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陣容:院士×5,副院長只能當個秘書

愛思德學術 2024-05-09 13:59:02

四、五月份是不少研究生畢業答辯的時間段。在社交媒體上,關于論文答辯的熱度也逐漸上升。

與此同時,也有網友注意到一些答辯委員會的陣容非常強大。

那麽,你見過的最豪華的答辯委員會成員陣容是什麽樣的?

近日,一張中南大學的博士論文答辯表引發熱議,有人稱之爲“最強答辯陣容”。

這位博士生的導師是中南大學的邱冠周院士,他答辯的委員會成員分別是:中南大學的黃伯雲院士、柴立元院士和21年剛增補上去的姜濤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傅正義院士,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吳興華院士。

根據公開資料,我們來認識以下這些院士:

邱冠周,男,漢族,1949年出生,廣東省梅州市人,中共黨員,1987年9月畢業于中南工業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是我國第一位自行培養的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博士生。邱冠周教授是著名的礦冶工程學家,曾任中南工業大學副校長、中南大學副校長,現任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12月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伯雲:1945年11月24日出生,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人,粉末冶金專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的發明人。1969年畢業于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特種冶金專業;1980年赴美留學,先後獲愛阿華州立大學工學碩士、博士學位;1986年進入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2001年任中南大學黨委常委、校長。黃伯雲長期致力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在航空制動材料、高溫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功能材料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柴立元:1966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西萬年,冶金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柴立元考入中南工業大學有色冶金專業;1996年作爲中日交換留學生去日本名古屋大學留學一年;1997年獲得中南工業大學有色冶金專業博士學位;200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3年被評爲第四屆湖南省優秀專家;2014年擔任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2014年入選“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9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8月,推選爲“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柴立元長期致力于有色冶金環境工程領域的研究

姜濤:男,漢族,1963年10月生,安徽淮北人,1990年畢業于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並獲博士學位。1991年提爲教授,2000年到美國尤他大學進修,2002年12月回國。現任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中國金屬學會選礦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煉鐵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非高爐煉鐵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煉鐵分會理事、美國鋼鐵學會(ISS)會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美國TMS(礦物、金屬、材料)學會火法冶金學術委員會主席,爲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鋼鐵冶金學科帶頭人。2021年11月18日,增選爲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傅正義:1963年1月生,湖北隨州人。工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863高技術計劃新材料領域結構材料主題組專家。傅正義是國內早期開拓燃燒合成研究的學者之一,獲得了若幹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2021年11月18日,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興華: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院士

順便了解一下答辯委員會秘書:

郭宇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人,中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工學博士畢業,現任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兼任第五屆中國非高爐學術委員會委員、釩钛戰略聯盟第二屆專家委員、攀枝花市政府顧問(特聘專家),入選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首批新世紀121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建設並主講了本科專業主幹課程《鋼鐵冶金原理》、《鋼鐵冶金學》,主要從事燒結球團、直接還原與熔融還原及複雜礦石提取與利用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及發明一等獎各1項、進步二等獎2項、創新團隊獎1項。

中南大學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南大學的礦業工程專業國內第一。

答辯委員會成員的數量是根據各個學校的要求來的,而且委員會成員都有誰也是不確定的。最後這些成員能夠參加你的答辯其實看的是學校和你的導師。

實際上,強大的論文答辯陣容往往有利也有弊。這也要求,論文作者更需要充足的准備來應對答辯。

最後,祝參加論文答辯的諸位順利過關。

19 阅读:8944
评论列表
  • lee 6
    2024-05-09 19:16

    問題是博士論文強不強?

    npumach 回覆:
    不強會邀請院士來評? 這是奔著百篇去的
  • 2024-05-10 13:49

    當年我師兄博士論文答辯是我做答辯秘書,有必要這麽誇張找個教授來嗎?

    花是主人 抵制農夫山賊0001 回覆:
    我是院士,我的高足,誰敢下結語,
  • bobo 2
    2024-05-09 18:51

  • 2024-05-10 16:51

    有個毛線用

  • 2024-05-10 22:29

    21年的現在發出來幹啥?

  • Www
    2024-05-10 15:53

    老院士學術已經落伍了,現在只能吃老本,不一定比年前教授強,四十多的院士才強的可怕

  • 2024-05-10 00:13

    答辯,一個流程而已。

  • 2024-05-10 20:43

    有幾個四十多的院士?

  • 2024-05-09 22:49

    這幾個人可能早就不做研究了

  • 2024-05-10 11:53

    爲什麽會在生物樓,生物這麽慘都被攻陷了

  • 2024-05-10 23:47

    如果是真的,不可思議,一個研究領域,怎麽出現這麽多院士,三個還集中在一個學校

    林榮超 回覆:
    到頂了本來也沒多少人。時間跨度那麽大 不奇怪

愛思德學術

簡介:助力科研學者,專注學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