武漢天河機場目前恢複14條國際地區航線。

滬渝蓉高鐵(沿江高鐵)正在抓緊建設。年初,合肥至武漢段開工。兩天前,武宜段傳來全線25座隧道全部貫通的好消息,2025年有望建成通車,武漢至宜昌坐高鐵有望1小時達。

今年4月,天河機場T2航站樓啓用;6月,第三跑道將建成。並且,武漢天河機場還與鄂州花湖機場聯動發展,構建以“客機腹艙爲主、全貨機爲輔”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

三是促消費。

商圈布局上,廣州爲全市11個區定制發展方向,培育建設“5+2+4”國際知名商圈,新鴻基ICC、超級萬象城、SKP、太古裏等地標商業綜合體落戶建設。

贏商tech數據顯示,2022年,武漢區域級以上商圈數量達29個,在商業准一線城市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杭州。不過,國際商圈數量仍然缺乏。《武漢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將培育形成2至3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心商圈。其中包括大力推進“首店計劃”,引進首店話語權越來越強。2023年武漢吸引了235家品牌首店。

文旅名片塑造上,廣州在打造夜經濟新地標,廣州塔、長隆旅遊度假區、正佳廣場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開展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龍舟邀請賽。

武漢也可結合自身特色,更多釋放夜經濟潛力。

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容晖建議,可以結合“水”與“夜”的元素,打造水上夜遊、臨江休閑、濱江夜市等特色項目;優化夜間公共交通服務,延長公交車、地鐵等運營時間,增設夜間出行線路,確保市民和遊客在夜間消費活動後,能夠方便快捷地返程回家。

消費服務環境上,3月底,廣州啓用首個優化支付服務示範區——白雲國際機場示範區,支持境外銀行卡刷卡、移動支付、外幣兌換等多元化支付服務。廣交會期間,在部分酒店、餐飲以及連鎖超市,支持VISA(維薩卡)、MasterCard(萬事達卡)、美國運通卡等支付方式,方便境外采購商。

可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要提供消費場所,還需要完善的配套和良好的服務環境。

近悅遠來,是消費活力的體現,也是城市文明的體現。

【來源:九派新聞】

1 阅读:38

九派新聞

簡介: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