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巅峰《姜子牙》爲什麽評價那麽低?

坤哥的書影世界 2024-05-22 20:40:21

動畫電影《姜子牙》在各大平台的評分都只是7分出頭,在筆者看來這樣兼具精良畫面制作與深刻立意的電影只有這點分數是被嚴重低估的。

首先,筆者個人覺得電影裏最棒的就是色彩的應用。其中色彩應用得最好的莫過于歸墟片段前後對比和北境前後對比。

在姜子牙和小九滿懷希望來到歸墟的時候,黑黑藍藍的天空下歸墟噴薄出金光,像是希望,更像虛無的美好願景下即將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當時看第一遍的時候筆者個人就覺得這個歸墟肯定有問題,因爲這種色彩帶來的對給人一種強的不祥預感。而後續情節證明筆者果然沒預感錯。

 

而後九尾來臨,歸墟不再散發金光,而是一種十分不祥的黑紅色籠罩著歸墟,不久九尾打開歸墟,狐妖怨魂沖天而出,大災厄降臨。

這一系列色彩的自然過渡給筆者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還有北境,電影中前二十分鍾的北境和最後的北境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前二十分鍾的北境,黑雲壓頂,冰天雪地,滿目所見只有一片灰黑、灰藍、慘白和較暗的其他的顔色,氣氛壓抑至極。

而後二十分鍾的北境,陽光從樹梢穿過,投下一片婆娑樹影,一片金黃、翠綠等明亮的暖色,還有部分黑色褐色中和了過于明亮的暖色,顯得這片土地的氣氛溫馨甯和。因此,筆者個人認爲《姜子牙》在色彩這一塊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其次,筆者覺得這部不主講情愛的影片立意非常棒。比如普通人對和平安甯生活的向往:白骨風鈴的叮鈴作響,亡魂得以安息;普通人對成名立業的渴望:一戰封神,衆神之長,等等。

在最後的一幕,師尊說“這是筆者對衆生最好的安排”,更是將矛盾激化到最高的地方。這並不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而是一個野心家的野望。這樣的行爲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皇帝自稱“天子”,自己所受爲天命,百姓如牛羊,畢竟漢代太守又名牧守,這個“牧”字就很能說明問題。

同時也可以看成是對西方文藝複興的致敬:沖破人爲的“神”的束縛。和西方黑暗的中世紀裏的教會一樣,師尊也自命爲神,企圖操作衆生命運,攫取不應得的權力。

而姜子牙就像是文藝複興裏人權的覺醒的象征,沖破了僞神的束縛,爲衆生帶來了自由的曙光。畢竟真正的神無欲無求,不會強求衆生的命運由祂來安排,所以師尊和教會推出來的“神”可以稱之爲僞神。

另外,電影中的這些設定大多出自《封神演義》,比如靜虛宮和《封神演義》裏面元始天尊的道場玉虛宮從名字和形象上就很相似,以及人物設定多借鑒于《封神演義》中原有的人物,例如姜子牙、申公豹、九尾狐妖、妲己,姜子牙和申公豹還是師兄弟、九尾狐妖李代桃僵成爲纣王的寵妃,包括在師尊的身上也可以看出《封神演義》裏元始天尊闡明天道的影子,甚至彩蛋裏還有楊戬黃天華等人叫姜子牙師叔。

也有借鑒佛教傳說的,比如妖族被放逐北境,這裏的荒涼淒冷的北境就和佛教故事中的北俱蘆洲很有相關性。有一點筆者不太確定的就是十二金尊來源于《封神演義》裏的玉虛十二。金仙還是佛教中的十二圓覺菩薩。畢竟整個玉虛宮到底是修道的,說是源于玉虛十二金仙好像更貼切一點,何況名字裏還都帶的有“金”字;但說是源于佛教中的十二圓覺也不無道理,因爲電影裏的十二金尊都是和十二圓覺一樣的金身塑像,配音也比較空洞,有那麽一點佛音的感覺。

此外,不管是九尾涅槃還是小九轉世,都是源于佛教中的“涅槃”和“轉世”的概念,佛教傳入前中國古代神話中是沒有相關說法的。

所以從設定上來說《姜子牙》這部電影有那麽一點舊酒裝新壺的感覺,不過從頭到尾看下來,可以說舊酒裝的還不錯,邏輯可以自洽。

最後,筆者想說一說那些打低分的人。在筆者看來《姜子牙》這部作品並不輸給那些DC、漫威的英雄系列電影。

他們打低分的理由甚至可笑到是什麽“兄弟如衣服,女人如手足”之類的鬼話,難以理解。或許這部電影真的有一些不足,但在筆者看來它的閃光點足以遮瑕。玄幻類型的電影可以不單單只有熱血,還可以有更多的對人與人、人與神、人與道的思考。

以上,就是筆者對《姜子牙》這部電影的粗淺理解。

0 阅读:15

坤哥的書影世界

簡介:看有深度的劇