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警鍾響起,你的風險意識是否跟上了節奏?

碳碳實時 2024-03-25 22:19:13

導讀

昨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報告提出202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地表溫度、海洋熱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極海冰面積和冰川消融等多項氣候變化指標創下新紀錄。

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45攝氏度(±0.12攝氏度),過去1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這三種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在2022年創紀錄的水平上繼續上升,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水平比工業化前水平高50%。

01

認知氣候變化很關鍵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氣候變化已經成爲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對全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的同時,帶來的健康風險也與日俱增,這猛烈地敲響了中國認知、減緩及適應氣候變化的警鍾。

根據數據記錄,自2023年4月起,全球海面平均溫度持續創下曆史新高,其中7月、8月和9月的溫度紀錄均被大幅刷新。同時,南極海冰面積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冬季結束時的海冰最大面積比之前的最低紀錄減少了100萬平方公裏。這一面積已經接近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面積,對于具備數字感知能力的人而言,這一數字無疑是非常驚人的。

2024年1月10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將氣候變化列爲全球十大威脅之一,三分之二的全球風險感知調查受訪者將極端天氣列爲最有可能在2024年造成全球範圍重大危機的首要風險,預計厄爾尼諾周期的變暖階段將加劇並持續到今年5月。

在曆史研究中,氣候變化通常作爲生態環境問題被探討。然而,當前氣候治理的範疇已擴展至超越單一環境治理的層面,它與多個領域存在深刻的內在聯系。涉及到經濟發展、社會公正、地緣政治穩定、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的協同合作。

02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幾何?

氣候變化是一個以十年或半個世紀爲時間尺度的長期過程。盡管普遍認爲科學家們最早開始關注氣候變化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但事實上,人類對于自身活動如何影響氣候的認識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

據Weart的“全球變暖的發現”網站所述,早在古希臘時期(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323年),人們就已經在探討排幹沼澤或砍伐森林是否會導致該地區降雨增多或減少,這標志著人類開始意識到自身行爲與氣候之間的關聯。盡管當時的結論可能並不准確,但這一認知爲後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直到20世紀90年代,多數科學家才普遍認爲有必要采取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

柳葉刀在中國版《2023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報告》表明,氣候變化對人的心理健康産生了一定影響。

然而,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如果將人類身體健康視爲一個結果,氣候變化可能導致人類身體疾病的加劇,進而對公衆健康産生長期影響。對于廣大民衆而言,對氣候變化的感知主要來源于極端天氣、洪水、暴雨、山火和內澇等事件。雖然目前沒有確鑿的證據直接證明氣候變化對人類疾病的具體影響,但考慮到時間跨度和複雜性,我們需要借助氣候模型預測分析以及追溯性研究來深入探究這一問題。

《國家適應氣候戰略2035》明確指出,我們必須進行氣候變化健康風險和適應能力的評估工作。爲此,需研究並制定相關的風險評估方案和指南,並建立全面、經常性的評估機制,以確保我們能夠清晰識別和理解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健康風險以及受影響的脆弱人群。

目前,我們尚未開展基于社區的自下而上調研工作,這是一項重要的缺失。未來,若進行全國範圍內的人口調查,強烈建議將氣候適應性和氣候認知納入調研範圍,以更全面、深入地掌握社會各界的實際需求和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情況。

03

無法跨越認知與行動間的鴻溝

世界氣象組織在當天發布的公報中援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話說,所有主要指標都在發出警報,其中一些指標不僅刷新紀錄,更是幾近“爆表”。該組織秘書長塞萊絲特·紹洛說:“世界氣象組織正在向全球發出紅色警報。”

而當人類對于氣候認知越高時,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改變行動會更高嗎?答案不置可否。澎湃新聞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出,調查的1483名認知到氣候變化的受訪者中,有50.9%的人是在近3年意識到的,而促使他們嚴肅思考全球變暖這樣的氣候變化問題,是諸如暖冬、高溫這樣的異常天氣。雖然他們有意識,但並不爲此而感到焦慮,甚至改變,並且還會認爲這是政府層面及企業主們該解決的問題,不是個人需擔憂的。

這似乎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社會現象:盡管大衆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正在逐漸提高,但這種認知並不一定會轉化爲積極的行動。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于個體的生活習慣、社會經濟背景、政策支持等等。換句話說,雖然人們對氣候變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但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因此改變自己的行爲方式,或者認爲自己有責任去應對這個問題。

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一方面,這可能是因爲氣候變化問題本身的複雜性。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涉及到政治、經濟、科技等多個領域,需要全球範圍內的合作和努力才能解決。

對于個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無法對這個問題産生實質性的影響。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因爲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教育和引導不夠。盡管氣候變化已經成爲了一個熱門話題,但很多人對其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應對這個問題。公衆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正在提高,但這並不一定會轉化爲積極的行動。

04

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雙輪”前行

氣候變化應對需要減緩和適應兩個方面的協同作用,二者互爲補充,不可或缺。當前全球變暖趨勢無法完全停止或逆轉,但可以通過減緩措施來降低其影響,爲生物系統和人類社會提供更多適應時間。

我們必須認識到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拒性,違背自然規律的事物最終都將遭受悲慘的結局。爲了建設更美麗的地球、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以及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我國政策在跨區域、跨部門的協作方面亟待加強。這包括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電力、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以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的生活品質。

爲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政策需鼓勵並引導一小部分企業、公衆先行動,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正如昔日推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激發更多人的參與熱情,共同爲實現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貢獻力量。通過這一小部分的先行先試,形成示範效應,逐步推動更廣泛的社會參與,共同構建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實防線。

0 阅读:0

碳碳實時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